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基于分层假设的Green-Ampt模型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Green-Ampt入渗模型由于假设过于简化而限制了计算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分层假设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均质入渗土壤分为饱和层、过渡层和干土层,采用Richards模型分析了不同入渗条件下各层的厚度以及各层内含水率和导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渗条件一定时,过渡层占湿润层(包括饱和层和过渡层)比例会随湿润层厚度的增加线性减小,积水深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分别会影响这一线性关系的纵轴截距和斜率,而土壤饱和导水率则对其没有明显影响;过渡层内土壤含水率分布为椭圆形曲线,而导水率随深度增加线性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湿润层的等效导水率并相应给出锋面吸力的计算方法,对传统Green-Ampt模型进行了改进。结果显示,改进后模型计算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72.
地下储层分布是位置的函数,不同位置处的沉积模式具有差异性。在储层预测时,除了挖掘已有资料所提供的结构和统计信息外,还应该引入待估点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沉积储层模式随位置变化的非平稳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沉积模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距离函数将储层特征与沉积位置相关联,采用整体替换、结构化随机路径以及多重网格策略再现沉积模式。基于现代鄱阳湖沉积所建立的合成非平稳性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层建模表明,新设计的方法较传统的建模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三角洲相沉积地层非平稳沉积模式,新设计方法有更好的地质适用性。研究丰富了储层三维建模理论和方法,为实际油藏建模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73.
Vessel-based observations of water column structure and flow near a shallow-crested seamount are used to quantify the physical disturbance induced by that seamou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disturbance on the ‘feeding hole’ hypothesis are then examined based on data from moored thermistors and acoustic current profilers, as well as vessel-based acoustic sounding-derived biomass estimates, currents, and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s from a 55 km square grid of stations around the crest. Mean currents in the region of 0.2 m s?1 are comparable to observations from surface drifters whereas the semidiurnal tidal flow amplitude was one third of this. Thorpe Scale-based estimates of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were in the range 10?9 to 2.10?8 W kg?1 and vertical diffusivities Kz were in the range 10?4 to 10?3 m2 s?1. Turbulence levels were higher upstream of the seamount–like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earby seamounts Rumble IV and V.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 Taylor Cap in the Rumble III velocity field. The sounder data provide some evidence of a feeding hole and analysis based on diffusivities suggests that this might persist downstream of the seamount for as much as 7 d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