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50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168篇 |
海洋学 | 1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41.
《地学前缘(英文版)》2018,9(6):1745-1754
A newly discovered Jiaguan Formation(Lower Cretaceous) tracksite from the Linjiang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reveal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Cretaceous track morphotype attributable to the non-avian theropod ichnogenus Gigandipus, here named Gigandipus chiappei ichnosp nov. The theropod dominated locality also reveals the second report of the avian theropod ichnogenus Wupus, one of the largest avian traces currently known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The Linjiang site provides evidence to support previous interpretations of a distinctive Lower Cretaceous theropod-dominated ichnofauna that was widespread in China and East Asia and highlight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Lower Cretaceous theropod ichnotaxa in East Asia and those found in the Lower Jurassic both in East Asia and elsewhere. These similarities in turn create various ichnotaxonomic challenges familiar to researchers working on theropod tracks, and we recommend caution in the naming of new theropod ichnotaxa at the ichnogenus level. 相似文献
42.
43.
提出了一种风暴轴逐日监测的方法, 可以获得逐日的风暴轴变化情况。并且采用了动态阈值定义了新的风暴轴的强度和位置指数, 从而可以有效对比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风暴轴变化情况。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了监测结果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滤波结果都能表现出两个风暴轴主体, 但有位置上的差别。同时可以利用逐日检测的结果求得逐候、逐月的风暴轴监测结果。在不同高度的风暴轴中, 250~300 hPa高度的风暴轴强度最大, 850 hPa有极小值出现, 各层风暴轴强度呈现准正压结构。采用500 hPa高度场风暴轴监测结果做代表, 讨论了两大洋上各自的风暴轴偏强/偏弱、偏东/偏西、偏北/偏南时同期大气环流的500 hPa高度场和300 hPa纬向风场差异。 相似文献
44.
1 IntroductionSand-dust storms include both sand storms and dust storms[1]. When the visibility in local areas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50 m but less than 200 m, they are called severe sand-dust storms. When extremely severe sand-dust storm, the most severest type of sand-dust storm, occurs, the local instantaneous maximum wind speed can be greater than 25 m/s and a local visibility be less than 50 m or even descend to 0 m[2].Sand-dust storm is a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is also a…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3±0.3 Ma(MSWD=0.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46.
四川西昌盆地白垩系小坝组尚未发现骨骼化石记录,其白垩系恐龙动物群的信息全赖于足迹化石。2017年,在喜德县洛甘发现小坝组迄今最大型的恐龙足迹群。该足迹点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足迹。足迹保存条件较差,但具备了基本的形态学特征。总体来看,兽脚类足迹具有尺寸较小(8~13cm),中等中趾前凹(0.5~0.6)和第Ⅱ趾和第Ⅳ趾间较宽趾间角(70°~100°)的特征;少量足迹保存了跖骨垫。初步分析认为,洛甘兽脚类足迹与四川盆地夹关组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和Grallator形态类型相似,为两地在白垩纪中期具有类似的恐龙动物群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发现对于西昌盆地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足迹详细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Impact of Assimilating Radiances with the WRFDA ETKF/3DVAR Hybrid System on Prediction of Two Typhoons in 20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XU Dongmei HUANG Xiang-Yu WANG Hongli Arthur P. MIZZI MIN Jinzhong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5,29(1):28-40
The impacts of AMSU-A and IASI (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 radiances assimila-tion on the prediction of typhoons Vicente and Saola (2012)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ensemble transform ... 相似文献
48.
主要论述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产恐龙足印化石地层的岩石地层归属和地质时代,认为这套地层应归于大盛群,而不宜归于青山群或孟疃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不产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也为该县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9.
中国恐龙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恐龙研究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02 ̄1929),奠基阶段(1929 ̄1949)和发展阶段(1949 ̄1979)。从恐龙化石、恐龙蛋和恐龙足迹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恐龙研究历程。并对近20年来中国恐龙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0.
浙江白垩纪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表明,全省有9个白垩纪陆相红层盆地产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至今已发现有4科5属5种恐龙骨骼和7科11属24种恐龙蛋化石。浙江省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和金衢盆地的东阳、衢州、龙游、金华、浦江、兰溪一带,主要产于天台群的赖家组,衢江群的金华组、衢县组。永康、南马、新昌、嵊州、仙居、诸暨、湖山等地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中也有较丰富的恐龙化石。依据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盆地内地层中的分布、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和相伴生的其他生物群特征等分析表明,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赋存地质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此外,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浙江的广泛分布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恐龙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