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05篇 |
免费 | 7099篇 |
国内免费 | 17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6篇 |
大气科学 | 1992篇 |
地球物理 | 1869篇 |
地质学 | 9975篇 |
海洋学 | 2345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1214篇 |
自然地理 | 25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1篇 |
2024年 | 732篇 |
2023年 | 655篇 |
2022年 | 841篇 |
2021年 | 905篇 |
2020年 | 845篇 |
2019年 | 992篇 |
2018年 | 773篇 |
2017年 | 730篇 |
2016年 | 807篇 |
2015年 | 789篇 |
2014年 | 1010篇 |
2013年 | 847篇 |
2012年 | 1109篇 |
2011年 | 851篇 |
2010年 | 762篇 |
2009年 | 761篇 |
2008年 | 734篇 |
2007年 | 761篇 |
2006年 | 760篇 |
2005年 | 660篇 |
2004年 | 570篇 |
2003年 | 478篇 |
2002年 | 476篇 |
2001年 | 410篇 |
2000年 | 346篇 |
1999年 | 294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175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1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21.
广西三江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三江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表层土壤样2 751件和土壤垂向剖面样180件,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3 mg/kg,变化范围为0.10~14.41 mg/kg。研究区土壤硒资源丰富,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为95.87%。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背景的控制,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寒武系以黑色岩系为母质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2.58 mg/kg,变化范围为0.31~14.41 mg/kg。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0.75 mg/kg,变化范围为0.24~2.07 mg/kg,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51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除水田为基本自然状态以外,其余地类均呈现富集。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受控于深层土壤硒含量,成土过程中表层土壤硒含量发生了次生富集。同时土壤pH、Corg、P、S、Al2O3、TFe2O3含量和CIA等对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大黄鱼皮肤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厦门西海域某渔排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yogga)患皮肤溃烂病的肝脏、肌肉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素、枸橼酸盐阴性,不产生H2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对O/129(10μg)不敏感。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在温度30,35,40℃下生长良好,但4℃不生长。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3.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建立了纹层年表,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8507a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8507-5429aB.P。冬季风活动较弱,后期的所波动;5429-3244aB.P.冬季风活动较强,3244-2494aB.P。冬季风活动减弱;2494-1165aB.P。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1165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减弱。安固里小淖粒度年纹层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情况与我国北方地区同期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4.
Based on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1961-2005,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ing in mean annual and monthly high temperature days (HTDs) and the mea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MDMT) during annual and monthly HTDs in East Chin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annual HTDs were 15.1 and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was 36.3℃ in the past 45 years. Both the mean annual HTDs and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were negative anomaly in the1980s and positive anomaly in the other periods of time, oscillating with a cycle of about 12-15 years. The mean annual HTDs were more in the southern part, but les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 China.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was higher in Zhejiang, Anhui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East China.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 (HTP) was more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but less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East China. Both the HTDs and the numbers of HTP were at most in July, and the MDMT during monthly HTDs was also the highest in July. In the first 5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mean annual HTDs and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increased at most of the stations, both the mean monthly HTDs and the MDMT during monthly HTDs were positive anomalies from April to October, the number of each type of HTP generally was at most and the MDMT in each type of HTP was also the highest. 相似文献
125.
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逐月在广西钦州港茅尾海红树林潮沟进行水平拖网采样,调查该红树林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分析其时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潮汐)的关系.共采获仔稚鱼24种,隶属于15科18属,物种组成较简单,主要优势种为爪哇拟虾虎鱼(Pseudogobius javanic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茅尾海仔稚鱼物种组成时间变化较明显,主要分为3个群落,12月至次年1月为群落类型I,2~3月为群落类型II,5~11月为群落类型III.仔稚鱼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物种数及爪哇拟虾虎鱼个体数与潮位(高/低潮)存在显著性差异,美肩鳃鳚个体数与潮型(全日潮/半日潮)存在显著差异.仔稚鱼物种组成与温度、盐度相关性分析表明仅仔稚鱼总个体数与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6.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127.
青云山铜金矿为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床,矿区共有6个工业铜金矿体,矿体受断裂及构造蚀变带控制,Ⅰ号矿体为石英脉型,其余皆属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区东矿段天花寨一带的不整合面、西矿段的深部、F37和F3断裂及旁侧次级断裂在走向(倾向)上的变化部位是下一步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