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为掌握东平湖浮游植物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后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探究其环境驱动因子,于通水运行3周年后的2017年分4个季节对东平湖的18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同步开展水环境调查.结果 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191种属(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裸藻门、蓝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分别为64、57、28、2...  相似文献   
512.
辽东南地区中生代受到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且各具特色:①三叠纪的印支运动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及较多的"S"型花岗岩为特征;②侏罗纪的早燕山运动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在辽南地区以形成线理走向为北西西向的推覆构造为特征;③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的晚燕山运动产生大量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左行走滑。上述三期构造运动对金矿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三个时期均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作用,金矿化的主要时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13.
刘腾飞 《地质与资源》1994,3(4):293-305
该区金矿产于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砂页岩内,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大类。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硫源应以深源同熔岩浆热液为主,部分来自地层;氢、氧同位隶组成特征反映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铅同位索组成特征表明铅源以深源为主,混有少量壳源物质,矿床具多源成矿特点。硫、铅、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该区金矿具多源、多成因及多期次成矿特征,矿床成因主要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复合叠加成矿,而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514.
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色季拉山动植物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生理生态特点,也为未来此区域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色季拉山11个气象站2013-2018年逐日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4-10月)数据,分析了色季拉山及其西坡和东坡的气温和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西坡和东坡...  相似文献   
515.
贵州"西电东送"电煤保障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朝元  何立贤  刘家仁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6,23(3):163-167,175
分析了贵州省“西电东送”火电建设中电煤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矿井建设电煤资源保障存在缺口,当前矿井建设中地质勘查依据不足,从而增大了矿井建设投资风险并为生产事故多发和资源浪费埋下祸患,煤矿采矿及管理人才匮乏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供制定规划和领导决策参考:(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加强、加快贵州省煤炭地质勘探工作;(2)加快贵州省大中型煤矿建设,加强对小煤矿的管理、监督、引导和资源整合重组;(3)加快煤矿采矿和地质技术人才培养,特别是中等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16.
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盆地中尺度涡旋及暴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3,自引:19,他引:4  
何光碧 《高原气象》2006,25(3):430-441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2003年8月8~10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MM5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2003年8月8~10日发生在高原东侧陡坡地形区域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大暴雨过程。在本次暴雨过程中,中尺度涡旋有利于盆地上空正涡度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和强降水的发生。地形对中尺度涡旋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复杂陡峭的地形扰动有利于中尺度涡旋的形成。保留真实地形,在青藏高原东部到盆地西部,涡旋活动频繁;降低地形高度和坡度,不仅减少了涡的个数,还减弱了涡的强度,并改变了涡的生成源地以及涡的移动路径;不考虑地形使得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西部涡旋活动明显减少,且涡移动速度加快;仅降低地形高度而不改变地形坡度,对该地区的涡旋活动无明显的影响;仅保留青藏高原地形,高原地区涡旋活动频繁,无地形地区涡明显减少。数值试验还表明,地形与涡旋的活动及降水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17.
On the basis of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during two October cruises of 1995, a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is used to compute the Kuroshio east of Taiwan and the currents east of the Ryukyu-gunto.The net northward volume transport(VT) of the Kuroshio through Section TK2-K2 southeast of Taiwan is about 57.8×106 m3/s.There are four current cores of the Kuroshio at Section TK2-K2.Its main core is near the south of Taiwan, and its maximum speed is about 257 cm/s at the surface.After the Kuroshio flows through Section TK2-K2, there are three branches of the Kuroshio.The main branch of the Kuroshio flows northward into Section TKa east of Su''ao.The second branch of the Kuroshio flows northward through Section TKa and then enters the East China Sea through the region between Yonakunijima and Iriomote-shima.The net northward VT of the Kuroshio through Section TK4 is about 21.6×106 m3/s.The eastern branch of the Kuroshio flows northeastward through the region between a stronger cyclonic eddy and a recirculating anticyclonic gyre, and then flows continuously northeastward to the region east of the Ryūkyū-guntō and becomes a part of the origin of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east of the Ryūkyū-guntō.Another part of the origin of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east of the Ryūkyū-guntō comes from a recirculating anticyclonic gyre.From the above, in the regions east of Taiwan end east of the Ryūkyū-guntō the pattern of circulation during October of 1995 differs from the pattern of circulation during early summer of 1985.There are several eddies of different scales in this computational region.For example, there is a meso-scale stronger cyclonic eddy whose center is located at about 23°N, 124°20''E.  相似文献   
518.
519.
东秦岭-大别山5个特大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东秦岭-大别山5个特大型钼矿床成矿母岩地质特征研究认为:①钼矿床成矿母岩为钾长花岗斑岩,岩石中钾长石、石英斑晶均为高温矿物,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②钼矿床受成矿母岩严格控制,而成矿母岩体则受花岗岩基的控制,三者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成矿母岩限制在花岗岩基外接触带10 km范围内;③岩体为复式小岩体,出露面积均小于0.12 km2;④成矿母岩均为强酸性岩石,全部为高酸、高钾、高碱及低镁铝的钙碱性系列的超浅成侵入岩,岩体侵位深度<3 km;⑤成矿母岩微量元素中主成矿元素Mo>10×10-6时易成矿,Mo>50×10-6时易形成大-特大型钼矿床;⑥岩体成岩时代90~165 Ma.  相似文献   
520.
黔东地区含锰岩系中微量元素Mn/Cr比值与锰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锰资源现状、含锰岩系特征及区域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在黔东地区运用微量元素Mn/Cr比值的方法,对西溪堡、长行坡、中朝溪、盆架山进行成矿预测,证明,Mn/Cr比作为寻找锰矿,特别是隐伏-半隐伏锰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