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8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22.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23.
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天然矿泉水中的SO2-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直接测定天然矿泉水中SO2-4的方法在优化工作条件下SO42-的测定下限为0.09mgL-1,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4.
Authigenic albites in carbonate rocks typically grow in a high-grade diagenetic to low-grade metamorphic environment and often show Roc-Tourné-twinning sensu Füchtbauer.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four Middle to South European occurrences, they show Mn2+- and Fe3+-activate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as revealed by combined high resolution spectroscopy of cathodoluminescence emission (HRS-CL),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and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 (μPIXE).  相似文献   
25.
小波分析在声发射资料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声发射数据分析的一些难点,把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小波技术引入声发射资料处理中,分析证明结果可靠。它在本中的应用有:(1)提取有效信息。小波强大分解(细化0能力可用来从高口音中找出有效记录,分解合成时可以去掉不理想的通道,使声发射数据更加“规则化”,有望实现到时自动判读。(2)对相互叠加的事件进行有效分离。结合全波记录,可使事件尽可能少丢失,提高声发射数量统计及b值计算等的精度。(3)使成份复杂的声发射波形数据分离成具有单一特征的波,但分解后的波究竟属于P波还是S波,甚至面波,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26.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mid-latitud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TIDs) during the maximum phase of a major magnetic storm of 6–8 April 2000 are show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variat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data from GPS receivers located in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The nightglow response to this storm at mesopause and termospheric altitudes was also measured by optical instruments FENIX located at the observ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51.9°N,103.0°E), and MORTI located at the observ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Ionosphere (43.2°N, 77.0°E). Observations of the O (557.7 and 630.0 nm) emissions originating from atmospheric layers centered at altitudes of 90 and 250 km were carried out at Irkutsk and of the O2(b1g+X3g) (0-1) emission originating from an atmospheric layer centered at altitude of 94 km was carried out at Almaty. Our radio and optical measurement network observed a storm-induced solitary large-scale wave with duration of 1 h and a wave front width of no less than 5000 km, while it traveled equatorward with a velocity of 200 m/s from 62°N to 38°N geographic latitude. The TEC disturbance, basically displaying an electron content depression in the maximum of the F2 region, reveal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growing nightglow emission, the temporal shift between the TEC and emission variation maxima being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ltitudes. A comparison of the auroral oval parameters with dynamic spectra of TEC variations and optical 630 nm emission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4–4 mHz (250–2500 s periods) showed that as the auroral oval expands into mid-latitudes, also does the region with a developed medium-sale and small-scale TE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7.
林学辉  刘昌岭 《岩矿测试》2003,22(3):225-227
建立了用单道扫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珊瑚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方法。珊瑚礁样品经酸溶解后,直接进行Ca、Mg、K、Na、V、Sr、Ba、Co、Ni、Pb、Li、Rb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04~0.1mg/L,精密度RSD<5%(n=6),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5%。测定w(CaO)为50%的样品,结果与传统的EDTA容量法相符。方法经碳酸盐岩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可行,已用于大批量的珊瑚礁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8.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29.
济宁二号矿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岛工作面及其周围巷道附近应力集中程度高,顶板运动剧烈,再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采深较大时,冲击危险程度就高,很容易引发冲击矿压。《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孤岛工作面按冲击矿压危险工作面来管理。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检测预报及控制的技术是先分析冲击危险程度,确定冲击危险指数,提出早期预报;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进行及时预报;采用卸压爆破进行处理,并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检验防治措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套技术安全、可靠、有效,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0.
发射光谱载体蒸馏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硼铍锡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了适合的缓冲剂,利用载体蒸馏法将被测元素与基体元素分离,使Be转变为易挥发的氟化物与B、Sn、Ag同时蒸发;降低了谱线背景及元素检出限;加入内标元素Au、Bi,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采用普通 3mm×3mm×0.7mm杯型电极,装样量少,操作简单。方法检出限(wB/10-6)分别可达B1.5、Be0.3、Sn0.8、Ag0.02;准确度(Δlog C)基本在-0.05~0.05,精密度(RSD,n=8)为2.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