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相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鑫龙金矿产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中拉萨地体中部则弄群火山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控制,其矿化和蚀变特征与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征类似。目前矿区共圈定4条矿体,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团块状、稠密-稀疏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黝铜矿族矿物,其中包括锌锑黝铜矿、锌砷黝铜矿和铁砷黝铜矿,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硒铋矿、斑铜矿、铅矾、自然金、硒银矿等。鑫龙矿床发育的蚀变主要为硅化和中-高级泥化,硅化表现为则弄群扎列拿组火山岩被后期火山热液交代发生硅化而形成的硅质蚀变岩石,在断裂通过的构造破碎带中硅化强烈,发育有孔洞状石英;中-高级泥化主要表现为叶蜡石化和高岭土化。激电测深测量和山地工程揭示出鑫龙金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巨大的成矿潜力,综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拉萨地体中部,沿着申扎-措勤-革吉-狮泉河一带可能存在一条和陆缘弧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带,鑫龙金矿的发现将为藏北的岩金矿找矿工作开启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2.
湖北郧西地区(鄂西北)发育有一系列锑矿床,但这些锑矿床的成因仍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准确限定该区域锑矿床的成因类型,本次研究以高桥坡和王家沟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镜观察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和原位S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高桥坡锑矿床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Ⅰ石英-硫化物阶段,此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硫化物以黄铁矿和辉锑矿为主;Ⅱ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Ⅲ方解石-硫化物阶段。王家沟锑矿床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Ⅱ石英-辉锑矿阶段,此阶段为主成矿阶段;Ⅲ石英-黄铁矿阶段。两个矿床各期次包裹体均以富液的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高桥坡矿床从早到晚,成矿流体温度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温度为160~260℃,流体盐度一般较低(w(NaCleq)为2%~4%)。王家沟锑矿床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温度为170~310℃,流体盐度较低,w(NaCleq)约为0.35%~4.8%。高桥坡锑矿床的δ34S值从Ⅰ阶段(7.2‰~12.4‰)到Ⅱ阶段(-3.4‰~2.5‰),再到Ⅲ阶段(-1.9‰~2.5‰)逐渐降低;王家沟锑矿床的δ34S值变化趋势与高桥坡相似,由Ⅰ阶段(7.4‰~10.5‰),到Ⅱ阶段(2.5‰~10.4‰),再到Ⅲ阶段(-3.7‰~0.8‰)逐渐降低。结合区域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高桥坡和王家沟锑矿可能为浅成热液矿床。浅部流体循环到深部并富集成矿物质,随后循环至浅部,随着成矿流体温度下降,辉锑矿沉淀,形成了高桥坡和王家沟锑矿床。  相似文献   
163.
内蒙古七一牧场北山矿床是近年来在额尔古纳地块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银铅锌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矿床银铅锌矿体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质火山岩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呈脉状、细脉浸染状,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其形成与晚侏罗世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随着赋矿深度的增加,成矿元素呈现出Pb→Pb、Zn、Ag→Zn(Cu)的变化特点。结合硫、铅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应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环境下形成的与火山-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超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4.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蚀变分带特征,由内而外依次发育硅化带、高级泥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赋...  相似文献   
165.
二十一站-宝兴沟( 铜) 金矿床( 点) 位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的东南部。区域地质背景及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不仅受NE 向断裂构造控制,还受其同期的岩浆岩控制。对宝兴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矿床围岩蚀变和与火山穹窿构造间的关系等研究,表明宝兴沟金矿可能是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二十一站和十五里桥( 铜) 金矿床可能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点) 。区域地质特征、遥感解译、航磁异常及Au、Ag、Cu 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显示了本区可能存在两种环境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热液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铜元素化探异常和火山穹窿等特征,提出了在十五桥金矿床、二十一站铜金矿一带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化类型,在NW、NNE 向构造带内找寻与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166.
新疆东准噶尔绿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金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野马泉-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东段的琼河坝矿集区。赋矿地层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矿体呈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多受断裂构造控制。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S1)、石英(玉髓)-金-黄铁矿阶段(S2)、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3)、石英-碳酸盐阶段(S4)。金主要赋存于S2和S3阶段。本文对该矿床开展S、Pb同位素及硫化物稀土元素研究,拟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绿源金矿床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δ34S集中于+0.2‰~+2.8‰,均值为+1.35‰,显示出岩浆硫的组成特征。矿石与围岩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值一致,表明硫可能来源于矿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地层。S2和S3阶段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16.457~18.084、~(207)Pb/~(204)Pb=15.267~15.635、208Pb/~(204)Pb=36.472~38.379,另一件长石的Pb铅同位素~(206)Pb/~(204)Pb=18.546、~(207)Pb/~(204)Pb=15.509、208Pb/~(204)Pb=38.183,μ值介于9.11~9.58之间,ω值介于33.97~38.61之间。上述各铅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远远大于正常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特征参数法认为绿源金矿床矿石Pb为异常Pb,铅源为混合来源,一部分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一部分来源于地幔物质。硫化物稀土元素特征与火山岩类似,暗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岩地层。H、O同位素特征显示,绿源金矿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综合S、Pb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分析,本文认为绿源矿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主要直接来自赋矿火山岩。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主要对出露与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矿区荣那矿段的安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确定该套火山岩的成岩年龄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10.1±0.7)Ma(MSWD=2.3),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Si O2为59.5%~61.48%;Al2O3为16.14%~17.11%;Na2O+K2O为6.02%~6.63%;Mg#值中等,微量元素富集Ba、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Rb正异常和明显的Zr、Hf负异常,据此认为该安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的性质,是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碰撞拼贴过程中所诱发的岩浆产物。结合其他资料分析认为,此安山岩的成岩时间应晚于铁格隆南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时间,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8.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解成波  刘明 《世界地质》2001,20(1):25-29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金)矿床是大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区域上受北东向裂谷型得尔布干断裂带及次级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大面积火山岩喷发及次火山岩侵位之后热 活动期,矿术具有独特的矿物组合与蚀变分带,主成矿元素分带明显,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及其下盘的火山通道所制约,矿床形成深度较浅,剥蚀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9.
中国东部冰长石—绢云母型低温浅成热液金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宝钦 《地质与资源》1992,1(4):199-206
中国东部许多金矿床产在中生代火山岩中,前人将其归于火山热液型矿床,作者将其划为冰长石-绢云母型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并讨论了其主要特征.许多产在变质岩和花岗岩中金矿过去分别归于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或者统称中温或中低温热液矿床,其中一部分作者也将其归于冰长石-绢云母型低温浅成热液矿床.这种矿床斑岩型金矿在空间上叠加,在国外有例子,在国内虽有争议,但有可能存在.文中讨论了美洲西部太平洋岛弧与中国东部矿床类型组合类似,但成矿时代有所差别,并从板块构造角度对比进行解释.作者强调指出,由于我国东部成矿时代老,剥蚀作用使得我们对这种矿床认识产生困难,但只要努力一定能打开找矿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0.
Middle Miocene (11.18–10.65 Ma) low sulfidation‐type epithermal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Cibaliung area, southwestern part of Java Island, Indonesia. It is hosted by andesitic to basaltic andesitic lavas of the Middle Miocene Honje Formation (11.4 Ma) and is covered by Pliocene Cibaliung tuff (4.9 Ma). The exploration estimates mineral resource of approximately 1.3 million tonnes at 10.42 g/t gold and 60.7 g/t silver at a 3 g/t Au cut‐off. This equates to approximately 435,000 ounces of gold and 2.54 million ounces of silver. That resource resulted from two ore shoots: Cibitung and Cikoneng. Studies on ore mineralogy,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geology, fluid inclusion, stable isotopes and age dating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deposit and to understand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preservation of the deposit. The ore mineral assemblage of the deposit consists of electrum, naumannite, Ag‐Se‐Te sulfide minerals, chalcopyrite, pyrite, sphalerite and galena. Those ore minerals occur in quartz veins showing colloform–crustiform texture. They are enveloped by mixed layer clay illite/smectite zone, which grades into smectite zone outward. The temperature of mineralization revealed by fluid inclusion study on quartz in the veins ranges from 170 and 220°C at shallow and deep level, respectively. The temperature rang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temperature deduc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 including mixed layered illite/smectite and laumontite. The mineralizing fluid is dilute, with a salinity <1 wt% NaCl equivalent and has stable isotopes of oxygen and hydrogen composition indicating a meteoric water origin. Although the deposit is old enough that it would have been eroded in a tropical island arc setting, the coverage by younger volcanic deposits such as the Citeluk tuff and the Cibaliung tuff most probably prevented this ero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