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177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626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黄土地貌属中国典型地貌之一,其分类体系是制图的基础。过去各种黄土地貌分类研究方案由于标准不统一,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形成公认的地貌分类系统。本文将形态和成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分层分级方法,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并提出适用于遥感影像数据(LandsatTM和ETM)的1:100万黄土地貌分类体系,拟定出相应的编码体系,建立了典型地貌的遥感图谱。该研究为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编制中国1:100万黄土地貌类型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分类方案可充分反映黄土地貌的特征,也能与全国数字地貌分类方案保持一致,同时该分层分级分类方案可满足地貌类型的扩充性。  相似文献   
172.
基于地理本体的海湾空间数据组织方法——以辽东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海湾的建设,面临着空间数据组织问题。本文在对基于分层和基于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及元数据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海湾多要素、多层次、多资源和多领域的复杂系统,采用地理本体的思想进行海湾的认知表达,并由此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海湾空间数据组织方法。通过对海湾地理本体的建模,建立了更能客观反映海湾地理实体各个层次体系的概念模型,再根据海湾概念和已有的多源空间数据集之间的映射关系,重构地理本体支持下的海湾空间数据库,从而实现海湾多源空间数据的海、滩、陆一体化集成与管理。最后,以辽东湾为例,对该海湾所涉及到的多源空间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组织。结果表明,利用地理本体的思想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可以消除不同领域对信息理解的鸿沟,有利于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173.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的DEM趋势面逼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趋势面从宏观上揭示了研究对象的特性,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BP神经网络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无限逼近,进而进行预测。建立了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的数字高程模型趋势面,与二次多项式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趋势面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4.
The use of large-format digital cameras in aerial photogrammetry is leading to great improvements in photogrammetric production. Since they were first introduced about 10 years ago, the technological community has been test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is major change can be consolidated. But a certain (and understandable) bias may be noticed in the efforts that developers, researchers and clients are undertaking. Almost all of the efforts aim at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automated measurements and ver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 stereoscopic measurements by human operators, which, nevertheless, still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ask tha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a number of tests (13 operators from a variety of enterprises) performed to check the stereoscopic precision of Vexcel UltraCamD camera images compared with Leica RC30 film images. The main conclusion to be drawn from the empirical data is that stereoscopic precision does not depend on the type of camera.  相似文献   
175.
本地缓存机制能够显著减少数据请求,提高网络数据传输与可视化效率。本文探讨了多线程模式下的网络3维地球软件客户端空间数据访问与缓存替换流程,针对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内外双缓存及单一大数据文件模式的空间数据缓存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6.
InSAR DEM精度与地形特征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InSARDEM与地形特征的关系,本文以从不同空间位置获取的两幅SAR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将InSARDEM与USGSDEM进行比较,分析了InSARDEM的精度,并研究其与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实验InSARDEM与USGSDEM高程差异中误差为+19.11m,其精度与地形特征强烈相关,随着坡度的增加,InSARDEM精度降低,且前坡处高程精度高于后坡。  相似文献   
177.
近年来,非量测的中、高端普通数码相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航空、近景等摄影测量领域[3]。影响摄影测量成果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相机的技术参数,因此相机技术参数的检校是保证成果质量能否满足精度要求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着重讲述了在以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为基础的相机检校中,受制于实践环境,当控制场各控制点的几何分布通常被布置离一个平面不大的范围内,则会使未知数的解极不稳定,甚至有不定解得可能。为防止出现错解以及不定解,先通过试验场检校给出像主距f和像主点(x0,y0)初始值,从而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文中给出了方法、原理及实践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78.
动态矿区DEM生成方法及其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根据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提出"动态土地复垦"的概念,并确定了动态土地复垦方案制定的数据基础——动态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动态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应该包含煤矿生产对地表的累积影响结果数据和地表的原始地形信息,开采沉陷预计结果可以提供前者,地面测量可以提供后者,经过数据处理可以按时间间隔生成描述塌陷区的一系列数字高程模型(DEM)(准动态),然后运用DEM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塌陷区在不同时间段的土地破坏类型、范围和位置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动态土地复垦方案决策数据的提取,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9.
通过真正射影像快速构建三维建筑物场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正从单机工作方式向系统集成的工作方式转变,获取和处理空间数据已变得较为容易。在三维数字城市建筑物建模方面,要求必须快速有效地提取建筑物边界,才有可能进行快速的三维景观建模作业。本文提出了利用DSM和真正射影像相结合构建地形景观的一种新方法,首先从真正射影像上提取建筑物的边界线,对建筑物多边形进行三角化处理,视地面模型为一带洞多边形,同样进行Delaunay三角化处理,接着从DSM和DEM获取建筑物的高度信息,构建三维建筑物模型,最后通过纹理映射的方式,对整个建模场景进行纹理贴图,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0.
光照模型是影响数字地貌晕渲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参照传统晕渲着色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地貌晕渲的投影方式及视点、光源的设置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Lambert漫反射模型、基于坡向光照模型的特征;分别利用规则物体和地形数据对这两种光照模型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对比;结果表明漫反射模型更适合起伏较平缓地区的晕渲,基于坡向的光照模型更能突出山体的起伏特征。最后结合理论分析讨论了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3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