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0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测绘学   1537篇
大气科学   346篇
地球物理   1135篇
地质学   1126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461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珠江口河流输沙、河口沉积与粒度信息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径和珠江流域的年输沙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期获取河流泥沙供应、河口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垂向粒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铲湾海域的沉积速率为1~3cm/a,受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条件的影响显著。2个柱样的平均粒径的最显著重现周期与珠江年输沙量的周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可能反映了季节的、年的和多年的沉积速率信息。对于每年沉积厚度在厘米级的环境,以毫米级的高分辨率进行粒度分析,有可能揭示出沉积物供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本研究亦可为其他河口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high-speed DSP device TMS320C549 has been studied.We use Goertzel algorithm for source decoding and MFSK for modulation.Turbo code is used for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The purpose is to implement underwater video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23.
The analytical method (AM) for separation of composite wav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Hilbert transform. It is ap-plicable to both regular and irregular trains of waves. The wave data series measured with two wave gauges in the experi-ments are separated into two series of incident and reflected waves. Then,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can be easily ob-tained. The arrival of reflected waves can also be detected for improveraent of the accuracy of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The ref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hysical model can be estimated exactly without calculation of wave height and phase difference. Numerical samples developed to test the method are proved to be accurate. Phys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with Goda s method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24.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图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数字化市政管网的构成和连通的特点,探索出数字化管网线路连通性分析的规律,提出了逐步淘汰算法进行连通性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基于mapbsic的实现这种算法的关键语句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26.
根据空基导航信号增强平台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组网优化评价指标;然后简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对空基增强平台的空间位置进行了二进制编码;最后采用通用的遗传算法对空基导航信号增强平台空间分布进行优化搜索。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对空基导航信号增强平台进行有效布置,覆盖范围内导航服务误差分布合理,并且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对空基平台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7.
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the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is proposed, called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 (IEFM). It is based on establishing a concept referred to as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IEF) λ of the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 (IPP) and the IEF’s influence factor (IFF) . The IEF can be used to make a relatively precise distinction between ionospheric daytime and nighttime, whereas the IFF is advantageous for describing the IEF’s variations with day, month, season and year,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f the ionosphere. By combining λ and with the local time t of IPP, the IEFM has the ability to precisely distinguish between ionospheric daytime and nighttime, as well as efficiently combine them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or months over a year at the IPP. The IEFM-based ionospheric delay estimates are validated by combining an absolute positioning mode with several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odels or algorithms, using GPS data at an 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ervice (IGS) station (WTZ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EFM may further improve ionospheric delay modeling using GPS data.  相似文献   
28.
变形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08,17(3):37-40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极为重要。变形分析建模的方法很多,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其中之一。文中结合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资料和工作经验,运用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预测分析。简述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基坑变形分析的BP神经网络的具体模型结构,将神经网络方法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效果较好。该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在对非线性函数进行线性近似的过程中会产生模型误差,而一些非线性参数估计方法可能因为函数复杂而难以求导,法方程系数矩阵秩亏或呈病态矩阵时难以求解,非线性迭代解法有时对初始值的选择存在依赖性,不恰当的初始值会导致迭代无法收敛。针对这些问题,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和收敛性,并以3个控制网平差应用为例,说明该算法具有无需求导求逆,简洁实用,易于编程等优势,并能实现全局优化,获得高精度的平差结果。  相似文献   
30.
RUSLE及其影响因子的快速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USL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型。虽然是一种经验模型,但是其影响因子计算仍然非常复杂,满足不了区域土壤侵蚀的快速提取要求。针对这种状况,文章在介绍RUSLE手册中每个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可进行快速计算的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文章推荐的因子计算方式,可达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