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562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71.
Deepwat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tudy of the deep waters of marginal seas is an important frontier research area.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a typical marginal sea that includes Paleo SCS and New SCS tectonic cycles.The latter includes continental marginal rifting,intercontinental oceanic expansion and oceanic shrinking,which controlled the evolution of basins,and the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the deepwater basins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northern SCS.In the Paleogene,the basins rift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continent and were filled mainly with sediments in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environments.In the Neogene–Quaternary,due to thermal subsidence,neritic-abyssal facies sediments from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CS mainly filled the basins.The source rocks include mainly Oligocene coal-bearing deltaic and marine mudstones,which were heated by multiple events with high geothermal temperature and terrestrial heat flow,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gas and oil.The faults,diapirs and sandstones controlled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that accumulated principally in a large canyon channel,a continental deepwater fan,and a shelf-margin delta.  相似文献   
772.
在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指导下,近洼带岩性油气藏勘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其他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而古地貌分析是准确预测深部储层的基础,具有构造背景的有利沉积相带是勘探成功的关键?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三中亚段进行了古地貌恢复,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砂地比和地震属性研究,确立了沉积相类型,系统研究了古地貌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泥-滩坝沉积体系,古地貌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在兰聊断层上升盘发育两大冲沟,在其下降盘发育两个扇三角洲,具有沟扇对应关系;濮城背斜带沙三中沉积时期发育两个古低凸起,砂体厚值区围绕古低凸起分布,具有滩坝砂体的发育特征?在濮城背斜带与濮城次洼之间的斜坡地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及两个扇三角洲之间的滩坝砂体具备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条件,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73.
研究区位于安徽绩溪县杨溪镇,区内主要发育一套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系,厚度为639.7 m。碎屑岩以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为主,发育水平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等沉积构造,可见鲍马层序Ta、Tc、Td、Te段。碎屑组分以跃移组分为主,含量为35%~58%。地层上段厚为254.8 m,包含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和粒序层理发育,为中扇-外扇扇叶沉积,中段厚为192.5 m,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砂岩条带广泛发育,属于中扇水道沉积,下段厚为192.4 m,为一套砾岩层,砾石分选较差,砾岩层间夹有粉砂质泥岩,为上扇水道滞留沉积。总体上,形成一套退积的海底扇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774.
杨有星  金振奎 《现代地质》2012,26(2):355-362
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岩心沉积构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点、重矿物及砂岩岩屑成分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港中地区沙三段发育两期完整的湖底扇沉积,每期湖底扇自下向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扇面积为30~50 km2。湖底扇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亚相和7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中扇是湖底扇的主体部分,面积为15~20 km2。沙三段湖底扇的砂体并不只是由重力流成因形成的,在沉积作用前期,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但在沉积作用后期,受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作用控制。湖底扇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西缘的港西凸起。砂体总体呈朵叶状分布,为多期砂体叠置,在朵叶内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的物性最好,砂体顶底常被深黑色的泥岩所包围,具备非常好的油气富集条件。在港中地区沙三段中油组末期、沙三段上油组末期存在区域性或局部侵蚀界面,容易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沙三段两期湖底扇沉积面积大,辫状水道较发育,并受后期构造活动发生变化,水道砂体尖灭在暗色泥岩之中,容易形成砂岩透镜体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75.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体、分流间湾、水下溢岸砂体、重力流砂体、前三角洲泥等8种微相砂体。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对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及强化采油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6.
扇三角洲亚相定量划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相的定量划分一直是沉积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水槽实验发现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向前缘和侧缘前积、向上加积的过程,加积层和前积层分别代表了扇三角洲的平原部分和前缘部分。从剖面上来看,自扇三角洲根部至前端,平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而前缘部分的厚度则逐渐增厚。提出以剖面上前积层和加积层厚度相等的点作为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的厘定界限,由此可以解决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在平面上的定量划分问题。根据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实验发现,剖面上前积层厚度与加积层厚度相等的点随着扇体的生长而不断变化,但平原部分与扇体延伸长度的比值λ保持不变,只受原始地形坡度α和扇面坡角β的影响。扇面坡角β是一个经验值常数,因此,在勘探过程中,只要通过地层倾角测井求出原始地形坡度α,再根据地震剖面或单井资料统计确定扇体的延伸长度,就可以计算出前缘亚相的分布范围,从而为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7.
东营凹陷弧形断裂坡折带系统及其对低位域砂体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东营凹陷的弧形断裂系统由三个环带组成,由于这三个环带中断裂的同沉积活动导致了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的发育,并进而对沉降中心、生烃中心和砂体均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已发现的大型低位扇体沿环带分布,并受断裂坡折带的控制。因此,沿层序界面,从构造坡折带向凹陷中心方向是找寻大型低位扇储集体的主要区域。文章总结了陡坡断坡带砂砾岩扇体成藏模式和缓坡构造坡折带两种成藏模式。前者储集体主要由坡折带上广泛发育的低位砂岩复合体组成,其中的扇三角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浊积扇的扇中部分是最有利的油气储层;后者储集体主要由由下切水道充填砂岩体、水下扇、废弃型三角洲等砂体组成。这些砂体均是良好的油气储层,并具有相似的成藏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78.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应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对酒西坳陷青西凹陷下沟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从中划分为2个长期和5个中期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了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分布模式,及其与储集砂体的发育关系,探讨了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和有利储集相带和铁白云石—钠长石质喷流岩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79.
海河流域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农药污染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海河流域滹沱河冲洪积扇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农业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农药会导致地下水污染,该地区地下水中农药的污染调查工作相对匮乏。为了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农药的污染及分布特征,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30组地下水样品中75种农药组分,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个采样点中均有农药检出,检测的75种农药中检出40种,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三类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为3-羟基呋喃丹(93.3%)、敌杀磷(90.0%)、地茂散(90.0%),30个样品检出浓度之和最大的为呋喃丹(4860.6ng/L)。研究区内三类农药平均检出浓度有机氯(70.8ng/L)有机磷(392.7ng/L)有机氮(580.9ng/L),这主要与三类农药的使用历程和性质相关:有机氯类农药由于其高毒、难降解等特性在1983年被禁用;21世纪初,相对高效、易降解的有机磷类和有机氮类农药应用广泛。三类农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从冲洪积扇顶部到中部,农药含量逐渐减少,这主要受冲洪积扇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研究区内HCHs来源为近期林丹使用或HCHs工业降解,DDTs来源为新DDT源的释放或历史上的使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地下水农药的污染监测和地下水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80.
本文在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及平面上砂体的分布形态,对惠民凹陷西部沙四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四下亚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的泥石流扇和辫状河扇两种类型,共识别出了6种沉积微相。宁南断层和无南断层下降盘发育大面积的辫状河扇沉积。砂体垂直岸线分布,延伸距离较远。平面上分布呈扇形,沉积相带分异不明显,主要沉积微相为辫状河道、河道砂坝与河道间沉积。邻近齐广断层断崖处发育泥石流扇沉积,砂体不甚发育,与辫状河扇相比,该沉积类型砾岩富集,扇体规模较小。相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沉积微相为泥石流沉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该沉积体系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古地貌、物源区性质与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断裂活动是该沉积体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