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7篇 |
免费 | 451篇 |
国内免费 | 4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511篇 |
地质学 | 1274篇 |
海洋学 | 10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某坝基为砂卵石基础,其下为强风化基岩,坝基渗漏和左右岸绕坝渗漏是该水库坝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此,采取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双排帷幕灌浆相结合的综合防渗措施。为了检测水库坝基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防止水库正常蓄水后发生渗漏,选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无损检测。工程采用温纳施伦贝尔法观测,分别采用5m和10m电极间距,电极数60个,剖面数16。依据5m和10m道距实测视电阻率剖面与反演结果的解释,对水库坝基和防渗墙的工程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25m桩号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可能存在渗漏问题,-80m桩号对应一低阻异常,坝体可能存在渗漏通道;其余部位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海洋硅藻硅质细胞壁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硅藻具有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精美绝伦的硅质细胞壁,是海洋中进行生物硅化最主要的生物体。硅质细胞壁的形成同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硅藻细胞将硅酸从胞外转运到胞内;硅酸在细胞内的转移;在硅沉积囊泡(SDV)中的浓缩沉积;最后合成具种类特异性的细胞壁。重点介绍硅酸转运基因(SITs)的分子特征与作用机制;与生物硅化相关的三种蛋白即硅体蛋白(frus-tulins)、亲硅蛋白(silaffins)和侧壁蛋白(pleuralins)的结构与功能;硅质结构如何在硅沉积囊泡内最终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带缝空心RC剪力墙结构变形与耗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带缝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六层1/3.0比例模型房屋的拟动力及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带缝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耗能性能,探讨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特性及其薄弱环节或部位。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模型延性的弯剪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不同;竖缝的设置增加了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变形及耗能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及耗能能力。作为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新型的结构形式,带缝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从理论和实践对隧道开挖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三种开挖方法,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及导洞法的应用条件及其优点,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地矿系统在隧道施工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决四川叙永河坝煤田勘探复杂地层钻进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对钻探施工中遇到的复杂地层情况进行分析,介绍了该地区地层特点、钻孔结构、冲洗液类型、护壁堵漏技术及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等,保证了该地区钻探施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99.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in the eastern coastal of Laizhou Bay,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awater intrusion was observed in China’s coastal aquifers as early as 1960s. At present, it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
2,000 km2 in China. In 2002, the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was increased to 1773.6 km2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nd it is continuing to exten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Laizhou Bay.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and the pattern of the saltwater/freshwater interface, we set the China’s first three-dimensional
seawater intrusion observation network in Longk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1989.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in 1995, a continuous underground concrete wall, by the method of high-pressure jet grout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downstream plain area of the Huangshuihe river in Longkou City. The average depth of the 5,842 m long concrete
wall is 26.7 m, and the maxim depth is 41 m. It forms a coastal underground reservoir with the total storage capacity of about
5,359 × 104 m3.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reservoir obtained great economic benefit, social benefit and ecosystem benefit.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