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利用GPS数据研究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运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7时段的GPS速度场,对块体刚体旋转模型、块体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及块体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的速度残差及无偏性进行估计;针对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变形的复杂性,结合3种块体变形模型,求得各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并给出了该研究区域断裂带的近场滑动速率。在确定各断裂带可能变形宽度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带构造变形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相对闭锁且剪切应变积累速度较高的异常区域为安宁河断裂带。  相似文献   
382.
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韩延玲 《干旱区地理》2004,27(2):273-278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方面对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启示:(1)北疆和东疆基本处于同一一发展水平.而南疆与它们则有较大的差距;(2)在三大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异要远大于城镇居民货币工资收入差异;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较大的相对差异中可以透视出.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相对差异也较大;(3)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的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4)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居民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呈扩大态势:(5)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83.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及其分布、生产布局的特征、开发利用中的“西气东输”重点工程以及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在广东和福建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对今后天然气的生产和需求以及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进行了预测;对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海洋(东海、南海、渤海)天然气资源开发,结合LNG工程在沿海地区建设2100km天然气大动脉(管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4.
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地质灾害危害性概念,选择历史灾害危险性、潜在灾害危险性、社会经济水平、承灾体类型4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17个评价因子作为评价因素,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在中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两个不同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区中,划分出7个不同级别的危害性亚区.高危害区主要分布于通化、白山地区,鸭绿江上游和延吉盆地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85.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在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ENVI软件,对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光谱角填图法、波谱特征拟合法及匹配滤波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了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获得了东大滩地区矿物蚀变图像。在磨石沟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外围的南东侧,存在着硅酸盐、碳酸盐、三价铁等矿物蚀变。野外对蚀变异常地段进行验证,野外观察的矿物蚀变异常与遥感图像显示的蚀变异常区域基本吻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进行了区内成矿预测与优选靶区圈定,并发现了东大滩铜矿化点,说明高光谱遥感能为找矿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386.
东昆仑西部祁漫塔格喀雅克登塔格地区地质研究程度低,特别是未曾有晚泥盆世侵入岩的报道或记录。本次工作识别出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的存在,经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其形成时代为(380.52±0.92)Ma,即晚泥盆世。这一发现打破了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造山旋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发生在早泥盆世(408Ma)—中泥盆世(386Ma)的认识,进而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一直延续至晚泥盆世380Ma,为细化东昆仑西部祁漫塔格加里东造山旋回晚泥盆世的构造背景奠定了基础;喀雅克登塔格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产于祁漫塔格加里东造山带后造山伸展崩塌的晚期阶段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87.
华西秋雨起止与秋冬季节大气环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旭  刘宣飞 《气象学报》2013,71(5):913-924
根据1961—2010年平均的逐候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79—2008年平均的逐候CMAP降水资料以及1961—2010年逐候平均的中国553个台站降水资料,讨论了华西秋雨起止日期与秋冬季大气环流转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华西地区降水年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夏、秋双峰特征,8月4—8日(第44候)为双峰间的低谷,10月8—12日(第57候)以后降水降至年平均以下。由此,将华西秋雨建立和结束日期分别确定为8月9—13日(第45候)和10月8—12日(第57候)。华西秋雨的建立对应于东亚夏季风开始向冬季风转变,其标志性环流调整特征是江南地区的西南风转为东南风。东亚经向海平面气压梯度在8月9—13日(第45候)由南高北低转为南低北高,造成850 hPa江南地区的西南风转为东南风,该东南风与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西南季风交汇于华西地区,形成风向和水汽的辐合,使得华西地区的降水在夏峰之后再次增强,华西秋雨由此建立。华西秋雨的结束则对应于孟加拉湾热带西南季风结束和东亚冬季风完全建立,其标志性环流调整特征是孟加拉湾地区的西南风转为东北风。随着东亚纬向海平面气压梯度由北向南依次发生东高西低向东低西高的转变,东亚冬季风也逐步向南推进,9月8—12日(第51候)东北冬季风到达江南地区,10月8—12日(第57候)进一步推进到南海地区,此时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西南季风消失,造成华西地区完全受大陆冷高压控制,东亚季风经圈环流也转为冬季型哈得来环流,东亚冬季风完全建立,华西秋雨也随之结束。因此,华西秋雨起止可能与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向冬季风的转变时间不同步有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共同作用使得华西秋雨成为亚洲夏季风在中国大陆上的最后一个雨季。  相似文献   
388.
藏东波里拉组地层中类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世伟 《地质与勘探》2014,50(1):96-104
[摘 要]藏东地区广泛分布着NW-SE、近S-N的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碳酸盐岩地层。波里拉组以其所处的独特地层层序和其活泼的化学性质,能使成矿流体在该地层中运移时与碳酸盐岩发生水-岩反应,最终导致流体的化学平衡被破坏而卸载成矿;此外,主要呈NW-SE、近S-N分布的波里拉组因其力学性质较弱,在藏东地区新生代以来广泛发育的NW-SE、近S-N向张扭性、张性断裂的作用下极易发生顺层剪切破碎和张性破碎,破碎带为流体减压沸腾和流体混合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贮矿空间。据现有的地质工作,已经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类MVT型铅锌矿,该地层中类MVT型铅锌矿仍然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89.
本文首次对小秦岭东部的区域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北部、北中部、中部区域韧性剪切带及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在区内均可见到;②区域韧性剪切带中出露的动力变质岩以条痕状糜棱岩、糜棱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糜棱岩为主,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③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燕山期,剪切方位多次变化,早期为左行,晚期为右行;④其余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太古宙末期,并以右行逆冲为主;⑤它们对金矿的形成、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0.
司建涛 《地质与勘探》2023,59(3):678-690
恩泽加绿岩带是坦桑尼亚重要的成矿带之一,产出了高登普莱德(Golden Pride)等多个大型金矿。通过对坦桑尼亚恩泽加绿岩带已发现的隐伏金矿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恩泽加绿岩带隐伏金矿床构造控矿作用明显;高精度磁法和激电中梯测量结果显示含矿构造蚀变带具有高磁、低阻、相对高极化的特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成矿元素Au异常在空间分布上大于相应的含矿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其浓集方向与含矿构造蚀变带展布一致,并与指示元素As、Sb的套合性较好。根据该区域隐伏金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隐伏金矿床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各找矿标志与隐伏金矿床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恩泽加绿岩带隐伏金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该模型的应用显示了多种技术手段联合实施在寻找绿岩带型隐伏金矿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