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李素  周瑶琪  姚旭  李超 《地质论评》2012,58(3):434-443
鲁东诸城皇华镇地区下白垩统莱阳群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足迹化石赋存地层为龙旺庄组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细砂岩、粉砂岩,为滨浅湖—河流相沉积环境.足迹特征显示:蜥脚类恐龙体重大,四足行走,前后足迹面积相近,似椭圆形;鸟脚类和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足迹为三趾型;兽脚类恐龙体重最轻、数量最多.三大类恐龙...  相似文献   
142.
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发现于甘肃马鬃山地区公婆泉盆地和俞井子盆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总结。基于恐龙化石的产出层位和组合成员的相似性,将两地的恐龙归入同一个恐龙化石组合——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特中晚期—阿尔布早中期。另外,通过与辽西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进行对比,归纳出该组合的特点。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对深入研究中国北方早白垩世恐龙化石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3.
恐龙蛋化石是探索恐龙生存和灭绝的重要研究材料,目前对恐龙蛋化石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学和埋藏特征方面。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采自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的12枚恐龙蛋化石壳及部分围岩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生命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与恐龙灭绝的关系。结果表明,恐龙蛋壳中缺乏碳氮磷硫等有机质元素,而主要由钙铝镁铁钾等生命必需元素和锶锰钡镧锌硼钒钴铱等微量元素组成,其中锶和铱均具有明显的超高异常,这可能与地外撞击事件引起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元素的组合规律表明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应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来自于环境中异常含量的锶和铱共同作用使这一时期该地区大量的恐龙蛋在恐龙体内遭受污染,发育孵化机能受到影响,成为导致盆地内恐龙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发现为探讨恐龙生活环境变化、灭绝原因以及揭示晚白垩纪古气候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4.
中国恐龙蛋化石及其生态地层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系统地对中国恐龙蛋化石的地理分布作了总结,并将恐龙蛋化石类型归纳为9科,13属,21种。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恐龙蛋化石古生态特征,分别从蛋化石的排列方式,恐龙产蛋的方式,不同类型蛋化石间及蛋化石与骨骼化石共生几方面作了探讨,并进一步阐述恐龙蛋化石在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所具有的直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四川自贡大山铺以其集中埋藏数量众多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恐龙化石集中埋藏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在对自贡恐龙博物馆内及其附近地层剖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该处埋藏恐龙化石地层的岩相、沉积构造、砂体形态特征以及沉积背景的分析,认为恐龙化石的埋藏环境为湖泊三角洲,恐龙由于某种原因死亡后,经过河流搬运埋藏于湖泊三角洲前缘的河口砂坝之中,而非由于中毒异常死亡原地埋藏.  相似文献   
146.
印度板块在5500万年前的古近纪撞击了亚洲板块,造就了东西走向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和喜马拉雅山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笔者又提出一个新观点:印度板块在约2亿年前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时,将一个发源于非洲、南美洲的“冈瓦纳恐龙动物群”送上亚洲大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以禄丰龙、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为特征的恐龙类动物群。这一事件不仅使亚洲首次出现了恐龙动物,而且板块相撞还造就了南亚地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和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纵向水系,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7.
韩向娜  赵文华  陈熜  蒋顺兴  汪筱林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2-67120002
翼龙骨骼及其蛋与胚胎化石对研究翼龙生殖和胚胎发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哈密戈壁发现的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三位一体保存的哈密翼龙化石标本从极干旱强盐碱的戈壁滩搬运至相对潮湿的环境后,就会发生明显的风化破碎,表现为由外向内逐渐蚕食性风化,富含骨骼/蛋化石的区域风暴岩快速发生崩解,造成化石脱落,不含化石的区域砂岩情况稳定。针对在同一件标本上发生差异风化的现象,本文利用PLM、XRD、MIP、IC、Raman、FTIR、SEM- EDS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出现风化的围岩与稳定区域围岩进行对比研究,探寻出现不同风化表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风化区域围岩的黏土矿物(Ca型蒙脱石为主)含量较低,孔隙较大,孔径是稳定区域围岩的7倍以上,可溶盐含量较高,是稳定区域的约36倍,可溶盐种类以极易潮解的CaCl2和Ca(NO3)2·4H2O为主,而稳定区域围岩中可溶盐主要是NaCl和Na2SO4。通过模拟风化实验说明,造成化石标本出现差异风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富集翼龙骨骼和蛋(胚胎)区域的风暴岩结构不均一、孔隙较大,结构疏松,内部胶结较弱;二是该化石区域中对温湿度变化敏感的易潮解钙盐含量较高,加之化石与围岩边界不均一性极大,与稳定区域围岩的致密均匀不同,在北京四季温湿度变化下更容易迅速风化。根据风化原因对此类标本的风化治理提出一些初步建议。本研究对发掘出的干旱地区特异埋藏的化石标本的保存及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8.
莱阳盆地莱阳群恐龙足迹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日辉  张光威 《地质论评》2000,46(6):605-610
在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龙旺庄组发现15个足迹化石。化石产在灰绿色细砾粗砂岩(转石)的下层面,呈层底凸形(Convex hyporelief)保存。研究表明,足迹为二足行走、趾行式、三趾型,趾端具尖、长爪。足长约13 cm,长大于宽,近中趾对称。趾间角较大:平均值Ⅱ27°Ⅲ27.2°Ⅳ,Ⅱ、Ⅳ趾夹角平均54.2°。趾垫不清晰,无尾迹印痕。经研究,笔者认为这是一新的足迹类型,命名为Paragrallator ichnogen. nov.,并将其归入Coelurosauria Huene 1914次亚目,Anchisauripodidae(Lull 1904)足迹科。即该足迹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虚骨龙类所形成。恐龙足迹形成于滨湖相—河流相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9.
季强 《地球学报》2009,30(3):285-290
本文对我国恐龙蛋研究历史作了简略回顾,大致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形态分类、半自然分类和自然分类阶段.本文根据中国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枚含胚胎恐龙蛋的研究,认为这两枚恐龙蛋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蛋体形态和蛋壳显微结构表明它们同属于以往在广东发现的瑶屯巨型蛋(Macroolithus yaotunensis),骨骼学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是黄氏河源龙(Heyuannia huangi)或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窃蛋龙所产.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含胚胎恐龙蛋的首次发现标志着我国恐龙蛋研究已进入自然分类阶段.  相似文献   
150.
The red beds of the northern Heyuan Bas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re more than 4,000 m thick. Based on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in ascending order these beds are divided into the Dafeng Formation, Zhutian Formation, and Zhenshui Formation of the Nanxiong Group, Shanghu Formation and Danxia Formation. The Nanxiong Group with relatively mature coarse clastic rocks attains about 2940 m in thickness. The Dafeng Formation is 837 m thick, consisting of conglomerates and sandy conglomerates; the Zhutian Formation, which is 1.200 m thick, consists of purplish red sandstone with gravels, poorly sorted sandstone, feldspathic quartzose sandstone banded granular conglomerate, siltstone, and sandy mudstone. The Zhutian Formation is rich in calcareous concretions. Heyuannia (Oviraptoridae) and turtle fossils were found in this formation. The Zhenshui Formation deposited to a thickness of 900 m consists of coarse sediments, including granular conglomerate, and gravelly sandstone with well developed cross-beddings; the Shanghu Formation, which is 820 m thick, consists of purplish red granular conglomerate coarse sandstone intercalated with fine si~tstone; the Danxia 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anxia ~andform is composed of coarse c~astic gravels and sandy gravels. The lower part of the Nanxiong Group whence dinosaur eggs and derived oviraptorosaurs come, belongs to the Late Cretaceous. No fossils are found in the Shanghu Formation or the Danxia Formation, but their stratigraphic order of superposition on the Nanxiong Group clearly shows their younger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