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15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脊线和山谷线是进行地形学形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DEM数据提取山谷线和山脊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基于规则格网DEM提取的方法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输电线路选线是电力工程勘测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传统的勘测手段存在地图不能及时更新,优化选线不合理,实地踏勘工作量大、前期工作周期长等问题。本文以在线卫星地图数据为主要载体,开发了基于多平台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输电线路工程选线系统,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发挥多平台在线卫星地图数据的优势,大大提高输电线路设计效率和质量,克服了多平台地理信息数据不能转换,图形不能编辑、输出、量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会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SAR)信号产生相位延迟,进而影响生成DEM的精度,特别是对L和P等长波段信号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针对不同TEC分布模式的电离层开展研究,构建了电离层对星载In SAR测高精度的影响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表明对于特定波长的In SAR信号,不同TEC分布模式对In SAR测高精度的影响不同:TEC均匀分布的电离层模型对In SAR测高精度的影响较小,并可通过相位解缠、基线估计等环节进行很好的补偿;而TEC不均匀分布的电离层模型对In SAR精度的影响较大,仅靠相位解缠等过程不能较好地消除,必须通过向干涉图中加入电离层影响模型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提高北疆地区雪深时空分布监测的准确性,以该区域48个气象站点2006年12月—2007年1月的月平均雪深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月均雪深空间自相关性及其与经纬度、高程的相关性,结合MODIS雪盖数据构建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方法,插值获得了北疆地区较高精度的雪深空间分布数据。将插值雪深数据与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考虑高程为辅助变量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相对普通克里金和协同克里金方法,多元非线性回归克里金法的12月份雪深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5.14%和9.54%,1月份的提高了4.8%和6.7%;2由于充分利用了经纬度和地形信息,多元非线性回归克里金法的雪深预测结果可提供更多细节信息;3预测结果客观地表达了雪深随经纬度和地形变化的趋势,反映了积雪深度的空间变异性;4基于不显著相关的协变量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预测的雪深数据精度劣于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5.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coastal areas, especially in river estuaries, are of high interest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atellite data from both optical and radar sensors can help to monitor and investigate these changes. Data from both kinds of sensors being available for up to 30 years now, allow examinations over large timescales, while high resolution sensors developed within the last decade allow increased accuracy. So the crea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of, for example, the wadden sea from a series of satellite images is already possible. ENVISAT,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March 1, 2002, continues the line of higher resolu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sensors with its ASAR instrument and now also allows several polarization modes for better separation of land and water areas.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sensors and algorithms for waterline 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several applications. Both optical and SAR images are considered. Applications include morphodynamic monitoring studies and DEM generation.
Andreas NiedermeierEmail:
  相似文献   
106.
嵌入式GIS的三维地形显示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丹丹  金梁  陈明 《测绘科学》2006,31(6):158-159
本文论述了基于嵌入式G IS的三维地形显示的一系列理论和算法。首先介绍了三维地形显示的基本算法步骤,接下来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三个改进方面,分别是递归细分、坐标变换和内存调度。在论文的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7.
近4万年以来,相应于两次高太阳辐射暖湿期渤海西岸曾经两次海水泛陆事件,即40~28kaB.P.与10~4kaB.P.海侵事件。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 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相似文献   
108.
河道DEM的建立是河道整治、河床演变的基础。以长江江苏段河道为例,对DEM建立过程中涉及到的高程数据提取、粗差检验、DEM生成等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为相关河道DEM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9.
无控制DEM表面差异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无控制DEM差异探测算法。它可以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纳入到统一坐标系中,这样就可以根据匹配后的DEM来定量探测地表变化情况。该方法通过差分模型考虑了观测量的数值及其相互关系。与目前差异探测能力最强的LMS-LZD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更好的差异能力和更高的匹配精度。普歪沟泥石流沟多时相DEM差异探测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分析了ASTER GDEM和SRTM DEM的获取方式,通过对两者在中国及周边区域高程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者高程间存在系统误差,前者高程比后者平均低4.9m。ASTER GDEM在许多区域特别是水域及高山区常存在明显粗差;SRTM DEM在特别是高山区域会出现空白区域,但其有效区域层次清晰、细节分明,无明显粗差,可靠性高。经过填补及高差约束限制修复,生成了无空白区域的SRTM DEM和可靠性更高的ASTER GD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