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7篇
  免费   3166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1514篇
地质学   1891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55篇
自然地理   520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657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断层活动方式与地震地表变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断层弹性位错理论及断层滑动非均匀模型,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发震断层逆断、正断和水平走滑三种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表变形,探讨了断层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震应变与位移的分布规律及震级、断层倾角对地震地表变形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地表变形影响因素很多,如地质构造条件、岩性介质特征、断层活动强度、断层产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等,但分布形态最终决定于断层活动方式,变形大小则决定于断层活动强度,其它均为局地因素,只影响分布形态的局部扭曲。断层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震地表变形分布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分布特征可作为地震研究及近活动断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或加固防护参考。  相似文献   
152.
高祥林  胡连英 《地震研究》1993,16(4):401-409
本文依据近年来江苏省茅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得到的新资料,对茅山东侧断裂带(简称茅东断裂)的基本特征作了概括和分析,在多种观察资料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三维动力学模型,以解释茅东断裂现代运动的力学机制及其与溧阳地震的关系,指出控制断层运动的应力状态是随深度而改变的。最后对有关溧阳地震发生原因的一些力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3.
利用河北省电磁台网1988~1992年的观测资料,对不同台站不同方向的异常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信息论方法计算了各台信息水平作为其信息可信度的权系数,对各台资料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了合成处理,发现比平时采用的等权平均效果要好。同时对其异常频次的累加合成对应地震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4.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态势标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地震应急态势标绘元素的分类体系,并设计基于此体系的态势标绘元素的可视化符号库,此符号库包括:基元符号层、单元符号层和表现符号层。研究了态势标绘元素基于GIS的显示方法与实现流程,采用基于哈希表的虚拟图层控制器实现态势符号的显示管理。建设南京市地震突发事件救灾应急平台,在平台中实现态势标绘模块。通过实际应急演练,验证了本研究的态势标绘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5.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56.
龙滩水库地震精定位及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至2007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定位结果的比较,证明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的地震对的P、S波走时差数据及双差精定位法显著地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质量.对龙滩库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滩库区的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密切相关,成丛分布的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对水库蓄水过程不同的响应过程和活动特征,反应了龙滩库区在岩性特征、渗透条件、地质构造及应力场等方面存在局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7.
基于P波和S波的谱震级特征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定量研究,可以看出P波和S波的最大谱震级出现在不同的周期上。对这一现象的构造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推测相对于P波而言,地震发生期间辐射的S波能量来自异常大的震源体积。选择部分全球地震的谱特征为背景,对汶川地震的体波谱震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汶川地震的特征与其所处的周边环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8.
我国地形变观测预报地震的现状及对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展示了我国地形变观测的状况,讨论了以地形变观测预报地震的基本思路及应用情况,探讨了地震预测面临的困难及地形变观测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最后,作者认为,地震预报目前或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以观测为主的试验性科学,物理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地震孕育动力学过程或进行预测的最具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9.
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像,研究结果表明:(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分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像。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像。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西南地区1970~2001年39组52次6级以上地震及四川部分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剖析,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各类前兆中、短期异常判据和指标;研究西南地区强震孕育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临震)过渡、演化的标志和判据并作物理解释;并进行了西南地区前兆短期预测方法及强震短期预测时、空、强指标和判据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地下流体新观测方法及灵敏测项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