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4篇
  免费   2170篇
  国内免费   1896篇
测绘学   366篇
大气科学   346篇
地球物理   2577篇
地质学   6159篇
海洋学   156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22篇
自然地理   247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599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超高压矿物硅尖晶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一个由70-80种奇异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一种成分特殊的尖晶石类矿物。该种尖晶石呈包裹体分布在毒砂中,28粒该矿物的平均化学成分:Na2O 1.58%,MgO7.52%,Al2O3 36.59%,SiO2 44.45%,FeO 8.72%,并含少量CaO和TiO2。经激光拉曼谱仪测试,一部分颗粒具有Franclinite(锌铁尖晶石ZnFe2O4)拉曼谱。根据尖晶石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得出两种分子式:(Mg0.52Na0.14Fe0.32Al0.74)1.72(Si2.00Al1.20)3.20O8和(Mg0.52Na0.14Fe0.32Si0.50)1.48相(Si1.50Al1.94)3.44O8。两种分子式都表明阳离子Si呈六配位占据尖晶石八面体晶格位置。Si离子呈六配位的硅酸盐。实验证明具有超高压性质,来自相当于过渡带400-670km的深部。表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古大洋岩石圈)的岩浆活动达到过渡带。可能是地幔柱活动将硅尖晶石类等超高压矿物搬运到上地幔浅部的。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论述了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的层序地层特点———层序分布和时代、界面特征和内部构成、沉积相,以及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特点。认为该盆地在公婆泉地段具有一定的找铀矿远景,但北骆驼泉地段铀成矿条件不佳,那林疏怀地段不具备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93.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覃锋  徐晓霞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06,22(12):2957-2970
北京房山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和三种不同结构的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富集暗色矿物的线状条带以及各岩相单元的非渐变接触关系等宏观特征,指示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密切联系。122个斜长石成分剖面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众数成分为 An=29的更长石。但是,其成分变化范围极宽(An=14~56),晶体内不同部位的成分有很大差别,出现正常环带的 An 值较低(14~42),内环带的 An 值较高(24~56)的特殊情况,指示斜长石结晶环境的改变,暗示具有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从岩体边部到中心,斜长石 An 牌号逐渐降低,但相邻岩相单元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表明不同岩石单元中的斜长石成分主要受控于岩浆成分的变化,与分离结晶作用无关。斜长石的韵律性环带、特别是内环带的发育则是岩浆混合作用机制的有力证据。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不仅改变寄主岩浆的成分,而且也控制了它的温度、定位机制和岩石的结构特征。因此,房山岩体的形成过程还包含了镁铁质岩浆多次注入的历史,并且从外到里基性岩浆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4.
土壤环境中砷元素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省英  冉伟彦 《物探与化探》2006,30(1):83-86,91
论述了各环境介质中砷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出土壤第Ⅱ环境中的砷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砷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且主要以稳定矿物形式存在;但当土壤砷总量高时其可溶性砷量亦相应高,砷在土壤中易形成Fe、Al、Ca型砷化物而被固定;当土壤pH值增高至中性或碱性时,砷易转化为迁移能力更强、毒性更大的三价砷。砷对作物、人体生态系统危害作用明显,砷通过蔬菜对人体的危害甚于谷物,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中砷污染。  相似文献   
995.
水敏现象在石油、岩土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广泛存在。有效地控制水敏现象的发生,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水敏性在石油、岩土和环境工程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敏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以资源生产量作为生态足迹分析中生态容量计算依据的资源产量法。该方法更全面地考虑了林地、可耕地、水域等具有的多重生态生产性功能,扩大了生态容量的内涵,将可再生能源、可回收利用废物等作为生态容量的供给,使生态容量与生态足迹的计算依据更为协调。以湖北省襄樊市2001年的生态容量计算为实例,说明了资源产量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Lithium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he southern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present lithium (Li) abundances and isotope compositions for a suite of anhydrous olivine tholeiites (HAOTs) and hydrous basalt-andesitic (BA) lavas from the Mt. Shasta and Medicine Lake regions, California. The values of δ7Li vary from + 0.9‰ to + 6.4‰ and correlate inversely with distance from the trench.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continuous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Li during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ted oceanic lithosphere, an interpretation corroborated by uniformly high pre-eruptive H2O contents in basaltic andesites accompanied by high Li, Rb, Sr, Ba and Pb abundances. The subduction-derived component that was added to these hydrous magmas is shown to be very similar beneath both Mt. Shasta and Medicine Lake volcanoes despite characteristically distinct Li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the magmas themselves. More evolved andesites and dacites from Mt. Shasta have δ7Li from + 2.8 to + 6.9‰ which is identical with the range obtained for HAOTs and BA lavas from Mt. Shasta. Therefore, Li isotopes do not provide evidence for any other crustal component admixed to Mt. Shasta andesites or dacites during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and magma mixing in the crust.  相似文献   
998.
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证据表明活动断裂带中存在大量流体,不仅可以造成断裂带强度的变化,而且可以导致有效正应力减小,进而诱发地震。在野外观察与模拟的基础上,许多模式被用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断裂带特征和分类、流体的来源和运动,以及流体对断裂带的影响和对地震的触发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9.
长岭山北麓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在甘肃省古浪县、景泰县交界处的长岭山地区新发现了丰富的线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表现为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地震裂缝、地震土林、地震沟槽、陷落坑以及断层陡坎等,局部可见残留的破裂滑动自由面。其分布严格受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控制。通过地震地表破裂带本身的特征分析、年代学分析、地表破裂带长度与震级的拟合关系以及结合区域活动断裂资料研究,认为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 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 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 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