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7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1170篇
测绘学   745篇
大气科学   953篇
地球物理   2099篇
地质学   2034篇
海洋学   623篇
天文学   258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59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研究了一类线性关联滞后广义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综合问题.首先根据系统的结构和控制输入的特定形式,引入了1种新的受限系统等价分解形式,把每个子系统分解成2个低维的动态子系统:1个是不带控制项的线性关联微分差分系统,另1个是带有控制项的线性关联差分系统.然后设计了带有积分动态补偿器的切换函数, 给出了滑动模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设计了可以保证系统的解的轨迹到达切换流形的多层分散变结构控制.这种控制对物理上分散等类型的线性关联滞后广义系统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2.
关于干旱监测评估指标的一种新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庞万才  周晋隆  王桂芝 《气象》2005,31(10):32-34
从有效降水过程观点入手,针对降水过程次数、降水过程总量,尤其是降水过程的时间分布结构和效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旱指数式。该结果在干旱研究分析、监测评估业务和决策服务中都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83.
王建捷  周斌  郭肖容 《气象学报》2005,63(4):405-417
使用20 km分辨率的MM5模式,分别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等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试验中网格尺度(显式方案)和次网格尺度(对流参数化方案)凝结加热的水平、垂直分布和时变特征;研究探讨了凝结加热分布及差异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4个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试验所得到的次网格尺度凝结加热基本都呈单峰特征、加热峰值在对流层中层,但加热层厚度和强度在不同试验间存在差别;4个试验的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的垂直范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加热重心位于对流层低层,但加热强度仍有所不同;GR和KF及BM试验的总凝结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特征主要受其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率特征的影响、加热重心在对流层低层,而KU试验的总凝结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由其次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率特征所决定、加热重心在对流层中层。研究表明,尽管4个试验在暴雨期间总凝结加热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显著,但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凝结加热的分布特征及演变直接影响与暴雨发生发展密切关联的物理量场的中尺度结构和演变;凝结加热对暴雨中尺度的影响具有连锁性,由加热差异波及局部环流细致结构和强度及其变化的差异,进而影响暴雨发生发展的细致特征。在20 km或更高一些分辨率的条件下,对于描述温带/中纬度暴雨的发展和结构,选用KF方案得到的模拟结果可能更具物理合理性;而KU方案模拟结果容易出现格点气柱的水汽和温度被过量调整的不合理情况。要得到一个可信的中尺度模拟结果,对降水模拟结果进行细化特征的验证、特别是随时间演变特征的验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降水的细致演变特征与凝结加热及与之相联系的物理量场的中尺度演变特征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84.
青藏高原地表热源异常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忠明  闵文彬  刘富明 《气象》2003,29(5):9-12
利用所计算的1961—1995年高原热源资料、四川与重庆的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高原地表热源异常对四川盆地降水与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地表热源异常与四川盆地降水和旱涝有显著的相关;高原地表热源异常通过强迫500hPa东亚大气环流异常来影响四川盆地降水。  相似文献   
985.
Grain siz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on samples from a typical loess–palaeosol sequence on the central Chinese Loess Plateau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leistocen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The coarse‐grained fraction, i.e. the weight percentage > 30 μm of the bulk grain‐size distribution, is used as a sensitive proxy index of the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strength. On the basis of an absolute time‐scale, time‐series variations of this proxy show that winter monsoon strengths varied on millennial time‐scales during the periods 145–165, 240–280, 320–350, 390–440, 600–640, 860–890, 900–930 and 1330–1400 kyr BP. The wavelength of these climatic oscillations varied between 1.89 and 4.0 kyr, as is shown by spectral analysis using the multitaper method. Alth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high frequencies also can arise from measurement errors in the grain‐size analysis, the frequencies prove to be sufficiently stable when the spectral analysis is repeated with a different number of tapers. For the time being, we do not correlate these climatic oscillations with palaeoclimatic records in the North Atlantic deep‐sea sediments because both time‐scale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Our data, however, certainly demonstrate that millennial‐scal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variations in the last 1.4 million years can be detected from terrestrial loess record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6.
节能温度、供热气象指数及供热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京市2001~2002年采暖季的室内外气象一热力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求出实际条件下不同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气象条件下的节能温度,提出了供热气象指数及等级划分标准,推算出总供热量、供回水温度差及通过控制回水温度而知供水温度等供热参数,并已在北京市供热作业中投入应用,为实时供热调度提供了参考依据,是节能、增效、减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7.
熊勇  罗强  张良  蒋良潍  朱江江 《岩土力学》2018,39(3):863-871
变形稳定标准和分级加载制度是影响K30试验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与加载进程中填土的变形时间效应状态密切相关。开展了3组最优含水率下压实系数K分别为0.90、0.95和1.00填土模型的小型平板载荷试验,获得了不同荷载作用下填土变形时程曲线和弹塑性变形数据,讨论了在K30试验加载进程中填土变形状态的变化及其对加载稳定时间的影响。试验表明:良好压实的粉质黏土填料,在K30试验进程中的变形以弹性为主,处于缓慢收敛状态,随着加载级数增加,塑性变形比例逐渐增大,变形时间效应呈现出由微弱进入明显状态的演化趋势,变形1.25 mm对应于缓慢收敛中的微弱时间效应亚状态;“变形速率不超过0.01 mm/min”变形稳定标准分级加载时间随时间效应指数呈加速增长规律,能在保证试验精度的基础上提高试验效率;以最大荷载下填土变形时间效应不应超过显著状态、变形量不小于1.25 mm为约束条件,针对5级加载、0.04 MPa荷载增量的加载制度,可得K30试验的适宜范围为60~160 MPa/m。  相似文献   
988.
高子瑞  陈涛  徐永福 《岩土力学》2018,39(1):249-253
膨润土因其优良的膨胀性和低渗透性常被用作深层地质处置库的缓冲和回填材料,但其膨胀性会受到地下流体溶液浓度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单轴固结仪研究了压实商用膨润土在不同上覆荷载和不同浓度NaCl溶液作用下的膨胀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升高,该膨润土的膨胀性显著降低,且最大膨胀应变与上覆荷载之间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有效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现了用唯一一条曲线来描述不同盐溶液浓度作用下膨润土的膨胀变形行为,同时证明了有效压力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89.
为探究硫酸盐渍土在含水率递减下的盐胀特性,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在室内开展了11组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试验,共历时2 868 h。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硫酸盐渍土的起胀含盐量约为1.2%。含盐量<1.2%时,土体干缩,干缩量与含盐量近似呈下凸的二次抛物线规律,且干缩峰值含盐量约为0.5%;含盐量≥1.2%时,土体膨胀,且盐胀率与含盐量近似呈线性增大规律。盐胀敏感含水率区间受含盐量影响很小,含盐量从1.5%增至4.0%,盐胀敏感含水率区间基本稳定。此外,含水率递减速率与含盐量呈负相关规律,同一含盐量的硫酸盐渍土,其含水率的递减速率随含水率的降低亦减慢。基于以上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了4组单次降温下的盐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盐量升高时,起胀温度区间逐渐升高,盐胀敏感温度区间的区间范围逐渐扩大。单次降温下的盐胀率均高于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率,且随着含盐量的升高两试验条件下的盐胀率差值趋于一常数。研究结果对西北地区高含盐量的残余型硫酸盐渍土地基的盐胀性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0.
曹帅  宋卫东  薛改利 《岩土力学》2018,39(Z1):341-347
为探究不同充填间隔时间(FTS)和料浆浓度对胶结充填体长期强度影响机制,配制70%、72%、75%三个浓度、充填间隔时间为12、24、36、48 h的两分层胶结充填体试件,开展单轴抗压强度(UCS)试验并探究其力学特性及其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1)胶结充填体峰值抗压强度随充填间隔时间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充填间隔时间一定时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随料浆浓度增大而增大,且峰值抗压强度与充填间隔时间呈多项式函数规律;(2)胶结充填体试件加载过程中表现为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裂纹扩展阶段和破坏发展4个阶段,随充填间隔时间延长,胶结充填体的破坏形式可能表现为张拉破坏–拉剪破坏过渡–拉剪混合破坏的损伤模式。研究结论能够为后期充填体强度设计和稳定性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