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9篇
  免费   2141篇
  国内免费   79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5163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Deposits from as many as 50 large tsunamis during the last 7000 years are preserved on the Pacific coast of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near the mouth of the Zhupanova River, southern Kronotskiy Bay. These deposits are dated and correlated using Holocene marker tephra layers. The combined, preserved record of tsunami deposits and of numerous marker tephras on Kamchatka offers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study tsunami frequency. For example, from the stratigraphy along southern Kronotskiy Bay, we estimate frequency of large tsunamis (>5 m runup). In the last 3000 years, the minimum frequency is about one large tsunami per 100 years, and the maximum about one large tsunami per 30 years; the latter frequency occurred from about 0 to 1000 A.D. This time interval corresponds to a period of increased seismicity and volcanic activity that appears to be recorded in many places on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相似文献   
52.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在详细研究米仓山地区吴家垭西部陆相地层基本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确定了盆-山体系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重要事件,并认为北部前陆山地的构造变动是影响盆地层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李儒峰  刘本培 《地质学报》1996,70(4):342-350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麦粒链带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层序分析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测定,识别出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准层序,其可与北美中大陆同期地层中发现的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亚层序对比,是晚石炭世Gzhelian期存在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佐证。同时探讨了碳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沉积层序内碳同位素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5.
我国地质岩心钻探设备发展历程及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回顾我国地质岩心钻探设备发展历程,分析岩心钻探设备的现状,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对其今后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6.
滇西南南段组和拉巴群地质时代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南段组和拉巴群出露于昌宁-孟连构造带内,是临沧地体的组成部分。通过南畔、阿里、南段、海邦和团结吊桥剖面研究,拉巴群可分为5个岩性段,归上石炭统至二叠系,南段组属下石炭统。临沧地体为一稳定的微陆块,二叠纪晚期增生到澜沧江岛弧的西缘。  相似文献   
57.
三江盆地七星河区成因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内存在5种等时性地层界面,据此将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成因单元,10个亚单元。沉积环境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其中扇三角洲废弃阶段为最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的有利部位位于废弃的扇三角洲体之上。  相似文献   
58.
INTRODUCTIONThestrataofMesoprotCrozoicandNeoproterozoicaredevelopedcompletelyinthesouthpartoftheNorthetnaplatformandconsistofthreesystems,inasCendingorder,Jixiaulan,QingbaikouanandSlman.BasedonadetailedinvestigationontheolltcropandthecomprehenSiveanalysis,wediscussthecharaCterofsequencestratigraphyandthecorrelationoftheMemo--Neoproterozoicinthearea.FnThRrsor~unCrsANDPARA~unCrsMeSO--NooprotffezoicRadonalfortigraphyThesouthernpartofNorthChinaplatformherereferstotheareasincluding…  相似文献   
59.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鄂西娄山关组顶部存在古岩溶不整合面,有众多陆上暴露和溶蚀标志,表明其产生受寒武纪末海平面下降事件的控制。它不仅形成了碳酸盐台地上典型的Ⅱ型层序界面,而且恰与寒武—奥陶纪年代地层界线相重合,体现了层序界面、年代界线和事件界线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