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4篇 |
免费 | 406篇 |
国内免费 | 60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篇 |
大气科学 | 992篇 |
地球物理 | 429篇 |
地质学 | 473篇 |
海洋学 | 417篇 |
天文学 | 622篇 |
综合类 | 54篇 |
自然地理 | 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14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近2Ma帕里西-维拉海盆沉积物中碎屑组分粒度特征及其物源和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帕里西-维拉海盆PV090102孔深海沉积物中碎屑组分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碎屑组分的平均粒径为3.2μm,粒径总体变化范围在0.5~32μm,粒度频率分布呈双峰负偏态特征。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粒度数据进行拟合,分离出粗、细两个不同的端元组分。细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大多在0.5~16μm,峰值较高,众数粒径约为2μm,其特征与北太平中部风尘一致,推测主要为来源于亚洲大陆的风尘,它的百分含量在60%~90%,是碎屑组分的主要物质来源。粗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约为1.6~32μm,峰较扁平,粒径的众数在10μm左右,主要是来自于周围海脊和岛弧的火山物质。PV090102孔沉积物碎屑组分中不同粒度组分对近2 Ma以来亚洲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系统增强有很好的响应,同时还记录了0.5 Ma以来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增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助于重建第四纪以来东亚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历史。 相似文献
32.
根据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91~2010年,20年的潮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到天津平均每年发生近10年的100 cm以上的增水过程,天津沿海夏秋两季的最高潮位和平均潮位最高,且最大增水值多出现在夏秋两季,超过100 cm的增水天数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并从天文潮因素、气象因素、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以及地理因素等,总结了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风暴潮灾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3.
34.
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建立浙江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利用该模式,对经过浙江沿海海域的台风"威马逊"进行数值计算,风暴潮增水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误差基本在±20 cm以内。计算增水值与传统的调和分析法所得的增水结果相比,也较为一致。进一步对局部水动力响应的研究发现,风暴潮期间,局部地区从底到表各层水流流速均急剧增大或减小,其值达到了与天文潮流同等的数量级。当水流流向与风向相同或相近时,流速增大,相反时,则流速减小。且台风期间,各层水流流向也随风向发生改变,流态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5.
祁连山敦德冰心微粒变化特征和大气环境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祁连山敦德冰心总微粒含量、粒径分布以及总微粒含量、粗微粒含量与沙尘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主要来源于亚洲粉尘发源地和区域性源地,属于典型的陆源微粒。微粒含量和微粒粒径变化反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波动历史,沙尘暴频率高时,微粒含量高,微粒粒径大,反之,微粒含量低,微粒粒径小。末次冰期以来,微粒含量变化呈减少趋势,暖期微粒含量低,冷期微粒含量高,夏季微粒含量高,冬季微粒含量低;不同粒径微粒相关性良好,反映了它们在来源、沉积和冰内变化方面具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6.
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了温州,给温州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相关气象和海洋资料分析了台风"桑美"的主要特点及其风暴潮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37.
以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4个验潮站的实测潮位和逐时风的数据为基础,以2013年河北省政府发布的风暴潮四色警戒潮位值为标准,统计了2008—2017年10 a河北省沿海的风暴潮过程,从警报级别、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天气系统、经济损失5个方面分析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特征,并从地形、天文潮与天气系统配合、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异常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的成因,分析得出:受天气系统的影响,7—10月是河北省风暴潮高发时段,且由于河北省岸线分布特点,沧州市沿海受到风暴潮影响的次数最多,唐山和秦皇岛次之,沧州和唐山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北向大风引起,而秦皇岛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南向风引起。 相似文献
38.
青岛港风暴潮经验统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岛港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港风暴潮概况。而后通过多元回归技术,求取了该港极值增减水的预报公式。经非独立和独立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9.
In September 2008, Hurricanes Gustav and Ike generated major storm surges which impacted the Lake Pontchartrain estuary in Louisiana.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ses of in situ measurements acquired during these storm events. The main data used in the analyses were from three bottom mounted moorings equipped with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 sensors,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ADCPs), and a semi-permanent laterally mounted horizontal acoustic Doppler profiler (ADP). These moorings were deployed in the three major tidal channels that connect Lake Pontchartrain with the coastal ocean. A process similar to tidal straining was observed: the vertical shear of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was negligible during the inundation stage, but a shear of 0.8 m/s over a less than 5 m water column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receding stage, 2–3 times the normal tidal oscillations. The surge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Industrial Canal 1.4–2.1 h before those in the other two channels. The inward flux of water lasted for a shorter time period than that of the outward flux. The inward flux was also observed to have much smaller magnitude than the outward flux (∼960–1200 vs. 2100–3100 million m3). The imbalance was believed to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additional water into Lake Pontchartrain through some small rivers and inundation over the land plus rainfall from the hurricanes. The flux through the Industrial Canal was 8–12%, while the flux through the other two tidal passes ranged between 17% and 70% of the total, but mostly split roughly half-half of the remaining (∼88–92% of the total). 相似文献
40.
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71-1996年的地面气象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逐次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确定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以4月为最多。根据沙尘暴的起源,可将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类。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北路和西路两条。外源型沙尘暴的入侵地点集中在:1)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西部的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2)哈密市以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中蒙边境。内源型沙尘暴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腾格里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