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2篇 |
免费 | 1220篇 |
国内免费 | 18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9篇 |
大气科学 | 572篇 |
地球物理 | 1638篇 |
地质学 | 4254篇 |
海洋学 | 458篇 |
天文学 | 82篇 |
综合类 | 352篇 |
自然地理 | 10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348篇 |
2021年 | 340篇 |
2020年 | 287篇 |
2019年 | 324篇 |
2018年 | 296篇 |
2017年 | 232篇 |
2016年 | 282篇 |
2015年 | 344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385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347篇 |
2009年 | 350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312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09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8,(Z2)
Systematic researches to the clastic reservoirs in various types and various geological ages basins in China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burial depth of deep buried clastic eureservoir ranges from 3000 to 6000 m,and its geological ages from Paleozoic,Mesozoic to Cenozoic. It mainly deposited in delta (including braid delta,fan delta,normal delta),river,also shore,shallow lake,gravity flow channel and turbidity fan facies. The quartzose sandstone is the main reservoir rock of deep-buried clastic eureservoir in the shore facies in Paleozoic,but the arenite and arkose sandstones are the main reservoir rock types in delta,river,shallow lake and gravity flow facies in Mesozoic and Cenozoic. The porosity of most of deep-buried clastic eureservoir is more than 10% and permeability more than 10×10?3 μm2. The forma-tion of the deep-buried eureservoir was related to the paleotectonics,paleotemperature,sedimentary environment,the deep dissolution caused by organic acid or carbonic acid,burial style,the abnormal high pore fluid pressure,early hydrocarbon charging,gyprock sealing,hot convective fluid flow and the mode of sand-mud interbedded,etc. The paleotectonics controls the burial style of sandstones,and the paleotemperature controls the diagenesis proces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foundation,the dissolution is the direct reason to generate the deep buried clastic eureservoir. The abnormal high pore fluid pressure,gyprock sealing,the mode of sand-mud interbedded,early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the structure fractures were the assistant factors of generating the deep buried clastic eureservoir. 相似文献
992.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周镇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理.认为对该产业集群形成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创新、市场带动和环境建设等,而驱动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社会网络、专业市场、本土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引导与支持.这种动力机制为类似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案例性借鉴. 相似文献
993.
Haiqiang Bai Xiaojun Xie Gongcheng Zhang Ying Chen Ziyu Liu Lianqiao Xiong Jianrong Hao Xin Li 《海洋学报(英文版)》2023,42(3):65-75
Carbonate cements are the most abundant authigenic mineral and impact on physical properties greatly in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is paper, Pinghu Formation of Xihu Sag was taken as a target. 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of carbonate cements were investigated via optical microscopy, cathodoluminescence(CL), electron probe and in-situ carbon-oxygen isot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ate cements varied in types and shapes. Calcite/dolomite mainly present as poikilotopic cements, ... 相似文献
994.
995.
近50年挠力河流域上游径流深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50年挠力河上游径流深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并且径流深的递减与面上降水量的递减总体上一致,但不同的时段,径流深突变较为明显,并且与面上降水量的多少出现反常现象。通过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得出自1963年以来,研究区域面上降水量与径流深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征为径流系数呈减少趋势。采用径流系数差异的秩和T检验法(α=0.05,n1=7,n2=43,T=255,T1α=108.52,T2α=248.47,T>T2α>T1α),同样得出1956~1962年径流系数系列与1963~2005年径流系数系列之间不具有一致性。运用降水—径流深频率曲线分析得出,同样的降水频率下,得出1963~2005年期间比1956~1962年期间径流系数也有显著的减少。研究结果表明:①降水是径流深变化的关键驱动力;②集水区域人为活动导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径流系数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自2001年起,径流深的变化主要受龙头桥水库的调节以及水稻灌溉用水量的控制。建议应当增大龙头桥水库生态环境的调水功能,严格限制宝清水文站以上水稻田的发展面积;开展坡耕地退耕还林,增加森林的保育力度。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未来科学配置挠力河流域水资源,尤其是寻求合理的湿地水资源恢复方案,以及分析三江平原旱化过程及其原因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是了解板内变形机制的重要窗口,也是油气、煤、盐、铀等矿产勘查的主要对象,一直是盆地分析的热点领域。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为例,利用新的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剖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刻画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隆起带发育在华北克拉通地块中西部,自伊盟—杭锦旗、乌审旗—定边,南延至镇原—正宁一带,呈“工”字形,面积达7.5×104 km2以上;伊盟凸起为基底隆起,镇原隆起为多阶段、间隙性发育的剥蚀与沉积型隆起,定边凸起为沉积型隆起。它是基底分异构造格局与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共同控制的产物,为在中元古代裂陷基础上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发育演化的古隆起;古生代早期,邻接周缘洋盆表现为台缘隆起;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因差异升降而具陆缘隆起性质;印支晚期—燕山期以来,隐伏于天环坳陷之下埋藏沉没。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为多机制复合成因,伊盟凸起为基底强烈伸展、长期剥露剥蚀型隆起;镇原凸起为西缘断阶迁移、南缘前缘隆起叠加的复合隆起;定边凸起为断阶迁移、挤压叠加的继承性隆起。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对盆地内部的构造—沉积分异施加了重要影响,其两翼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97.
水文地质结构系统控制地下水系,但在构造控水方面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华北型淮南煤田整体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极为发育,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机理、总结地质构造对岩层富水性的控制规律,对地质构造复杂地区采矿工程中的矿区地下水富集特征认识及煤层底板水害防治有指导作用。本文以淮南煤田北部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运用水文地质结构系统分析法并结合大量实测数据研究了典型地质构造对岩层富水性的控制机理,认为地质构造对岩层富水性的控制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分述了两种途径的作用过程。丰富了构造控水理论,对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再认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选取2012年4月14日的一次存在东西2片雾区的黄海春季海雾为研究对象,借助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采用循环3DVAR(3-Dimensional Variational)数据同化方案,考虑了湿度控制变量的背景误差协方差CV6,进行了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卫星温度与湿度廓线数据的同化试验,并基于同化试验结果探讨了此次海雾的形成机制。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化 AIRS 卫星温度与湿度廓线数据后,模式能成功再现海雾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东西2片雾区之间的晴空区的存在,这归功于AIRS数据的同化能够显著改善海上大气边界层的温湿结构、影响海雾的低层高压的范围与强度;机制分析揭示:东西2片雾均为典型的平流冷却雾,但二者厚薄和气团来源不同;海上高压控制黄海西岸陆地的暖空气入海,受低海温的冷却作用降温先形成逆温层,然后逆温层底部生成了较薄的西侧雾区;来自黄海中部的空气向东北移动至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高压下沉增温形成一个顶部较高的稳定层,从而生成较厚的东侧雾区;高压中心下沉区内,近海面风速小使得机械湍流弱,空气增温与海温暖舌共同作用下使得近海面气海温差小,海雾无法生成导致了晴空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9.
1000.
深层渗滤效应普遍存在于多孔介质的渗透注浆过程中,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质量守恒方程、线性滤过定律、渗流连续性方程及Darcy定律,建立了水泥浆三维锋面的理论模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浆三维锋面扩散运移及沉积层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将试验值与模型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渗透系数随水泥浆锋面的扩散运移动态变化;当注浆压力恒定时,水灰比越小,深层渗滤效应越显著,浆液扩散距离相应越短;相同扩散距离时,受重力效应的影响,注浆点源之上的沉积层渗透系数大于注浆点源之下的沉积层渗透系数;浆液扩散距离及固定位置处的沉积层渗透系数均与水灰比呈正相关。研究成果可指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