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篇 |
免费 | 205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399篇 |
海洋学 | 86篇 |
综合类 | 16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下水系统的径流或排泄带上,且处于次级向斜轴部或转折端附近、小断层或环形断层发育地段,如果古地表岩溶空洞、古地下岩溶空洞和膏溶空洞等为岩层塌陷提供了发源地,陷落柱发育的可能性极大。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形成是以底部岩层中空洞发育为基础,地下水的强烈交替和水-岩作用为条件,岩体自身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垮落、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的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 相似文献
13.
14.
沁煤盆地郑庄区煤层气井设计为丛式定向井,井身结构设计为直井段、造斜段、稳斜段。其中丛式井直井段设计为二开结构。在不同井段采用不同钻具组合,钻进参数及成井工艺也各不相同。在钻进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煤层气的开采效果,全孔采用清水作为钻井液,并使用了有线随钻测量系统和大功率钻探设备,钻进效果明显,全孔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理论提出的纠偏方法需反复进行实验验证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然而垂钻纠偏控制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所需时间长、资金庞大,直接将所提方法放置现场调试是不可取的,而仅采用计算机仿真对算法进行验证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发展和研究纠偏控制工程实现方法十分必要。本文以地质钻探钻进过程定向纠偏控制的工程实现为导向,首先分析并给出实际纠偏工艺过程以及纠偏控制的特点与目标;然后总结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纠偏控制问题与优化目标,结合笔者早期的一些纠偏控制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不同纠偏工况下的纠偏控制方法;其次开发定向纠偏控制系统,用于集成纠偏控制算法,使得算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最后设计纠偏控制实验,以验证纠偏控制算法的工程适用性。实验表明,所提纠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纠偏过程,并应对和完成多种纠偏任务。 相似文献
16.
龙羊峡水电站左岸坝肩尾工4个孔径130 mm、孔深80 m超深倾斜定向排水孔工程,从坝肩EL2610全部钻通至EL2530排水廊道(2 m×2.5 m)理论设计终孔点。采用瑞典Atlas-A32型潜孔钻机施工。针对该钻机钻具偏垂度3%的困难(同时也验证了其偏垂度3%的科学性),从技术参数控制和施工工艺控制上克服了潜孔钻施工超深定向孔偏垂度过大的技术“瓶颈”,总结出了瑞典进口Atlas系列潜孔钻机冲击回转钻具施工超深定向孔的技术成果,为国内不同行业同系列Atlas系列钻机施工超深定向孔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近年来首创了"复杂条件下局部重磁场源全方位成像"理论体系。在本文中,概要阐述该理论体系中下延有限二度体复重磁场级数正演通式、复场模值全方位延拓和全方位反演等。 相似文献
19.
穿越向荡巷河铺设光缆管道工程,采用先进的非开挖导向铺管技术,成功地穿越了110m宽的河流,铺道最大埋深14m。此项工程特点:一次性铺管距离长,深度大,管线多,工期短,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新汶矿业集团泰山盐化工ZJ03-PJ03井组为一对定向连通采卤井井组,采用二次定向钻井连通施工工艺,技术套管下入深度907.6m(8矿层顶板),有效地阻隔了上部含较多杂质的岩盐矿层,确保了卤水质量能满足盐化工的需要。本对接连通井组,采用随钻测量井斜、方位及钻进轨迹控制技术,为该井组的顺利对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