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董亮  夏峰 《地震工程学报》2017,39(6):1062-1069
收集天津地区十多年来的83份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统计202个钻孔的1 650组动三轴数据,分别给出不同种类土在不同区间深度下的统计代表值及其标准差。以某典型Ⅲ类场地为例,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多种地震动强度及相位输入下的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详细研究该地区覆盖土层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异性对地表峰值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随土动剪切模量比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随土动阻尼比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在大震输入条件下,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反应谱的中、高频段随土动剪切模量比减小而减小的变化尤为明显,动阻尼比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但不如土动剪切模量比减小变化时影响明显;在中震、小震地震动输入条件下,场地土的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异性对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1961 - 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降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近57年(1961 - 2017年)降雪的气候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12月, 小雪和中雪最多出现在11月或12月, 大雪和暴雪在冬末春初出现概率最高。降雪分布为山地大于平原, 平原地区自北向南、 自东向西减少, 降雪高值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部、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降雪强度中心位于长白山区和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年、 秋季、 冬季、 春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分别为4.7%、 7.0%、 84.4%和7.6%; 辽宁省西部山区和南部大连地区日最大降雪量占年总降雪量比例最高, 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在2 d以下, 降雪较高纬度地区更为集中。近57年降雪量和降雪强度分别以1.93 mm?(10a)-1和0.11 mm?d-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 降雪日数以2.08 d?(10a)-1速率显著减少; 降雪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各等级降雪量的增加, 降雪日数减少主要是微量和小雪日数的减少, 降雪强度增加主要为大雪和暴雪降雪强度的增加。年、 秋季和冬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平均每10年增加0.36%、 0.48%和0.45%, 春季以0.11%?(10a)-1的速率减少。中雪、 大雪和暴雪对降雪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 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减少; 1987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突变后, 微量降雪日数和暴雪日数、 小雪降雪量贡献率改变显著。就区域平均而言, 2001 - 2017年的降雪量较1961 - 1980年增加了27.8%, 降雪日数减少了22.4%。  相似文献   
63.
基于分频分策略的融合思想,提出了一种边缘特征增强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实验证明,融合后的影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还提高了空间分辨率,特别是边缘特征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4.
An on-board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hat combined discharge-weighted pumping to a high-speed continuous-flow centrifuge for isolation of the particulate-sized material with ultrafiltration for isolation of colloid-sized material. In order to address whether these processes changed the particle sizes during isolation, samples of particles in suspension were collected at various steps in the isolation process to evaluate changes in particle size. Particle siz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laser light-scattering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nd indicated no change in size during the colloid isolation process. Mississippi River colloid particle sizes from twelve sites from Minneapolis to below New Orleans were compared with sizes from four tributaries and three seasons, and from predominantly autochthonous sources upstream to more allochthonous sources downstream.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5.
曲线桥梁抗震特性模拟分析对于曲线桥梁隔震、减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隔震曲线桥梁设计过程中的特点,通过非线性水平弹簧单元对铅芯橡胶支座双向非线性的能力进行模拟,根据SAP2000科学选择强震观测地震波,并考量曲线桥梁本身存在的特性对桥梁振动特性产生的影响,针对隔震曲线桥梁在不同等级地震下振动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其中,通过隔震曲线桥梁铅芯橡胶支座模型的构建和梁桥不同等级地震计算模型、输入地震波与传感器量测等步骤得到的模拟结果为:不同地震波与加速度峰值输入过程中,地震动较小下的支座水平刚度比较大,且结构相对稳定;地震幅值增大时,桥梁支座水平刚度减小,且支座的恢复力位移滞回变化曲线面积比较大,能够更多地将地震输入能量消散掉,减小能量不断向曲线桥梁上方传递的速度,可有效减轻地震反应,起到隔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小虎  渠庚  刘亚  刘心愿 《湖泊科学》2020,32(2):564-572
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将会长期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复将会引起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探索不同粒径组沙量沿程恢复对河床冲刷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蓄水初期d≤0.031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共同的影响,随着水库下泄该粒径组沙量递减,使得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远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的影响,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蓄水初期0.031 mm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但江湖入汇的影响较大,随着河床补给量逐渐减少,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江湖入汇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也是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 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蓄水初期该粒径组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速率较快,且在监利站达到蓄水前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且速率仍较快,在监利站达到最大值,其数值逐渐小于蓄水前的水平,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冲刷重点集中在宜昌监利河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An energy-controlling technique to actively manage the reflective property of waves from solid boundary is presented. As linear waves propagate through an energy-controlling area, a reduction in wave heights occurs due to energy dissipation, which can be placed under direct control through the imaginary part of the wavenumber and phase velocity. Based on this relationship,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a new method to control reflected waves with desired heights in the mild slope equation model. The method is validated through numerical tests for various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promising use of energy-controlling boundary condition for partial wave reflections.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不同饵料组成对北方人工繁育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优化花鲈幼鱼饵料组成,作者采用投喂不同组成的饵料研究其对花鲈幼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63日龄幼鱼,设4个处理组,分别组1投喂卤虫(Artemia)、组2高蛋白配合饲料、组3低蛋白配合饲料和组4冰鲜桡足类,共40 d。结果表明,组2的生长速度、最终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绝对生长率、增质量率均大于其余3组,组3的生长状况次之,但与其他2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组1的蛋白酶最大活性出现在实验中期,其他3组的蛋白酶变化与其生长状况相符,最大值均出现在103日龄,各组间差异显著;4组的淀粉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在103日龄时,组1的淀粉酶活性大于组2,并显著大于组3和组4;组1的脂肪酶活性在实验后期迅速上升,并在103日龄达到最大值,而其余3组的脂肪酶活性呈下降趋势,103日龄时组3和组4脂肪酶活性显著小于组2和组1(P0.05)。研究表明,花鲈幼鱼摄食高蛋白配合饲料生长状况最好,摄食低蛋白配合饲料生长状况次之,摄食卤虫状况最差,出于经济的考虑,建议投喂低蛋白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69.
为对比分析5·12汶川地震和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和结构地震反应特征,挑选132条汶川地震和404条东日本大地震中Ⅱ类场地上的水平向加速度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这两次大地震的标准加速度反应谱,给出了拟合谱曲线。将所得拟合谱作为需求谱,分别对6层框架结构和20层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比较在上述两次大地震下不同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东日本大地震记录比汶川地震记录具有较明显的长周期地震动特征;两次地震记录的区别在高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东日本大地震记录对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0.
刘杰  李建林  胡静  蔡健  赵宗勇 《岩土力学》2014,35(8):2163-2170
采用宜昌劈裂砂岩,在有、无砂岩填充条件下,分别从轴压、围压、劈裂面面积、凹凸高差、迹线长度、劈裂面2D投影面积、进出口长度、结构面粗糙度对渗流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无砂粒填充下轴压与渗流量均呈线性递增关系;无填充时围压与渗流量呈对数递减关系,有充填时围压与渗流量呈线性关系;无充填时渗流量与流面积呈三次函数关系,而充填后过流面积对渗流量几乎无影响;凹凸高差、2D面积与渗流量的关系也有相似规律,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砂粒充填后带来的过流通道要远大于上述三因素对过流通道的改变;无充填时,渗流量随迹线长度线性递减,有填充时该规律被淹没;无论有、无填充,渗流量与过流面粗糙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二次函数关系。这些规律能指导渗流测量时各因素的优先次序,可有效减少对次要影响因素的测量工作,同时可对渗流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