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1685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61.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夹白山一带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162.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 whitei,Sweetognathus 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 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63.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whitei,Sweetognathus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64.
西藏改则县托和平错地区展金组中发育一套早—中二叠世以玄武岩类为主、玄武安山岩次之、安山岩少量的海相火山岩组合。该火山岩中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44.43%~54.87%,TiO2含量多在4%以上,K2O+Na2O平均为4.57%,玄武岩类富K,玄武安山岩富Na。区内火山岩富集K、Ba、Th、Ta、Ce、P、Zr、Sm、Ti、Cr,亏损Rb、Nb、Hf、Sc,Y/Nb在0.322~0.499之间。综合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可将该火山岩归入碱性玄武岩系列。区内火山岩从基性到中性稀土元素总量基本没有变化,REE平均为402.31×10-6,LREE/HREE为8.17~12.69,为轻稀土强烈富集型,δEu为0.93~1.04,平均为0.99,无Eu异常,玄武岩的Th/Ta值多数大于1.6。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火山岩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65.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 has had a particularly strong impact on industrial cities and regions. Following their economic collapse, most of them are now confronted with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high unemployment and vast ecological damage. The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 pan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 that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s of these cities and regions as well as the strategies being adopted to cope with structural change. It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approaches and addresses the question whether existing EU policy is suitable for supporting the re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cities and regions in CEE countri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in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66.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167.
藏东波密-察隅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由一套浅变质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和碰撞型岛弧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化石稀少,缺乏时代依据。1∶20万区调和新一轮1∶25万区调修测专题研究在波密、察隅、贡山一带共采获微古植物化石21属50种,均为青、皖、浙、赣及滇中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及部分寒武纪早期较原始类型的常见分子。区域上可与高喜马拉雅的肉切村群,滇西的勐统群、公养河群和缅甸的Chaung Magyi群相对比。上述波密群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碰撞型岛弧火山岩在经历了泛非末期壳源重熔花岗岩侵位(500~600Ma)和褶皱变质作用(644~664Ma)之后,成为冈瓦纳大陆北缘增生褶皱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杉松岗盆地构造变形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提出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概念。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主要特征表现为盆地的原生状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盆地的现存岩貌是构造改造的结果而非原始的有序堆积;各种构造岩和构造煤的广泛发育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重要物质记录;混杂堆积构成的宏观有序、微观无序的叠堆构造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主要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169.
中国云南东部晋宁、江川地区的伊迪卡拉(震旦)系顶部灯影组旧城段新发现了多样的宏体化石群,除了丰富的Vendotaenia与Tyrasotaenia类化石以外,以形体较大的Tawuia类和Longfengshaniaceae科等具固着构造的底栖多细胞藻类化石占据优势,另有一些形态奇特、亲缘关系不明的宏体化石,该组合与华南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石板滩段的宏体化石组合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依据形态特征,本文概述了部分产自江川旧城段的具有不同类型固着构造的底栖藻类和归属不明的宏体化石特征。华南滇东地区旧城段形态多样的宏体藻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表明伊迪卡拉纪末期存在后生植物的多样化发展。这一时期浮游微生物和后生植物的共同繁盛可能为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的爆发奠定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70.
西藏边坝-洛隆地区下白垩统边坝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坝组是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该组与下伏下白垩统多尼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上白垩统宗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岩性以紫红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白云岩为特征,深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中产丰富的双壳类化石Trigonioides(Diversitrigonioides)xizangensis-Pleuromya spitiensis组合。边坝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下白垩统地层系统,对冈底斯北缘弧后前陆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