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1948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3418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2.
已知金刚石中能产生颜色的点缺陷(即色心)主要有氮、硼、空穴、填隙子以及各种形式的氮与空穴的复合体。随着各种现代微束与谱学分析技术以及量子化学计算的应用,对金刚石晶格中氮、硼以外的杂质—氢与过渡金属离子的赋存状态的研究,我们发现了新的致色点缺陷:成键氢,镍、钴离子,及其与氮的复合体,从而形成了氢致色与过渡金属离子致色的金刚石呈色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3.
金刚石中分子氢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石中分子氢的定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垂直于(100),(110)和(111)三个方向上所测得分子氢的浓度是不相同的,且不同样品中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即分子氢在金刚石中的定向性不明显;MNDO法计算结果显示分子氢在金刚石中的稳定程度大小关系依次为沿〈111〉定向的键心与反键心组合(a.b+b.c)〉六角体空隙(H)〉四面体空隙(T1)〉菱形中心(C1=C2)〉四面体空隙(T2).  相似文献   
44.
中国煤炭地质钻探技术发展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要介绍了煤田钻探技术五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45.
Diamond was found in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ophiolite and harzburgite from Luobusha, Tibet. There are silicate inclusions in some diamond grains from this area.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CD (charge coupled detector) technology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Tibet. Diffraction patterns are obtained even though the inclusion is only 20 μm in crystal siz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consists of talc and clinochrysotile. Therefore, it is clear that the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Luobusha, Tibet, is natural diamond rather than a synthetic one.  相似文献   
46.
From Donghai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to Rongche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on the southern border of the Sulu orogen, there exposes an ultramafic belt, accompanied with an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It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Xugou belt (the northern belt), and the Maobei-Gangshang belt (the southern belt). One grain of diamond has been discovered from the Zhimafang pyrope peridotite in the southern belt using the heavy mineral method. The diamond grain is 2.13 mm × 1.42 mm × 0.83 mm in size and weighs 9.4 mg.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amond suggests that the Zhimafang pyrope peridotite xenolith is derived from the lithospheric upper mantle. The tectonic emplacement mechanism of the pyrope peridotite xenoliths in granite-gneisse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kimberlite. The Sulu orogen was located on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ino-Korean craton in the Neoproterozoic. The relatively cold and water-bearing oceanic crustal tholeiite slab subducted beneath the lith  相似文献   
47.
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时记录网页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在开发网络数据库时,利用Excel组件作输入界面,实现查询界面上表格的表头和表尾不动、而中间行可以滚动,实现回次滚动查询和界面实时刷新。  相似文献   
48.
赵大军  郭威  于萍  计胜利 《世界地质》2003,22(3):309-312
导/定向钻进是一种技术密集型、对环境无害的地下管线铺设技术。通过综合经济比较分析,说明了导/定向钻进技术在管径大、埋深大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明显经济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在该技术发展规模、工程应用领域、新型高技术含量、钻机的工作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认为我国应在钻机的机电液一体化、施工过程自动化控制、配套泵组及泥浆系统、钻进规划软件开发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9.
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物理前提.将探地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笔者在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论油气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气化探精查技术是在盆地有利聚集区(带)进行化探和石油地质详查的基础上,对圈闭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并优选钻探目标的化探精细调查技术.它是包含样品采集、实验测试、信息提取和解释评价等为一体的系列技术.简述精查技术产生的背景,在论述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展望该项新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