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6篇 |
免费 | 104篇 |
国内免费 | 2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182篇 |
地质学 | 748篇 |
海洋学 | 148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滨海城市社区的空间形态及其海岸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发展量化描述方法对于其可发展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以滨海城市厦门的高浦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盒法对该滨海社区空间形态和边界进行复杂性分析和分形维计算,研究社区空间形态复杂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典型海湾渔村的高浦社区空间形态具有分数维,呈现分形结构特性。自1989年至今,该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呈现增长态势;社区边界的分形维数呈现下降态势。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与社区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都表现出相关性。这表明滨海社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规模急剧扩张可能会导致空间形态和边界复杂性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2.
73.
岩溶地区地下发育着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地下水流状态既有层流也有紊流,而紊流是溶洞管道形成的重要条件。紊流的形成受到岩石初始裂隙的影响,初始裂隙的张开度、分布、走向、迹长、密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裂隙发育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化。通过对不同统计特征的初始裂隙网络进行水流和溶蚀的数值模拟发现,以张开度标准差反映的裂隙网络非均匀性越强,模拟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主要裂隙的存在使裂隙网络的非均性增强,主要裂隙与水力梯度总方向的角度越小,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当裂隙平均迹长过小时会导致裂隙连通性较差,影响裂隙水流和溶蚀作用;裂隙密度,尤其是主要裂隙密度,对岩溶发育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次要裂隙,如果主要裂隙密度偏小,紊流形成时间会大大增加,甚至很难形成紊流。当初始裂隙张开度小于0.001 cm,增大水力梯度仍没有紊流发生,岩溶几乎不发育。 相似文献
74.
75.
76.
深圳市东湖矿泉水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市东湖矿泉水是自然界十分稀少的锶—锌—偏硅酸碳酸复合型矿泉水,通过对矿泉水赋存地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东湖矿泉水形成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深部碳酸盐类岩石受热硅化变质而产生大量CO2气体,使得各种化学元素在含有大量CO2的地下水的溶滤作用下不断迁移和富集而形成该区地下水中良好的元素组合。在其特征成分中,偏硅酸来自裂隙渗透水的溶滤和岩浆期后热液水的作用,微量元素锶主要来源于钾长石、钙长石,锌则主要来自岩浆活动以及岩脉中的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并认为目前矿泉水含水层仍处于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下。 相似文献
77.
78.
贵州省铜仁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铜仁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在山间盆地分布区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9.
《地学前缘(英文版)》2023,14(1):101488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risk (ER) is a key approach to adapting and mitigating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citi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s such as vegetation cover, water bodies, and wetlands are highly vulnerable due to rapid urban expansion. Therefore, urban ER (UER) assessment and its drivers are crucial to guid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restor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UER and the impact of urban spatial form on UER in the Kolkata Megacity Region (KMR), India. This study developed a UER index and used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 across the urban centres. The ER has been assessed at city scale as well as grid-scale (2 km × 2 km and 5 km × 5 km) from 2000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R ha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 urban centres with very high and high ER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i.e. from 21.95% in 2000 to 31.70% in 2020. Kolkata and its surrounding urban centres were mostly characterized by very high and high ER. ER was influenced by spatial variables (such as land use and landscapes pattern). However, remote sensing parameters were weakly related to ER. The spatial lag model (SLM) (R2 = 0.8686) was found to be better fit model than spatial error model (SEM) (R2 = 0.8661) and ordinar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LS) (R2 = 0.8641). Thu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an improve research and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urban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rban ecosystem planning and restoration. In addition to this, it will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urban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80.
防渗墙上接土工膜是围堰常用的防渗体系,两者变形是否协调是决定防渗成败的关键。以某围堰工程为例,通过围堰防渗体系中复合土工膜的受力分析和复合土工膜与砂砾料界面的直剪摩擦试验,研究了土工膜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保证土工膜不被拉断应满足的条件。另外,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监测复合土工膜在堰体与防渗墙变形过程中的应变,揭示了复合土工膜的受力性状和联接部位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上覆荷载作用下复合土工膜与堰体之间的摩阻力超过其所承受的拉伸力,导致预留伸缩节不能发挥作用;复合土工膜下部风化砂的固结变形使之与刚性防渗墙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以及防渗墙与上游堰体的水平脱离,两种变形不协调均可导致与防渗墙联接部位的土工膜因受拉而破坏,在该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土工膜与防渗墙的联接型式和铺设方法。试验成果为指导围堰防渗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