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730篇
海洋学   4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外源ASA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抗Cd2+毒害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高等水生沉水植物菹草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Cd^2 毒害条件下外施乙酰水杨酸(ASA)对菹草叶中叶绿素含量、可容性蛋白含量、O2^v产生速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ASA可以显著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保护酶的活性,降低O2^v产生速率、从而减轻了重金属Cd^2 胁迫对植物体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52.
酸雨对太湖水环境潜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测定了1998-2000年冬、春季太源梅梁湾口雨水、地表径流水的PH值和N、P等营养元素化合物离子浓度。因降雨带进太湖的TIN、PO^3-4和COD分别占同期入湖TN、TP和COD总量的9.8%-15.5%、1.9%-2.2%和3.5%-6.0%;依据1999年冬、春季太湖梅梁湾口湖水总硬度和总碱度测定值,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指出湖水总硬度对总碱度比值的升高是太湖水体生态系统受持续性酸性降水长期影响的一种反馈形式。  相似文献   
953.
太湖沉积物中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检测出丰度较高的一系列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采用标准图谱与质谱解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有类似正构烷烃的分布型式,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4,主峰碳为C16,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  相似文献   
954.
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性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微晶白云母的超细粉体与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性复合材料,优化该复合材料吸自来水性能的配方,即中和度100%,丙烯酰胺用量30%,交联荆用量0.04%,白云母用量60%,引发荆用量0.40%;在此配方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吸蒸馏水倍率为420g/g,吸自来水倍率为220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55g/g。XRD、SEM分析表明,白云母在复合过程中没有发生结构的变化,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反应便于控制且不粘容器、抗盐性能好、凝胶强度高,特别是白云母可添加60%,丙烯酰胺用量30%,使成本大幅降低。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农林因艺、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作保水剂。  相似文献   
955.
赵紫凡  孙欢  苏雅玲 《湖泊科学》2019,31(4):1088-1098
湖泊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碳库,光照强度的变化对于湖泊的碳循环过程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云南老君山高山湖泊天才湖周边土壤中的腐殖酸作为外源溶解性有机物(DOM)的代表物,通过腐殖酸模拟光降解实验,考察光照强度对外源DOM光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殖酸光吸收系数a440、465 nm和665 nm波长处吸光度比值E4/E6的下降幅度均为:对照组 < 20 W光照组 < 40 W光照组,a440、E4/E6和光谱斜率SR显著相关,表明紫外辐射使得腐殖酸溶液浓度降低、相对分子量下降,且光照强度越强,腐殖酸的光降解程度越大.通过EEM-PARAFAC模型识别出光降解过程中腐殖酸溶液中含有5种荧光组分:UV类腐殖质(C1)、UVA类腐殖质(C2)、类色氨酸(C3)、UVC类腐殖质(C4)和类络氨酸(C5).40 W光照组中4种荧光组分的降解程度与降解速率均大于20 W光照组,降解程度均为:C4 > C3 > C2 > C1,降解速率为C2 > C4 > C3 > C1,说明不同的荧光组分对光照强度的响应不同.该研究有助于阐明外源DOM的光降解途径与归趋.  相似文献   
956.
管锡东  蒋宏忱  姜颖  陈旭 《湖泊科学》2021,33(6):1940-1950
大气酸沉降会导致地表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同时气候变暖也会影响湖泊水体环境,湖泊生态系统如何响应二者相互作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酸沉降负荷最高的地区之一,然而目前对酸沉降影响下地表水环境变化规律知之甚少.本文以重庆四面山龙潭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岩芯的210Pb测年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流域历史资料数据,揭示龙潭湖过去近百年来水环境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26-1968年,龙潭湖以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Encyonema silesiacum占优势;随后,Lindavia bodanica快速增加至峰值后逐渐减少,伴随Aulacoseira alpigenaAulacoseira ambigua含量上升.硅藻组合中以适应中性和弱碱性水体的属种为主,嗜酸性属种含量很少,表明目前水体总体维持弱碱性,这得益于当地紫色砂页岩和森林土壤对于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尽管目前龙潭湖仍维持弱碱性,1980s以来硅藻推导水体酸碱度下降、中富营养种增加,表明酸沉降降低水体碱度并提高营养水平.气候变暖加剧水体热力分层和营养富集,导致适应扰动、贫营养环境的L.bodanica减少.2010年以来,中富营养属种略有减少反映湖泊富营养化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957.
In this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 in different tissues(muscle, heart, brain and spleen) of steelhead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 were analyzed 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16 to 12℃℃, 8℃, 6℃, 4℃, 2 and 1℃℃. Three fish individuals each tank(average weight 70.32 g ± 9.12 g) were collected and used to analysis at each designed temperatures. At normal temperature(16℃),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 of muscle and heart was similar each other.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saturate fatty acids(SFA) was found in the phospholipid of spleen. The brain phospholipid contained higher oleic acid(18:1 n9) than the phospholipid of other tissues at 16℃. When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f phospholipids in all tissues increased, and accordingly the ratio pf the unsaturated to saturated fatty acids(U/S) and unsaturation index(UI)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steelhead trout can compensate temperature-dependent changes in membrane fluidity by remodeling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s. The changes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 were tissue-specific. At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experiment(16 to 8℃℃),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 changed remarkably in muscle, heart, and spleen. When temperature decreased to less than 8℃, an obvious response of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was observed in all tissues. The change of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 of steelhead trout tissues may be affected by both cold stress and starvation w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to 2℃, and the change of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 of muscle was very obvious.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法尼酸甲基转移酶(FAMe T)基因,并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获得马氏珠母贝FAMeT(PmFAMe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PmFAMeT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与结论】PmFAMeT包含5′非编码区120 bp,3′非编码区968 bp和开放阅读框(ORF)1 536 bp,编码51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mFAMeT含有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并有WSC结构域、TSP1结构域和2个Methyltransf_FA结构域。将推导的PmFAMeT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FAMeT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不同物种的Methyltransf_FA序列同源性较高。PmFAMeT在马氏珠母贝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边缘膜、肝胰腺和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959.
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以及近年来南极磷虾渔业的兼捕对象之一,威氏棘冰鱼(Chaenodraco wilsoni)在海洋捕食者与饵料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而目前针对该鱼种的营养特性及其食性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含量及其组成,并进一步探讨特征脂肪酸对食性的指示。结果表明,体长范围为4.8—30.7 cm、质量范围为0.3—250.5 g的威氏棘冰鱼肌肉样本中共检测出29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包括C16:0,C18:0,C18:1n9c,C20:5n3(EPA)以及C22:6n3(DHA),各类脂肪酸类型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威氏棘冰鱼多种特征脂肪酸含量与体长之间不具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其摄食并不随着个体的生长而发生较大的变化。秋冬季威氏棘冰鱼呈现杂食性特性,主要摄食以硅藻为食的生物,如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同时对底栖生物和海底碎屑也有一定的摄食,并会摄食一定量的桡足类生物。)  相似文献   
960.
2-丁基-1-正辛醇萃取硼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丁基-1-正辛醇萃取剂萃取硼酸的动力学,考察了相界面面积、搅拌转速、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体系的萃取过程发生在两相界面区域,萃取反应受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主要扩散阻力区集中在水相,2-丁基-1-正辛醇/煤油从卤水中萃取硼酸的动力学速率方程为,其萃取硼酸的表观活化能为19.038 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