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7篇
  免费   1671篇
  国内免费   2408篇
测绘学   1851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1797篇
地质学   8020篇
海洋学   58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598篇
自然地理   93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研究和剖析了两次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地质因素,新生代茅东裂陷盆地;茅东与南京-溧阳两玄武岩喷发带的交汇;茅东断裂带最活动的上沛带;震源区地壳层圈构造(深、浅变质岩界面和低速层)与茅东部断裂带中、深脆-韧性剪切段的复合。探讨了控制溧阳震震级的因素;茅东断裂带属Ⅱ级断裂,茅东裂陷盆地属中、小型裂陷盆地,因此,决定溧阳地震震级为5.0-6.0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地面调查及钻井地质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第三系湖盆边缘斜坡带沉积体系构成进行分析研究,该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洪积扇-近岸浊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常态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对其成因地层格架及湖盆充填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83.
西藏甲马弧内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西藏冈底斯带的甲马弧内盆地是随着甲马岛弧的发育而产生的,沉积了一套演浅海相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主要由碎屑岩与海绵礁灰岩构成,在盆地内的上侏罗统至白垩系中,共识别出七个3级层序,包括1个I类层序和6个Ⅱ类层序,重新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具深切谷的碎屑陆架阶段,碳酸盐台地与海绵礁形成阶段,滞流的碎屑陆架阶段,无障壁海岸的碎屑陆架阶段和具障壁海岸的碎屑陆架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84.
兰坪——思茅盆地石盐矿床盐矿物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盐矿床在蒸发沉积过程中经受环境变化而被改造,兰坪-思茅盆地石盐矿床石盐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测温数据证明,该区地壳在喜山期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在石盐的成矿、成矿期后都迭加了火山以及构造-热作用。  相似文献   
985.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恶煮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态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986.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7.
Petrogenesis of Cenozoic Potas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angqen Bas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Nangqen basin is one of the Tertiary pull-apart basins situated in the east of the Qiangtang block.Similar to the adjacent Dengqen basin and Baxoi basin, there occurred a series of potassic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ranging from basic, intermediate to intermediate-acid in lithology.Based on the study of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including REEs, trace elements, isotopic elements and chronology,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the Cenozoic potas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angqen basin were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intraplate tectonic setting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asic, intermediate and intermediate-acid rocks are neither differentiation nor evolution, but instead the geochemical variability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different partial melting degrees of the mantle sources formed at depths of 50-80 km.The sources of the potassic rocks are enriched metasomatic mantle that has experienced multiple mixing of component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rust. The recycling model can b  相似文献   
988.
在详细研究组成内陆叠合型盆地的各个单型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成因地层和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恢复了叠合型内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 ,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构型 ,将盆地地层序列划分为 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进而分析了内陆盆地在同生裂陷和衰减坳陷等不同阶段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989.
1. Introductio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a typical inter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in the world.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to Permian, the old Tianshan formed during the tectonic amalgamation of the Tarim block, Tianshan block and Siberia craton (Carroll et al, 1990). Mid-Cenozoic basal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both the Tuyon basin of southwest Tianshan and its western part of Tianshan in Jierjisi in late Cretaceous-Paleogene period, which indicates the activation of the old Tianshan.…  相似文献   
990.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650km,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拉鸡山进行大地构造学、岩石学研究。作者曾在拉鸡山从事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在大地构造演化方面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而为后期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