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0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4292篇
地球物理   778篇
地质学   8773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通过研究坦桑尼亚乌本迪变质活动带内姆柏兹地体(初)糜棱岩的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认为初糜棱岩物质来源于古老地壳的再循环。对比研究坦桑尼亚鲁呼呼盆地和鲁夸盆地卡鲁超群沉积特征,结合卡鲁超群底部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推测鲁夸盆地内卡鲁系的最大沉积时限为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其物质来源于乌本迪带或南部伊鲁米德带内的新元古代-寒武纪岩浆岩。通过计算碎屑锆石年龄与地层沉积时代差值的累频分布特征,确定了晚古生代时期的鲁夸沉积盆地构造属性为拉张背景的陆间裂谷。结合本次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研究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结果,认为姆柏兹地体经历了两次俯冲-造山-裂解(伸展)构造旋回,响应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裂解。冈瓦纳大陆裂解期间形成的裂谷盆地接受沉积,形成了卡鲁超群沉积。  相似文献   
282.
冀东地区~3.8 Ga TTG岩石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太古代及形成时代更古老的岩石十分稀少,任何新的发现都是对最早期陆壳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本文首次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冀东地区~3.8 Ga TTG岩石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样品J2012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J2013为侵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花岗闪长岩脉,也遭受变质变形。两者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3785±8 Ma和3773±6 Ma。尽管岩石的常量元素组成和形成时代类似,但稀土模式明显不同。样品J2012的TREE(稀土总量)和(La/Yb)n比值分别为139.2×10-6和8.44,组成特征与北美4.03 Ga Acasta片麻岩类似,岩浆作用发生在相对低压的条件下,岩浆作用过程中无石榴子石参与而有斜长石存在。样品J2013的TREE和(La/Yb)n比值分别为163.5×10-6和51.16。轻重稀土强烈分异要求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石榴子石稳定和斜长石不稳定的高压条件下。研究表明,冀东地区在~3.8 Ga时TTG岩浆作用就显示出多样性,支持了古太古代早期—冥古宙陆壳基底广泛存在的认识。根据始太古代岩石...  相似文献   
283.
基于普里兹湾西北侧海域ANT29-P4-03沉积岩心14C测年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分析结果,讨论了研究区黏土矿物组分的气候环境意义。黏土矿物含量顺序为伊利石 > 蒙脱石 > 高岭石 > 绿泥石。蒙脱石主要来自火成岩风化,在26.0~26.5、25.3~25.6、25.0、16.5~17.0 ka 4个时间段含量较高,总体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点。伊利石、高岭石主要来自普里兹湾陆架,高岭石含量越高,表明当时的气候越温湿;而伊利石和蒙脱石则相反,它们的含量越高,说明当时的气候条件比较寒冷干燥。整体来看,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整个岩心所形成环境比较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284.
Zircon U–Pb dates for felsic and intermediate to mafic dikes intruding into the Ryoke granitoids and metamorphic rocks at selected outcrops in the Takamiyama area of the eastern Kii Peninsula, southwest Japan, were determined along with their geology and petrography to reveal the history of Cretaceous magmatism. At each outcrop, the felsic and intermediate to mafic dikes exhibit specific structures that are indicative of magma intermingling and have coeval intrusion ages of ca. 81–77 Ma. Our zircon U–Pb data complement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suggesting that the mafic magmatism continued intermittently from 83 to 76 Ma in the Takamiyama area and that magmatism migrated eastward within the Ryoke Belt. A comparison of intrusion ages between a dike and a host Ryoke granitoid at one outcrop indicates that the host rock experienced ductile deformation at ~88 to ~83 Ma. Judging from the small number of zircons and the concordant date distributions, we didn't recognize the evidence suggesting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host rocks, as Nakajima et al.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21, 127, 69–78) reported.  相似文献   
285.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和自生黄铁矿为主,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风化云母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胶州湾口至崂山头的附近海域;Ⅱ1亚区为丁字湾和鳌山湾附近水深约15 m以浅的海域,Ⅱ2亚区为研究区东南部水深>20 m的远岸区;Ⅲ区处于Ⅱ区和Ⅳ区的过渡带;Ⅳ区为乳山口西南部近岸海域。Ⅰ区和Ⅱ区的矿物组合均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长石,Ⅰ区和Ⅱ1亚区受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输入的物质及沿岸基岩、岛屿风化碎屑的影响较大,Ⅱ2亚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架残留沉积。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石英-长石-片状矿物,Ⅳ区矿物组合为云母类-自生黄铁矿-普通角闪石-石英,Ⅲ区、Ⅳ区物源多样,黄河物质对两区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286.
为了厘定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渤中29-6构造钻遇的90.5 m火山岩系地层层位,对该套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分析。薄片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可分为3段,自上而下分别是顶部玄武岩(2 880.5~2 910.5 m)、中部煌斑岩(2 910.5~2 959.5 m)和底部凝灰岩(2 959.5~2 971 m)。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中部煌斑岩和底部凝灰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地层年龄晚于124 Ma,而顶部玄武岩形成于新生代岩浆活动,地层年龄晚于45.2 Ma,结合玄武岩上部和玄武岩中泥岩的古生物分析结果,认为该套玄武岩指示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的岩浆喷出事件。本研究落实了渤中29-6构造底部连续钻遇的火山岩系地层实为中生界、新生界2套不同时期的火山岩系,对进一步理解、认识黄河口凹陷的中生代、新生代火山活动及相应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7.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 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1阶段(492~96 cm)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8.5~9.6 ka),中国大陆河流(长江、黄河)物质输入是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而顶部的Z2阶段(96~0 cm)则形成于早全新世以来(<9.6 ka),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仍以中国大陆来源为主,台湾物质输入也有一定贡献。此外,岩心中还记录到了7.3 ka时发生的K-Ah火山事件。常量元素相关性、R型因子及典型常量元素比值分析均表明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热液活动和火山物质的影响较小。不同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海平面波动及黑潮的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在5~3.5 ka期间,KX12-3孔的Fe2O3、MgO、Fe/Ti、Mg/Ti值及粒度减小,这应该是由当时黑潮的减弱或“摆动”出冲绳海槽引起的。  相似文献   
288.
选用珊瑚与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碳酸盐岩,主要针对ESR测年中有关测试与年龄估算的偏离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对珊瑚与珊瑚礁样品进行辐照剂量响应实验发现,海洋碳酸盐岩样品在低剂量辐照时要采用较小剂量辐照;在年剂量估算时应进行辐照效率实验或选择合适的k值;在测试较老海洋碳酸盐岩样品的ESR年龄时,应开展热活化实验,研究样品的平均寿命。  相似文献   
289.
湖南七宝山矿床石英斑岩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浏阳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是湘东北规模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的石英斑岩对成矿贡献非常大。石英斑岩内锆石具有典型岩浆期锆石特征,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54.8依1.8 Ma,代表其形成年龄,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岩浆期锆石的176Hf/177Hf=0.282120~0.282539,对应的εHf(t)值均为负值,集中在-19.8~-4.9,计算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集中在1001~1596 Ma,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1519~2450 Ma,表明石英斑岩的岩浆源区具有明显壳源特征,来自于古元古代至中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岩石学研究,七宝山矿区内石英斑岩体成因可能是在华南地块受到伊泽奈奇(Izanagi)板块向西北俯冲的影响下,古元古代至中元古代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而后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物质上涌进入岩浆发生不均匀混合在晚侏罗世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290.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样品进行精确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牦牛山组上段火山岩样品DG01和DG02中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03.6±5.1Ma和409±3.4Ma。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造山后牦牛山组伸展型磨拉石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限定了晚古生代裂解的开始时间,也意味着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前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