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王桂尧  李斌  罗军  付宏渊 《岩土力学》2010,31(11):3678-3682
以非饱和土张力计原理为基础,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基质吸力量测装置,并通过实测过程的不断总结与改进,得到了一种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操作便利、试验快速和结果可靠的非饱和土基质吸力量测装置,以此装置测定了不同体积含水率、不同压实度和干湿循环后粉土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压实度粉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通过Origin软件中的Boltzmann模型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到了与压实度相关的土-水特征曲线,比较了不同压实度粉土的含水率变化对基质吸力的不同影响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对粉土的基质吸力和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2.
廖必军 《气象科技》2007,35(4):567-570
在高电阻率地区,建造符合要求且经济实用的地网一直是防雷工程施工的难点。因为组成地网的接地极的形状关系到材料利用效率和施工难易程度。提出了"多角辐散地极"的概念,设计制作了多角辐散地极,并选择了3个不同的地域环境,对这一设计技术进行了试验。通过与普通地网的比较,证明了在高阻率地区多角辐散地极组成的地网优于普通地网。通过对不同安装距离,不同降阻剂投放量的比较,确定了多角辐散地极的最佳安装方法,并根据试验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并联系数,得出工程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3.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DLG型断层位移水平切向分量测量仪的自动化标定系统组成、标定原理和标定过程.给出了该标定系统在北京市丰台区大灰厂地震台的实际标定结果,该结果满足地壳形变观测仪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磁性铁是超贫磁铁矿勘查中的基本分析项目之一,为准确测定磁性铁的含量,首先需要实现磁性铁的定量分离。目前常用的手工内磁选法由于所用磁铁的有效磁场强度难以保证,而且受人为操作的影响较大,导致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差。本文应用50 m L滴定管、电磁铁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研制了一种新型磁选装置——电磁式磁性铁分选装置,实现了超贫磁铁矿中磁性铁与非磁性铁的定量分离,结合重铬酸钾容量法建立了超贫磁铁矿中磁性铁的分析方法。在选定的磁选条件下(电流2.5 A,磁选管运动频率40 r/min,磁选时间5 min)分析铁矿石标准物质,磁性铁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分析采自实际矿区的超贫磁铁矿样品,磁性铁的测定结果与手工内磁选法一致,且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1.0%,优于手工内磁选法的精密度。本方法采用的电磁式磁性铁分选装置有效地控制了磁场强度的强弱,避免永磁铁出现磁损失,同时可以量化磁性铁分离的参数,提高了磁性铁的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工程钻机在施工过程中轴承游动间隙对钻机的影响,提出了钻机输出轴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端,加装一套碟形弹簧预紧装置,有效地解决轴承的游动间隙。  相似文献   
77.
李忠平 《地质与勘探》2020,56(4):783-791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找矿成本,在山东玲珑断裂带地面、坑道采用立体物探技术,试验通过布设多条方位不同的地-坑、坑-坑和地-地纵横激电中梯剖面和双向三极测深剖面,进行了二维电法剖面反演。在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中,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探测深度与坑道深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深部巷道底板以下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分布状况,可以实现深地探测目的。由于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装置处在半空间和全空间两个部分,需要采用"镜像法"和地下倾斜偶极源电流场特征对其装置系数k值重新推导,以反映坑道空间岩矿体真实电阻率的变化。坑道中梯剖面异常与单向三极剖面异常、双向三极电测深反演结果对应较好。经钻探验证,矿体分布与物探推断高极化体基本一致,为快速准确布设深部钻孔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8.
Along with the consumption increase of the petroleum products,more countries have transferred their attentions to the offshore fields,especially the deepwater oil and gas reserves.For deepwater exploitation,the risers must be installed to act as the conduits connecting surface platforms to subsea facilities.In this paper,the typical risers sorted by different classes are introduced,and the correspondent installation methods are presented.By investigating the recent projects performed in the deepwater hot spots,and combining the challenges of HYSY201 for riser installation,a lifting device developed for assisting riser installation is proposed and detailed to satisfy the installation of deepwater risers in the LW3-1 Gas Field of in the South China Sea.Tests on both the functions and performances of such a new system exhibit the satisfaction of meeting all challenging requirements of HYSY201 for application to riser installation in waters up to a depth of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79.
介绍一种碳酸盐中碳、氧同位素快速制样装置。实验证明,该装置具有真空度好、使用方便、无污染、制样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具有高纯、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完全能满足碳酸盐中碳、氧同位素分析的制样要求。  相似文献   
80.
A full‐scale 5‐story steel moment frame building was subjected to a series of earthquake excitations using the E‐Defense shake table in August, 2011. For one of the test configurations, the building was seismically isolated by a hybrid system of lead‐rubber bearings and low friction roller bearings known as cross‐linear bearings, and was designed for a very rare 100 000‐year return period earthquake at a Central and Eastern US soil site. The building was subject to 15 trials including sinusoidal input, recorded motions and simulated earthquakes, 2D and 3D input, and a range of intensities including some beyond the design basis level.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was one of the first system‐level full‐scale validation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the first known full‐scale experiment of a hybrid isolation system incorporating lead‐rubber and low friction bearings. Stable response of the hybrid isolation system was demonstrated at displacement demands up to 550 mm and shear strain in excess of 200%. Torsional amplifications were within the new factor stipulated by the code provisions. Axial force was observed to transfer from the lead‐rubber bearings to the cross‐linear bearings at large displacements, and the force transfer at large displacements exceeded that predicted by basic calculations. The force transfer occurred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flexural rigidity of the base diaphragm and the larger vertical stiffness of the cross‐linear bearings relative to the lead‐rubber bear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