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1篇 |
免费 | 339篇 |
国内免费 | 4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篇 |
大气科学 | 240篇 |
地球物理 | 423篇 |
地质学 | 1084篇 |
海洋学 | 256篇 |
天文学 | 223篇 |
综合类 | 135篇 |
自然地理 | 4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2.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国外植物硅酸体(植物蛋白石)这门新兴学科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地层时代、考古等方面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23.
降雨滑坡预警在世界上开展广泛,但对小区域的降雨滑坡风险进行预警尚不多见。以通用的风险定义为基础,首先对目标区域——四川省米易县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以典型滑坡进行反演,获得灾害的本底因素,按贡献率权重叠加法进行危险度分区;通过对承灾体的调查确定承灾对象,并将各承灾对象按密度由行政界限向1km×1km的网格单元转化后叠加形成易损度分区。二者相乘完成风险分区。对研究区域近5年逐日降雨数据与172条地质灾害记录进行分析,按前期日降雨量模型得到降雨阈值,根据滑坡空间概率和降雨引发滑坡的时间概率叠加的结果,得到研究区域的降雨滑坡概率,对照风险分区,完成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24.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5.
在土地资源紧缺等"城市病"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支撑城市土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研究,本文在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及空间演化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C#.NET开发平台,结合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研发了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评价预警调控系统,实现土地空间利用评价、预警及政策仿真调控等功能,作为科学管理土地的辅助工具。本文对系统的总体需求、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及相关软件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基于SPE与SPATT的水体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实时监控与提前预警,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与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的水体中PSP检测方法,重点优化了吸附材料及前处理方法,评价了回收率、检出限等指标,并将方法应用于2019年春季秦皇岛山海关海域PSP消长过程的监测中,比较评估了两种方法的监控预警效果。结果表明:SPE方法选用ENVI-Carb 500mg/6mL固相萃取柱,过样体积为50mL,13种PSP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2.2%±10.0%、检出限为4.0-20.0ng/L;SPATT方法选用SP207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时间为静置Id最佳,整体回收率约为9.2%;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产毒藻密度及贻贝富集毒素含量的变化,发现SPE方法的检测结果可实时表征海域PSP风险状况,对于贻贝中PSP的预警效果也显著优于SAPTT方法,后者不仅因监控方式相对滞后一个监测周期,且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较差。对于秦皇岛...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广东湛江湖光岩地区厚度分别为4 m和7 m的两个不同喷发时代玄武岩形成的风化壳样品进行Fe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厚度4m风化壳样品Fe同位素组成δ57Fe范围为0.17‰~0.57‰;厚度7 m风化壳样品Fe同位素组成δ57Fe范围为0.20‰~0.68‰,相对于标准物质IRMM-014,不同深度风化壳样品均显示Fe的重同位素富集.两风化壳剖面自下而上,随风化程度增大,风化壳样品中Fe同位素分馏程度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风化壳样品中Fe的重同位素富集趋势与风化壳的发育程度正相关,风化壳土壤中Fe同位素组成是反映土壤风化程度的指标.另一方面,风化过程可将地球外部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有机结合起来,风化壳土壤Fe同位素组成变化是表生植物和水淋滤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化学风化过程中Fe同位素研究,将会极大地补充表生过程中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知识,同时Fe同位素可作为表生过程中物质的循环、环境的变化等过程中有力的示踪/指示技术手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Photoelectric observations of the WR binary CQ Cephei (WN6+O9) are presented. the depths of the eclipses in the light curves are best represented by an inclination of the orbit i = (68°.8±0.6) and the width of the very asymmetric eclipse curv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only an overcontact configuration (Ω1 = Ω2 = 3.65 ± 0.05, and f = 27%). Simultaneous solution of the light and radial velocity curves strongly supports CQ Cep's membership of the Cep OB1 association. By considering this membership we obtained absolute dimensions of the system, which lead to a consistent physical model for CQ Cephei. The more luminous WR primary turns out to be the hotter but slightly less massive component: MWR = 20.8 M⊙, RWR = 8.2R⊙, Teff(WR) = 43600 K, and Mo = 21.4 M⊙, Ro = 8.3 R⊙, Teff(O) = 37000 K.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