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1篇
  免费   1871篇
  国内免费   2453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1812篇
地质学   8480篇
海洋学   53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138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叠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822.
郭丙政 《地质通报》2006,25(9):1194-1195
定向羽状水平井是指通过定向井、多分支水平井技术,由地面垂直向下钻至造斜点后以中、小曲率半径侧斜钻进目的煤层主水平井,再从主井两侧不同位置水平侧钻分支井,进而形成像羽毛状的多分支水平井.这一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中国煤层气领域还处在研究和试验阶段,尚未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工艺与技术.  相似文献   
823.
INTRODUCTIONYingen-Ejinaqi basinis locatedin the WulatehouBanner in the wes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nd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22 000 km2( Chen et al ., 2001) . As aMesozoic-Cenozoic depression in Yingen-Ejinaqi ba-sin,the Chagan depression lies in the northeast ofthis basin (Fig.1) .It is about 60 kmlong and 34 kmwide and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 mately 2 000 km2( Wang et al .,2002) .In terms of the basement ter-rain,forms of major structural…  相似文献   
824.
Sulfate Attack on Concrete in an Inland Salt Lake Environ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Sulfate attack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oncretestructures deteriorating earlier than usual,thusshowing poor durability.The SO42-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uch as ocean,saline,groundwater,and even the concrete itself,reacts with thehydration products of cement,which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Li et al.,2000;Kang,1995;Neville,1983;Samarai,1976).The deteriora-tionincludes three processes:the external swelling,cracking,peeling,and disjointing caused by …  相似文献   
825.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十五”期间中国煤层气取得的进展。总结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成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勘探方向更加明确;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类型多样,试验推广应用范围扩大;十大重要勘探成果初露煤层气产业化曙光。国家级沁南潘河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晋城寺河煤层气开发项目、沁南枣园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阜新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煤层气商业化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826.
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二叠纪沉积的显著特征是,湖盆长期持续沉降堆积了巨厚的湖相建造,包括厚达上千米的暗色泥岩/油页岩,是现今该区油气勘探中的主力烃源岩层。目前对湖盆的规模、潜力等有不同认识,这直接涉及到对烃源岩层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影响油气资源的勘探。1新疆地区泛准噶尔二叠系二叠纪在新疆地史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既是槽台发展的结束,又是中、新生代盆地发展的开始。二叠系是北疆各盆地的主要油源岩,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地位[1]。海西运动使新疆大多数海域相继回返褶皱成山,结束地槽发展的历史。北疆海水几乎全…  相似文献   
827.
简要回顾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普遍存在的方法技术问题,以羌塘盆地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实现战略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要实现战略发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参数井、圈定局部构造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技术。鉴于羌塘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了高精度大地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特殊条件下的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地震勘探等关键技术。具体的工作部署是:查明有利区带中最有利的局部构造和构造部位,在最有利的构造部位实施参数井钻探,围绕参数井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与综合研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望使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28.
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松辽盆地开展了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评价工作.盆地的西南部投入数万米钻探工作量开展以第三系和上白垩统嫩江组、姚家组为目的层的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板状砂岩型铀矿床,所建立的双混合叠造铀成矿模式丰富了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白垩系砂岩型铀成矿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盆地东部构造反转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第三系以潜水氧化为主,还原物质缺乏,而且新构造运动对其改造微弱,总的成矿条件不理想,不宜作为主攻目的层.盆地坳陷阶段沉积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找矿重点在盆地东南部通辽-双辽-德惠地区.下一步科研工作重点为:完善QJD砂岩型铀矿模式、盆地油气与铀成矿关系、白垩纪古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9.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壳源型非生物(无机)成因CO2运聚成藏机制独特、分布规律复杂、资源规模及潜力巨大,根据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其CO2资源量逾万亿立方米,勘探所获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m3,居中国探明CO2地质储量之首,在世界范围亦是罕见的,故具有颇大的资源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CO2具明显的多重性,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中,而且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储量规模巨大的CO2资源,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这是目前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830.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