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1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1231篇
测绘学   210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748篇
地质学   2854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武艳红  李欢欢 《探矿工程》2013,40(3):28-31,34
自海拉尔油田实施钻井提速以来,部分井出现螺旋井壁现象,对完井电测曲线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测井解释的共151口井,比例达15.60%。螺旋井壁现象在乌东区块尤为明显,仅乌东区块发生明显螺旋井达到36口,占乌东区块全部钻井的28.8%。从地质、工程等角度阐述了形成螺旋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技术措施。2012年下半年在乌尔逊凹陷2口井试验螺旋井壁预防及解决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未再大面积出现螺旋井壁现象。  相似文献   
172.
新型砌块水土保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江河湖库众多,同时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流失面积及速度已逐年增加。每年水库除险加固和河流治理等投资数百亿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在近几年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的堤防建设护岸工程中,联锁式砼砌块水土保持系统已逐渐成为我国水土保持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全新解决方案,被广泛采用。该系统既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长久地防止坡面冲刷和保持坡体稳定,又能代替成本较高的常规护面,具有较广的推广应用前景。联锁式砼砌块水土保持系统是由多个独立的砼砌块相互啮合组合在一起的联锁矩阵,联锁式砼砌块铺面在各种动、静水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铺设于渗水土工布上。能有效保护土体不受水流冲刷和浸泡破坏。该系统在欧美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被工程实践证明了的性能卓越、经济实用、美观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河道和灌渠衬砌、沿海防潮堤、水库大坝边坡加固、铁路、高速公路边坡等防护和城市绿化工程。  相似文献   
173.
华北克拉通南缘鲁山太古宙基底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山地区保存和出露很好的太古宙基底岩石。文章报道了2件魏庄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2867±5)Ma和(2768±5)Ma,变质作用时代分别为(2775±6)Ma和(2775±56)Ma。结合已发表数据,魏庄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可大致分为2867~2928 Ma和2765~2768 Ma两个阶段;榆树庄片麻岩原岩形成于2829~2897 Ma、2752~2778 Ma和2723 Ma;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838~2845 Ma、2747~2794 Ma和2730 Ma。尽管三者岩性上存在差异,但原岩形成的期次和时代相当,指示它们在成因上可能存在联系。鲁山多地陆续发现2.8~2.9 Ga的岩石,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中太古代基底。通过与胶东、霍邱等地对比,笔者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可能存在中太古代的古老陆块,其重要的初生地壳生长事件发生在2.9~3.0 Ga。  相似文献   
174.
Pet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geochronological signatures in granitoids developed in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histor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feature for reconstructing paleogeodynamic settings.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Urals, where the Uralian Orogen contacts via a collage of different-age blocks of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The Ufalei block located in the Central Urals megazone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South and Middle Urals’ segments represents one such boundary structure with multistage geological evolution. The isotopic ag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for acid igneous rocks range from 1290 to 245 Ma. We determined close Rb-Sr and Sm-Nd ages (317 Ma) for granites of the Nizhnii Ufalei Massif. By their petrochemical parameters, granitoids and host granite-gneisses differ principally from each other: the former are close to subduction-related, while the latter, to continental-riftogenic varieties. The primary ratio (87Sr/86Sr)0 = 0.70428 and ?Nd ≈ +4 values indicat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oceanic (island-arc?) material to the substrate, which served as a source for granites of the Nizhnii Ufalei Massif. Model Nd ages of granites vary from 641 to 550 Ma. Distinct oceanic rocks and varieties with such ages are missing from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New isotopic dates obtained for ultramafic and mafic rocks from different zones of the Urals related to the Cadomian cycle imply development of unexposed Upper Riphean-Vendian “oceanic” rock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Ufalei block, which played a substant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izhnii Ufalei granitoids. Such rocks could be represented, for example, by fragments of the Precambrian Timanide-type ophiolite association. The analysis of original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published data point to the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Ufalei block and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Uralian Uplift and extremely complex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region coupling the Uralian Orogen with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in the present-d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5.
根据深海钻探样品分析,对东太平洋地区573孔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层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层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曲线平缓,重稀土相对富集,各层Ce严重亏损(第2层轻度亏损),各层的Eu仅轻度亏损。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钨粘土层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比其它层含量高得多。此外,该层还富含Fe及指示地外成因的Ni、Co、Ir等元素,且底部富含微玻璃陨石。这些特征说明该含金属粘土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显关系,其底部可能还与陨击作用相联系。从区域地质情况来看,始新世末期有明显的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微玻璃陨石广泛发育,说明该时期明显的灾变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6.
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沙金庚 《地学前缘》2002,9(3):95-101
巴列姆期的菊石、巴列姆期—阿尔必期的海相双壳类、早白垩世的沟鞭藻、放射虫和有孔虫等的发现 ,均证实了黑龙江东部含煤地层龙爪沟群、鸡西群和大架山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鸡西群中含有热河或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中常见的双壳类化石 ,这一事实似乎暗示着中国热河或俄罗斯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为早白垩世时代。早白垩世 ,特别是巴列姆期—阿尔必期 ,沿大架山—云山—虎林-裴德—鸡西一线北东东方向存在着一条向东 (古太平洋 )开口 ,但由东向西变浅的狭长海湾。多次海侵和海泛沿着这一海湾由东向西至鸡西后向南和向北 ,并可能向西扩散。正是这一海湾和海平面的升降控制着东北地区的早白垩世的气候、地理、生物群落的演变、甚至煤的聚集和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7.
从水文地质的角度揭示了不同情况下单井的排水采气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柿庄南区块59口井的实际排采数据,综合分析了气水产量,井底流压,套压及动液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将早期生产特征归纳为3种类型:①低产水-高产气型,见气早,产气量高(>1000 m3/d)、产量递减缓慢、峰值产量高,日产水量小(<2m3/d),套压高;②低产水-中低产气型,日产气小于1000 m3,产量衰减明显且波动大,排水期较长;③高产水型,产气极少或无,日产水量大(>10m3/d),动液面下降缓慢,套压很低或为零。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井,提出相应的开采建议:低产水-低产气型井可采用二次压裂措施,改善煤层渗透率;高产水井可通过无机堵水或加大排采强度等方式排采;煤层气井排采要勇于实践,探索适合该区不同煤层的成功排采方法。  相似文献   
178.
迭山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 属西秦岭山脉的西段. 在海拔3 700 m以上保存有类型较为齐全的冰蚀地形(冰斗、刃脊、U形谷、悬谷、粒雪盆、鲸背岩与基岩磨光面等)与冰碛地形(侧碛垄与终碛垄). 采用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与填图等方法对该区的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 基于研究区冰川地形分布与特征, 结合青藏高原现代的抬升速率、邻近山地冰川地形的年代学资料以及其他古环境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 该区的古冰川发育于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最盛期是其最主要的形成期. 冰川最盛时面积约38 km2, 为具有暖底性质的冰帽冰川.  相似文献   
179.
古构造应力控制煤层构造发育程度及其分布,影响煤层储层渗透性。通过现场对煤层及其上覆岩层中节理裂隙的实测,并应用赤平投影方法将实测节理裂隙进行分期和配套分析,研究了延川南区块构造演化规律、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古构造应力的反演方法。根据摩尔库伦破裂准则,通过共轭剪断裂破裂角的大小变化来估算古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值。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本区两期古构造应力场分布,揭示出其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为:燕山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值由东南区域的70~80 MPa逐渐降至西北区域的20~30 MPa;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值由东北区域的60~70 MPa逐渐降至西南区域的20 MPa。  相似文献   
180.
1999~2001·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3,27(1):1-6,12
1999~2001年,勘查地球化学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在中国西部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主推进区域化探,在中国东部以环境调查和评价为主启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逐步形成新世纪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发展格局.与此相适应,提出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与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为主导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