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7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50m 雪芯样品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通量和积累率关系的研究,揭示以下规律:1)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大气中各主要离子浓度足够大,足以使本地区冰雪中主要离子浓度不随积累率的变化而变化,即离子浓度不受积累率的影响。2)各主要离子干、湿沉积所占比重的计算结果表明,本地区离子沉积方式以湿沉积为主。另外,nssSO2-4 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爆发的中、短期气候效应在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
适用于大中尺度污染物输送模式的粒子干沉降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层”模式给出一个适用于污染物输送模式的粒子干沉降参数化方案,它比较详细地考虑了近地面层的气象条件,地表特性和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比较来看,计算值的离散范围能涵盖所有的观测结果,因而从总体上看此参数化方案是合理的,能够描述粒子总污染物干沉降的主要物理过程及机制。    相似文献   
93.
水稻旱育抛秧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建立水稻旱育抛秧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叶面积发展,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重点探讨叶面积发展与温度的关系,光合作用简化算法,净光含量的求算,分配系数随发育期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4.
天津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试验中的模式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天津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实验中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构成及各模块的功能。在天津市空气污染预报实验期间, α中尺度气象模式对区域范围内的逐时风、温、湿及其降水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且模式的计算时间短; β中尺度气象模式在边界层内具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 模拟结果合理, 其中计算与观测的风向差小于60o的概率达到643% , 计算与观测的风速比值接近于1; 预报的地面SO2、NOx和TSP浓度与同步监测值相比, 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模式对SO2和NOx的日平均浓度的预报效果较好, 预报准确率达640% , 而对TSP的预报则较差  相似文献   
95.
中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入海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毅  周明煜 《海洋学报》1999,21(5):38-45
根据中国东部海域气溶胶浓度及分级采样资料,计算得出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沙尘气溶胶的代表元素铝(Al)每月干沉降通量分别为42.8、18.3、5.2mg/m2;其中各海域春季的干沉降通量均占全年干沉降通量的40%以上.相应每月总沉降通量分别为54.1、29.8、10.5mg/m2.渤海、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每年沙尘气溶胶总沉降通量分别为26.4、9.3、5.1、1.8g/m2.东海污染元素总沉降通量以春季最大,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日本以南海域锑(Sb)元素总沉降通量的季节分布为冬季最大,夏、秋季次之,秋季最小;硒(Se)元素总沉降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他季节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96.
Current global warming projections suggest a possible increase in wildfire and drought, augmenting the need to understand how drought following wildfire affects the recovery of stream channels in relation to sediment dynamics. We investigated post‐wildfire geomorphic responses caused by storms during a prolonged drought following the 2013 Springs Fir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using multi‐temporal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and detailed field measurements. After the fire, a dry‐season dry‐ravel sediment pulse contributed sand and small gravel to hillslope‐channel margins in Big Sycamore Creek and its tributaries. A small storm in WY 2014 generated sufficient flow to mobilize a portion of the sediment derived from the dry‐ravel pulse and deposited the fine sediment in the channel, totaling ~0.60 m3/m of volume per unit length of channel. The sediment deposit buried step‐pool habitat structure and reduced roughness by over 90%. These changes altered sedim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d material pres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storm; the ratio of available to critical shear stress (τoc) increased by five times. Storms during WY 2015 contributed additional fine sediment from tributaries and lower hillslopes and hyperconcentrated flow transported and deposited additional sediment in the channel. Together these sources delivered sediment on the order of six times that in 2014, further increasing τo/τc. These storms during multi‐year drought following wildfire transformed channel dynamics. The increased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persisted during the drought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the longer residence time of relatively fine‐grained post‐fire channel sedimentation. This contrasts with wetter years, when post‐fire sediment is transported from the fluvial system during the same season as the post‐fire sediment pulse. Results of this short‐term study highlight the complex and substantial effects of multi‐year drought on geomorphic responses following wildfire. These responses influence pool habitat that is critical to longer‐term post‐wildfire riparian ecosystem recovery.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
级配显著影响着堆石料的压实特性,定量表述级配对堆石料压实特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方程,设计了16组不同级配的试验粗粒料,进行了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和侧限压缩试验,定量研究了级配对粗粒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由表面振动压实(动应力)试验和侧限压缩(静应力)试验得到的干密度与级配曲线面积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且干密度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级配曲线面积均在0.9附近;无论是表面振动压实试验还是侧限压缩试验,堆石料都存在干密度最优(最大)的级配。依据试验成果,给出了所试验堆石料的最优级配区间(级配上、下包络线);同时,利用相似级配法论证了实际级配粗粒料的最优级配区间,并根据国内外多座土石坝粗粒料的设计级配验证了该最优级配区间的普遍适用性,为土石坝粗粒料的级配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侍荣 《北京测绘》2010,(1):83-84,70
准确掌握地球大气中沙尘的分布,了解沙尘移动趋势对天气现象、气候变化、数值预报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及实用价值。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利用地基GPS方法观测大气中沙尘含量的原理。论述了在地基GPS技术中观测站遥测大气中沙尘含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大气层沙尘含量的理论模型,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9.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用于通过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深部低渗透性岩体中开采地热能;国际上常采用水力压裂辅以化学刺激的方法改造EGS 储层以提高其渗透率。本文以采自青海共和盆地的花岗闪长岩样品为对象,选用3种不同化学刺激剂(氢氧化钠、盐酸和土酸),在3组不同注入流速条件下开展了系统化学刺激实验。结果表明:注入盐酸和土酸后样品渗透率均有提高,且采用土酸时渗透率提高幅度明显大于盐酸;但注入氢氧化钠后,样品渗透率反而降低。在3类化学刺激剂中,土酸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能力最强,而氢氧化钠溶液对石英的溶蚀能力最强,但氢氧化钠溶液在溶解岩石样品裂隙表面矿物后极易形成非定形态二氧化硅或非定形态铝硅酸盐蚀变矿物并阻塞裂隙,反而对化学刺激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总体来看,土酸是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体的最佳化学刺激剂。在中等注入速度(3 mL·min-1)条件下,土酸对岩石样品的溶蚀程度就可达到最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流速,则可能使溶解组分更易从液相中沉淀而充填于样品裂隙,导致样品渗透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对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其潜力进行评价,利用广西航磁勘查数据,采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地热流密度值和不同埋深地温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现有测温资料吻合,合浦盆地内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具有干热岩资源成生条件。结合合浦盆地内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和油气钻孔资料,分析了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储层和盖层条件。初步圈出2个位于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的干热岩勘查靶区C1和C2,面积分别为167.10和72.90 km2,干热岩资源量分别为182.48×1015、77.59×1015 J。按20%的采收率,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量可开采量为52.01×1015 J,折合标准煤177.48×104 t,占2018年广西全区能源生产总量3 756.69×104 t标准煤的4.72%。在资源量评价基础上,可优先考虑位于合浦盆地西场凹陷的C1靶区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