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Measurements of river water quality at Haridwar, India, taken during 2005–2006 show that the river water does not mee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criteria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otal coliform and fecal colifor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moval of pathogens at a river bank filtration site in Haridwar. Using the quality of river water and the quality of abstracted water from a nearby production well, semi‐empirical model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iltration coefficient are developed and tested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moving pathogens under varying bacteriological quality of source water. A two‐tier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effect of clogged layer, is developed to obtain an equivalent filtration coefficient. This coefficient is found to be linearly related with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source water.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我国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方  张金良陆晨 《气象科技》2004,32(6):425-428437
为了给政府机构制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卫生政策以及应用气象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进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综述了1998年至今的国内有关研究,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模拟传染病时空传播、定量评估疫情风险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融合多源时空数据,构建了耦合LSTM算法和云模型的疫情传播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GIS和LSTM算法构建疫情空间演变模拟模型,通过学习历史疫情数据中的规律,以1 km×1 km为空间尺度、天为时间尺度模拟传染病时空传播过程。其次,基于模拟传染病例数据和疫情传播时空影响因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应用云模型和自适应策略构建疫情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多空间尺度的疫情风险评价。在实证研究阶段,应用该模型对北京2020年6月份突发COVID-19疫情空间演变过程进行模拟和风险评估,并引入常规机器学习模型作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应用于疫情时空传播模拟,相较其它常规的机器学习模型,考虑时序关系的LSTM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MAE为0.00261),拟合度更好(R-square为0.9455);耦合模型不仅能充分考虑传染源因素、天气因素、疫情扩散因素及疫情防御因素对疫情风险传播的影响,反映风险演变趋势,还能快速量化区域风险等级,实现不同空间分辨率下的疫情风险评估。因此,基于LSTM算法和云模型的耦合模型可有效预测疫情的传播风险,同时,也为传染病时空传播建模与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4.
戴鹏飞  谌文武 《冰川冻土》2011,33(4):873-879
明长城遗址受自然地质作用、人为活动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多方面作用,破坏相当严重.以青海省湟中县明代长城遗址保护工程为依托,实地调察了遗址发育的病害,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全面掌握了遗址土体工程性质,有针对性地提出裂隙填充注浆、裂隙注浆、土坯砌补、注浆回填、锚杆锚固等加固措施.从一期工程的加固效果来看,所用方法对夯土类长城加固具...  相似文献   
55.
广州市作为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积水内涝等"城市病"问题.根据住建部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的要求,围绕广州市2019年度和2020年度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结合时空大数据,研究了城市体检评估的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广州市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中,为体检指标科学化评估、"城市病"精细化分析治理提供了信息化支...  相似文献   
56.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s) are of increasing global concern, and quantitative geograph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grating spatial data describing drivers of disease emergence and building models of EID risk. This article lays out the key issues of EIDs and describes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grative quantitative geography to inform on patterns of EIDs. Issues of data quality are highlighted, as are methods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forms of research commun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as they relate to the study of EIDs. Our review demonstrates that geography is critically needed in EID research, and many of the issues central to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IDs are inherently of a geographical nature.  相似文献   
57.
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综述评估各类模型在媒介传播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首先对媒介传播性疾病的流行及其与气候特征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评估模型的种类与评估方法,包括气候因子决定性模型和数理统计学模型两大类,并分别以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3种媒介传播性疾病为例,列举了两类模型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与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今后研究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的已有影响,预测未来影响范围与强度及预见未来变局,并提出科学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58.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59.
传染病多维度聚集性探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及早发现异常健康事件的苗头是有效进行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关键.现有的传染病聚集性探测仅限于时间、空间或时空维度,往往容易忽略病例个人情况从其他方面反映的信息,从而造成过度预警.论文结合蚁群聚类算法和Bayesian Gamma-Poisson 模型,提出一种全新的传染病多维度聚类探测技术.研究区麻疹爆发案例证明该技术在继承以往时空聚集性探测技术思想的基础上,考虑了病例的属性信息,能更为灵敏、准确地找出传染病聚集区域.此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胸部CT平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分级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分级的COPD合并PAH患者的胸部CT平扫资料,测量CT所示的主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及左肺动脉直径,并与30例未发生PAH的COPD患者的上述胸部CT平扫资料对比,分析它们与PAH分级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COPD并PAH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轻度PAH57人,中度PAH27例,重度PAH16例。上述三组PAH患者CT上所测量的主肺动脉直径,方差分析得出三者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轻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与中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17);轻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与重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中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与重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31);轻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中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重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轻度PAH的主肺动脉直径约为29.71mm±3.57mm,最佳诊断阈值是29.11mm;中度PAH的主肺动脉直径约为31.77mm±3.44mm,最佳诊断阈值是30.53mm;重度PAH的主肺动脉直径约为34.28mm±4.14mm,最佳诊断阈值是32.00mm。结论:胸部CT平扫通过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对COPD并PAH的分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