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16篇 |
免费 | 6765篇 |
国内免费 | 92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62篇 |
大气科学 | 5598篇 |
地球物理 | 7400篇 |
地质学 | 22287篇 |
海洋学 | 4760篇 |
天文学 | 3394篇 |
综合类 | 2550篇 |
自然地理 | 62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2篇 |
2023年 | 766篇 |
2022年 | 1458篇 |
2021年 | 1697篇 |
2020年 | 1602篇 |
2019年 | 1931篇 |
2018年 | 1404篇 |
2017年 | 1635篇 |
2016年 | 1650篇 |
2015年 | 1842篇 |
2014年 | 2316篇 |
2013年 | 2287篇 |
2012年 | 2393篇 |
2011年 | 2519篇 |
2010年 | 2179篇 |
2009年 | 2740篇 |
2008年 | 2609篇 |
2007年 | 2697篇 |
2006年 | 2654篇 |
2005年 | 2471篇 |
2004年 | 2192篇 |
2003年 | 2057篇 |
2002年 | 1804篇 |
2001年 | 1588篇 |
2000年 | 1575篇 |
1999年 | 1370篇 |
1998年 | 1224篇 |
1997年 | 891篇 |
1996年 | 781篇 |
1995年 | 659篇 |
1994年 | 612篇 |
1993年 | 517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309篇 |
1990年 | 222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141篇 |
1987年 | 82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大气和植被生态及土壤系统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暖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在这种情况下,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并且,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暖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在6月中旬和7月初存在明显的突跳,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在6月中旬明显由华南北跳到江淮流域,并于7月初由江淮流域北跳到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这将引起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风降水偏少,并往往发生干旱,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正常或偏多.相反,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冷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并且,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冷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弱,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在6月中旬或7月初向北突跳并不明显,而是以渐进式向北移动,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一直维持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这将引起此两流域夏季风降水偏多,并往往发生洪涝,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少,发生干旱.作者还从非线性多平衡态动力理论说明了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以突跳或渐进式向北移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2.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wo landfall typhoons Haitang and Matsa, which affected Zhejiang province seriously in 2005. Firstly,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hoon-induced heavy rains were compared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both of them brought strong large-scale precipitation and the maximum centers of rainfall were located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landfall site. Making landfall on Fujian, Haitang was weaker than Matsa in intensity but surpassed it in rainfall. Then with focus on intensity, moving speed, structure of typhoon, circulation and terrain, the two typhoon-related heavy rai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yphoons themselves, moisture transportation and mesoscale terrain. In contrast to the south side, the north side was hotter and wetter and water vapor was also more abundant. The phenomenon of more rainfall induced by Haitang wa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ollowing reasons. Invading cold air led to rainfall increases, weakened dynamic field and slower movement both benefited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st part, the cold characteristic of air mass over Zhejiang was also a favorable factor for the rain. 相似文献
943.
944.
对2013年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6个地市市区各站点逐小时PM10和PM2.5监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6个地市中邢台年污染日数最多,对应其年平均风速最小;沧州的最少,年平均风速最大。各地市各个级别污染日数不同,五、六级重污染天气均集中在10月—次年3月。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10和PM2.5,但比例不尽相同。特殊的地理位置、污染源差异和气象条件的差异造成各地市污染日数、级别的差异。6个地市污染天气过程时段大都相同,区域性污染明显。各地市PM10和PM2.5浓度平均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PM10浓度平均最小值均出现在夏季,各市PM2.5浓度平均最小值出现的季节不同。6个地市PM10和PM2.5浓度值的月变化趋势相似。不同季节各地市PM10和PM2.5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极值出现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极值出现的时间与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秋、冬季各地市PM10和PM2.5浓度日较差多大于春、夏季的。各地市PM10和PM2.5浓度日均值与当地的日均气温、风速、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45.
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观察和分析有关基底隔震技术在核电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重点讨论如何将此类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核电这一类十分特殊、十分重要、十分敏感而又十分复杂的工程中.文中指出隔震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整体改进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促进未来核电厂设计和建造的标准化,缩短建设时间,降低建厂的初始投资和生命周期中的运行... 相似文献
946.
The response of the azimuthal component of the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 to auroral arc brightening
V. Safargaleev W. Lyatsky N. G. Gazey P. N. Smith V. Kriviliov 《Annales Geophysicae》1999,18(1):65-73
We have analyzed the response of azimuthal component of the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 to auroral arc activity. We have chosen for analysis three intervals of coordinated EISCAT and TV observations on 18 February, 1993. These intervals include three kinds of arc activity: the appearance of a new auroral arc, the gradual brightening of the existing arc and variations of the arc luminosity. The arcs were mostly east-west aligned. In all cases, the enhancement of arc luminosity i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the westward component of the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 In contrast, an increase of that component seems to be connected with arc fading. The observed response is assumed to have the same nature as the short circuit of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by the conductor.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7.
948.
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与成片套损因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严重,从前一直认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是导致成片套损的主要因素。成片套损位置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实际集中于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内,而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遇水膨胀的蒙脱石,且粘土矿物含量也低于其上下相邻岩石,表明其遇水膨胀与蠕变较弱,岩石遇水膨胀与蠕变不会构成成片套损的主要原因。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岩心观察描述、镜下鉴定、矿物成分综合测试和岩石强度性质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泥岩为富含长英质的质地坚硬岩石,含粘土矿物较少,不含蒙脱石,岩石吸水能力差、膨胀与蠕变能力弱;标志层中存在多个化石富集带,化石沿岩石层理分布形成沿层理方向的区域性力学薄弱面;沿化石层层理的抗张强度与抗剪强度远低于其他层位和垂直于层理方向的强度性质。因此,一旦注入水进入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富含化石的岩石沿岩石层理优先发生破坏,并迅速扩展,形成成片套损现象。 相似文献
949.
摘要:天山两侧山前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盆山耦合动力学机制的理想场所。文中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作者的野外观测和分析,综述了天山两侧盆山转换部位不同段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构造变形在天山南北山前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存:变形由山体向盆地扩展,时间逐渐变新;但是南侧比北侧变形起始时间早,地壳缩短量和缩短率大。在东西方向上新生代构造变形也存在明显的分段相似性特征,整体上显示出斜方对称的变形图像:东天山博格达山前为基底式逆冲推覆,南侧为走滑变形;中天山南北两侧为多排子的褶皱 逆冲推覆构造,西天山南侧也为基底式的逆冲推覆,北侧为走滑变形。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印度和亚洲大陆的碰撞及其随后陆陆汇聚作用的远程效应,是形成天山两侧山前新生代构造变形在南北方向上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而天山山体内部先存的相对刚性地块和大型断裂,则导致了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东西向分段差异性和斜方对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0.
运用火山岩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及压汞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 认为: (1) 火山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 原生孔缝大多已被充填; (2) 孔喉狭窄, 平均连通孔喉半径一般在0.100~ 0.500 μm左右.孔喉分布主要有单峰型和平峰型两种; (3) 孔隙组合类型有微裂缝型、微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 并以前两种类型为主; (4) 孔隙度值在1.0 %~ 16.3%之间, 渗透率在0.0 12× 10-3 ~12×10-3 μm2, 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5) 储层非均质性强, 渗透率级差为10 0 0, 突进系数为12.41, 变异系数为2.3.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方案; (6) 由于孔/喉比值较小, 火山岩储集层的压汞退出效率较高, 平均达47.9%, 预示了较高的油气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