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6篇
  免费   2215篇
  国内免费   2622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356篇
地球物理   3952篇
地质学   7306篇
海洋学   774篇
天文学   191篇
综合类   801篇
自然地理   47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51.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strong seismicshaking. After the 1999 earthquakes in Turkey and Taiwan, and thanks to numerous cases where fault rupture causedsubstantial damage to structures, the importance of faulting-induced deformation has re-emerged. This paper, along withits companion (Part Ⅱ), exploits parametric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nd centrifuge model testing in developing afour-step semi-analytical approach for analysis of dip-slip (normal and thrust) fault rupture propagation through sand, itsemergence on the ground surfac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raft foundations. The present paper (Part Ⅰ) focuses on the effectsof faulting in the absence of a structure (i.e., in the free-field). The semi-analytical approach comprises two-steps: the firstdeals with the rupture path and the estim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fault outcropping, and the second with the tectonically-induced displacement profile at the ground surface. In both cases, simple mechanical analogues are used to derive simplifiedsemi-analytical expressions. Centrifuge model test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parametric results from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analyses, are utilized for model calibration. The derived semi-analytical expressions are shown to compare reasonably wellwith more rigorou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ata, thus providing a useful tool for a first estimation of near-fault seismichazard.  相似文献   
152.
二连断陷盆地群伸展构造系统及其发育的深部背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建业  焦贵浩 《地球科学》1998,23(6):567-572
二连盆地形成于侏罗纪到早白垩世期间,是东北亚断陷盆地系内的一个典型的盆岭式断陷盆地群,其内蕴藏丰富的煤和油气资源,综合分析了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积累的地质资料,系统地研究了与盆地形成有关的构造,并与北美西部盆岭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二连盆地宽裂陷作用和低拉伸率条件下的伸展构造系统。以上述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了盆地发育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153.
傅树超  苏江湖 《福建地质》1997,16(4):170-175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元坑幅及埔上幅1:5万区调中分别发现了将乐常口大型萤石矿和顺昌南舟萤石矿。两个矿床均位于常口-南舟北东向断裂带中,受其次级张性断裂直接控制,矿床成因类似。  相似文献   
154.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西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何文贵  袁道阳  刘白云  刘兴旺 《地震》2012,32(1):136-143
西秦岭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大型活动断裂。 通过卫片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 认为断裂西端活动性仍很强烈, 并发现切龙沟一带全新世活动特征明显。 结果表明, 全新世以来西秦岭北缘断裂西端至少有2次古地震事件, 说明断裂经过土房村以后活动并没有停止, 而是继续向西延伸, 最后终止于甘加盆地。  相似文献   
155.
Abstract

To model penetrative convection at the base of a stellar convection zone we consider two plane parallel, co-rotating Boussinesq layers coupled at their fluid interface. The system is such that the upper layer is unstable to convection while the lower is stable. Following the method of Kondo and Unno (1982, 1983) we calculate critical Rayleigh numbers Rc for a wide class of parameters. Here, Rc is typically much less than in the case of a single layer, although the scaling Rc~T2/3 as T → ∞ still holds, where T is the usual Taylor number. With parameters relevant to the Sun the helicity profile is discontinuous at the interface, and dominated by a large peak in a thin boundary layer beneath the convecting region. In reality the distribution is continuous, but the sharp transition associated with a rapid decline in the effective viscosity in the overshoot region is approximated by a discontinuity here. This source of helicity and its relation to an alpha effect in a mean-field dynamo is especially relevant since it is a generally held view that the overshoot region is the location of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in the Sun.  相似文献   
156.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研究(III):似海底反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与似海底反射有关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以推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研究的认识 .30年的似海底反射研究表明 ,似海底反射仍然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存在的最好手段之一 .有似海底反射 ,是可以认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 .虽然存在“游离气带速度模型”与“水合物楔速度模型” ,但似海底反射主要由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下方的游离气引起 .BSR上方的天然气水合物、下方的游离气与天然气再循环和含甲烷的流体流有关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计算控制因素难以准确确定等因素 ,似海底反射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只是近似的对应关系 .需从动态的观点考虑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体系及其与似海底反射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57.
结合工程算例,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对边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能更加直观的得到坡体的实际破坏形式,求得的边坡稳定系数更接近边坡的实际稳定状态,显示出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8.
海河流域以邛海湖为核心,呈树枝状展布,将美丽的西昌城环保其中。受地质环境条件所限,流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随着近年来以图幅为单元的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发现海河流域内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滑坡数量众多,其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事件。本文以典型实例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归纳总结了其主要危害形式及成灾规律,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主要发育在攀西红层中,地层岩性特征影响着滑坡的滑动失稳方式;(2)断层及其诱发的劈理常构成滑坡边界或滑动面,进而控制滑坡变形;(3)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多为降雨、洪水、地震等多因素耦合诱发的;(4)受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影响,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灾害表现出直接危害小、间接影响大,且链式效应明显的成灾规律。  相似文献   
159.
利用14C、热释光(TL)样品年代及扩散方程计算结果,结合区域黄土剖面中古土壤年龄,对毛毛山地区晚第四纪各级地貌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毛毛山活动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布明显的分组特征,求得毛毛山断裂带不同段落不同时段的平均滑动速率。大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毛毛山断裂走滑段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3~3.9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07~0.19mm/a;天祝盆地倾滑段垂直滑动速率为0.11~0.86mm/a。沿断裂带滑动速率具明显的非均匀性特点,表现为自东向西水平位移具累积滑动亏损特征,垂直位移则具补偿性  相似文献   
160.

2017年11月18日在西藏米林发生了MS6.9地震,目前尚未发现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尚不明确.震源机制解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集中在加拉白垒东北坡上一个NW走向的长约36 km、宽约8 km的狭长条带之内.余震条带的走向及长度严格受到派乡构造岩片NE边界走向及长度的控制,垂直于该条带的地震剖面清晰地揭示出一条倾向NE的低倾角逆冲断层面,结合震源机制解及GPS同震位移场的已有结果,初步推断它可能就是发震断层面.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加拉-米林河段两岸的湖相基座阶地面和山脊线在南迦巴瓦、加拉白垒脚下都发生了倾向SW的翘起变形,发震断层面构成了其上盘加拉白垒、南迦巴瓦强烈隆升区与其下盘地貌发生翘起变形的弱隆升区的分界面,推断加拉白垒峰沿着这一断层面不断地逆冲、隆升,以此来调节其两侧的不均匀挤出,而下盘近断层处的褶皱、拖曳等作用逐渐造成了阶地面、山脊线的翘起、弯曲变形.基于夷平面的区域变形分析,认为雅江缝合带作为主干断裂带从整体上控制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东构造结地区的碰撞-挤压格局.印度板块东北犄角的强烈顶撞引起了东构造结附近强烈的断块运动,嘉黎断裂带北侧的地壳显著增厚,主夷平面随之发生裂解.与此同时,由于碰撞带来的强烈挤压,派乡构造岩片、多雄拉变质穹隆沿着缝合带大拐弯内侧不均匀地挤出,南迦巴瓦、加拉白垒随之隆升.此次的米林地震仅仅是该不均匀挤出过程所引发的一次具体的事件,是派乡构造岩片内部的一条次级断层发生的一次逆冲运动造成的.此外,紧邻此次余震条带的南迦巴瓦NEE边界以及SE边界是一个潜在的地震空区,其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