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1372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27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61.
谢冰晶  周肃  谢国刚  田明中  廖忠礼 《岩石学报》2013,29(11):3803-3814
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孔隆-丁仁勒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定年测试,在年波组下部的英安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LZ06022-2)中获锆石SHRIMP年龄为59.64±0.72Ma,在典中组下部的安山质晶屑凝灰岩(LZ06017-4)中获锆石SHRIMP年龄为69.97±0.72Ma,这是目前为止林子宗群火山岩底部的最老年龄。结合前人资料,对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火山活动、地球化学及形成年代等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整个冈底斯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为主,从早期到晚期爆发强度逐渐减弱,早期典中组以爆发相为主到晚期帕那组以喷溢相为主,且随着时间的演化火山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弱,早期东段比中段和西段火山活动强,中期西段和中段比东段火山活动强,晚期均较弱,年波组火山活动强烈且频繁,持续时间长,从而形成了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独特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从基性→中性→酸性岩浆演化的规律,全碱含量逐渐升高,岩石系列由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逐渐过渡;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特征,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产物,碰撞的起始时限在冈底斯带东、中、西段具有一定的差异,中段略早于东段和西段发生大陆碰撞。  相似文献   
962.
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影响很大。产业的大规模、高强度活动对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导致湿地环境的水文条件发生改变、水质遭到污染、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景观破碎化、动植物减少,并最终导致湿地环境的退化。通过综述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路径,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总结了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总结分析了湿地环境和产业活动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了未来产业活动与湿地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63.
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沉积物能否有效地记录大气粉尘源区的风沙活动历史对理解沙尘暴发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夏日淖(湖)近代沉积物进行 137Cs/210Pb定年和沉积学分析显示,碎屑沉积物具有两个明显的粒度组分,其一是与当地沙丘砂粒度分布相同的中细砂组分; 另一为与大气降尘粒度相似的粉砂组分,自1957年以来反映这两个粒度组分相对变化的中值粒径和>63μm砂的含量都具有显著的变化。与浑善达克地区和中国北方气象记录对比发现,沉积物中值粒径和>63μm砂的含量分别与沙尘暴和6m/s风速(或大风)发生频次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 最近50年来这些沉积和气候参数具有总体一致的变化。这样的事实说明,夏日淖沉积物主要由风力搬运沉积的,其粒度与风沙活动存在内在联系,粗粒沉积物增加是风沙活动加强的结果。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中风力搬运的沉积物粒度受风沙活动强度控制,可以成为重建过去风沙活动历史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64.
拾金坡—金场沟金成矿带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已发现金矿化线索38处,中小型金矿床9处,均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主要成矿类型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是成矿带最主要的成矿类型。优选拾金坡金矿床和金场沟金矿床作为拾金坡式金矿的典型矿床,通过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建立了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成矿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明确该成矿带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65.
李中尧  丁慧霞  袁玥  张泽明 《岩石学报》2021,37(11):3445-3463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形成于中生代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并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新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出露的中、新生代变质岩是研究其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理想窗口。本文对冈底斯东段米林田兴村地区的变沉积岩,即石榴夕线黑云片岩、含石榴钙硅酸盐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片岩由夕线石、黑云母、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钛铁矿组成,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变质条件为810~820℃和6.4~7.8kbar。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石榴夕线黑云片岩、含石榴钙硅酸盐岩和大理岩经历了87~83Ma的变质作用。本文和现有研究表明,冈底斯弧东段林芝和米林地区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岩分布区代表该岩浆弧的下地壳,而包括本文研究点在内的中压麻粒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岩分布区为其中地壳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晚白垩世大体积幔源岩浆的注入和随后的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平俯冲,导致了冈底斯岩浆弧地壳的生长、加厚和底冲,使上地壳的沉积岩和岩浆岩运移到中-下地壳,并经历了高温变质与部分熔融,形成了分布在上地壳的花岗岩。这表明岩浆弧的新生地壳在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发生了再造。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表壳岩进入深地壳很可能是岩浆弧中-下地壳由基性转变成中性成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66.
曲宝晓  宋金明  袁华茂 《海洋学报》2018,40(10):119-130
通过对沉积物中粒度组成、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TOC/TN)和碳、氮稳定同位素丰度(δ13C、δ15N)等的分析,结合沉积年代学信息与端元混合模型结果,解析了百年尺度下大亚湾沉积物中不同来源有机质的演变过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特性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生了显著改变:在此之前,TOC、TN、δ13C和δ15N表现稳定,陆源与海源有机碳的比例维持在3∶7,而自此之后,TOC与TN含量显著升高,TOC/TN持续下降,在1980—2000年和2010年至今都出现了陆源有机碳比例升高,海源有机碳比例降低的现象。上述显著变化表明大亚湾海洋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20年来GDP与沉积柱中TN和δ15N呈现出的显著正相关,与TOC/TN呈现出的显著负相关,表明沿岸经济的迅猛增长,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周边人口的急速增加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大亚湾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未来的研究应更密切关注人为活动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法律法规约束行为,加强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67.
本文根据航卫片、第四纪地质、地貌、浅层地震、钻孔、年代学等资料,分析了厦门篑筜港北东向断裂带的第四纪晚期活动特征,并阐述了其构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①断裂带中的文灶-龙山-五通断裂和虎尾山-钟宅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②篑筜港断裂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断裂,晚更新世晚期(约3万年)以来不活动;③文灶-龙山-五通断裂和虎尾山.钟宅断裂将厦门岛切割为3个地块,分别形成了仙岳山地垒、篑筜港地堑和云项岩地垒的构造组合,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壳以整体性上升运动为总趋势。  相似文献   
968.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衙金多金属矿是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矿区石英脉、富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以及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盐度、成矿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分析和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流体性质、来源。研究表明,该区存在高温高盐度流体、中高温高盐度流体、中低温低盐度流体3种流体。流体总体属于NaCl-H2O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在132~550℃(个别大于550℃),盐度范围在1.9%~61.1%(NaCleq)。高盐度流体不是由热水溶液的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形成的,而是由中酸性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和/或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红泥塘、南大坪两矿段石英斑晶中金属子矿物特别是黄铜矿的发现,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上述特征表明北衙地区富碱斑岩具有巨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69.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巴组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分布在拉萨、达孜至墨竹工卡之间, 岩性为浅变质玄武岩、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英安岩、酸性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岩SiO2含量集中在41%~50.4%和64%~69%两个区间, 为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岩和英安岩2类.玄武岩的显著特征是TiO2含量极低, 仅为0.66%~1.01%, 远低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岩的稀土总量∑REE=60.3~135μg/g, 英安岩的稀土总量∑REE=126.4~167.9μg/g.玄武岩和英安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两者均为轻稀土富集型, 分布特征相似, 轻、重稀土的分馏较明显, Eu异常均不显著; 均表现为LILE、LREE富集, HFS、HREE亏损的特点.玄武岩亏损Ti、Ta、Nb、Zr, Nb和Ta仅略负亏损, Nb*=0.54~1.17, 平均为0.84;英安岩亏损HFS中P、Ti, Ta、Nb略负异常, Nb*=0.74~1.06, 平均为0.86.玄武岩类的εNd(t) =0.96~10.03、(87Sr/86Sr)i=0.7043~0.7064, 英安岩的εNd(t) =-1.42~1.08、(87Sr/86Sr)i=0.7038~0.7049.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看, 玄武岩和英安岩浆起源于俯冲带之上的地幔楔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 源岩可能是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曾受到具地壳成分特征的流体不均匀交代.后期变质作用对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有影响.叶巴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成熟岛弧后期的短暂拉张环境, 是印支期冈底斯岩浆弧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0.
苏鲁地区地壳岩浆底侵的地球物理判识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地质学报》2002,76(2):173-179,T003
底侵作用是研究壳幔物质交换与大陆增生演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对岩浆底侵作用的判识是十分困难的科学问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项目在苏鲁地区积累的地震学,地热学及地电学资料表明,在苏鲁地区发生过与大陆裂谷同期的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发生了时段主要为始新世,它的发育与沿嘉山-晌水大陆裂谷带在时空上有密切联系,这里的壳幔过渡带厚度可达3km,推测为橄榄岩与基性麻粒岩互层。结合岩石学资料可以推算出由浆底侵作用造成大陆地壳增厚的平均速度约为0.1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