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硅藻土负载羟基氧化铁颗粒作吸附剂对六价铬进行吸附和解吸附实验,探讨了硅藻土负载羟基氧化铁对六价铬的吸附机制和固体浓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当吸附剂的用量从0.05 g增加到0.2 g时,六价铬的吸附量从23940.124μg/g降低到8575.415μg/g,吸附剂对Cr6+的吸附存在明显的固体浓度(Cs)效应。吸附滞后角随着Cs 的增加而减小,吸附反应的可逆性增大。将实验数据分别用Lang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吸附反应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不同煤阶煤体润湿性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采集寺河煤矿3号煤与大佛寺煤矿4号煤样品进行接触角测量及吸附/解吸实验,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等量吸附热特征。结果表明,大佛寺4号煤水润湿性远好于寺河3号煤,原因在于大佛寺4号煤为低变质长焰煤,其所含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数量较多,同时具有物质组分亲水性好及孔裂隙较发育的优势。煤体润湿性影响煤自身含水率大小,间接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大佛寺4号煤与寺河3号煤润湿性、含水率、解吸率及采收率间关系复杂,受临界含水量制约,存在温度临界点。等量吸附热对比发现煤体亲水性不利于煤层气的吸附。煤层气吸附放热远小于解吸吸热,存在解吸滞后,且解吸滞后程度随着吸附/解吸量增加而逐渐减弱,低阶煤的减弱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3.
根据实测平煤五矿己15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结果,从力能角度分析了地应力、瓦斯和煤强度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发现己四采区己15煤层受地应力作用,煤体弹性潜能远大于瓦斯膨胀能,即以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为其突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己四采区地质因素和己15煤层瓦斯可解吸量,确定该采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下限指标为原煤瓦斯含量达到5.4 m3/t,绝对瓦斯压力为0.79 MPa,该下限指标对应的煤层底板标高为–600 m。因此预测–600 m标高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600 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54.
芦岭井田10号煤煤储层资料缺乏,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进行产气潜力评价,采用临储压差、临废压差、有效解吸量、不同解吸阶段煤层气解吸效率等指标,建立单煤层产气潜力评价标准,评价10号煤层的产气潜能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芦岭井田10号煤层的有效解吸量达到了5. 59m^3,具有良好的产气潜能。10号煤层气生产经历快速解吸、敏感解吸两个阶段,最大解吸效率为5. 43~4. 28 m^3/t·MPa,能够达到工业气流的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55.
藻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斜生栅藻富集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莉  李家熙 《岩矿测试》1994,13(3):161-168
发展了一种新的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微生物吸附法,重点研究了斜生栅藻对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其吸附率和解吸回收率均大于95%,首次用藻类分离富集了地质样品中的痕量Au,其标准加入回收率大于91%,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标样中痕量金,其结果与推荐值相符,此外,机理探说明:斜生栅藻富集金的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络合吸附,随吸附时间的增长也发生生物吸收作用,同时,伴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6.
The Daqing oilfield is one of the biggest oilfields in the world. It has been exploited for several decades, which brings serious pollution to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crude oil on ground which i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oil production contains various organic pollutants. The petroleum pollutants tend to adsorb, desorb, biodegrade and photolyze and so on in the soil, but adsorption/desorption is a pair of extremely important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behavior. In order to master the rule of petroleum pollutants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 research project on petroleum pollution treatment in the Daqing oilfield, the chemozem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which is a kind of representative soil in the Daqing oilfield. The factors affecting adsorbent and desorption's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pH of the soi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and temperature. The oscillation-equity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mechanism and dynamics process of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we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sorbing of the petroleum pollutants on the chemozem sediment is a kind of physical adsorption phenomenon. The adsorption function comes from the hydrophobic and sticky character of the petroleum its self. The velocity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 almost equivalent, both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in the soil are close to the balance in two hours, thus they achieve homeostasis in three hours.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of the petroleum pollutants responses to Herry isothermal model, with increasing pH,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and temperature, the quantity of adsorption show a descending trend. However, desorption is a contrary course of adsorption in the experiment. Due to various influenced phenomena reflect that the soil in the Daqing oilfield has factors, the quantity of desorption shows an ascending trend. These strong adsorption ability to petroleum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57.
刘援民  王涛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29-30,49
大量煤层瓦斯解吸资料表明,解吸瓦斯量(Q)与煤样气体解吸时间的开方(θ),呈Q=ab/θ(b<0)曲线的相关关系一依据这种关系,由现场瓦斯煤样的解吸资料,建立起θ与Q的回归方程,再按《煤层气测定方法(解吸)MT/T77—1994》中的有关规定计算出损失瓦斯及在化验室测试的常温下煤层瓦斯的自然组分、可燃物质量等数据,进而便可求得煤层瓦斯含量值。该方法在江西省丰城矿区石上井田勘探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产出一般要经过解吸、扩散和渗流三个阶段,而煤层气在变形较强的构造煤中的扩散过程不同于在原生结构煤或变形较弱的煤体中的扩散。外界压力的变化只是构造煤吸附与解吸整个过程的一种外在因素,构造煤的变形和结构变化以及吸附势场的转换才是构造煤吸附与解吸的内在因素,是导致解吸过程不可逆性的根本原因。当构造煤体与CH4等多元气体间的吸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变形较强的构造煤在降压后会产生解吸滞后现象;而变形较弱的煤,分子结构中的气体会很快解吸,第一阶段是气体解吸作用,第二阶段是游离气体从微孔向较大孔隙扩散的过程,气体扩散速率主要由第二阶段决定。构造煤气体扩散机理主要是由孔隙形状、大小、连通性和多元气体性质和状态所决定的。韧性变形煤的微孔隙比较发达,所以韧性变形煤以Knudsen扩散为主,脆性变形煤的中、大孔隙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脆性变形煤的孔隙之间具有很好的连通性,所以脆性变形煤以Fick型扩散为主,脆-韧性变形煤以及接近脆-韧性变形煤的脆性变形煤和韧性变形煤均以过渡型扩散为主。在试井渗透率比较中,一定变形程度的脆性变形煤>韧性变形煤,脆性变形煤中以过渡孔为主,其余为微孔,测不出亚微孔和极微孔,脆性变形还增加了各孔隙之间的相互连通性。韧性变形煤中过渡孔比表面积所占比例下降,微孔和亚微孔增高,扩散主要发生在微孔和过渡孔中,所以韧性变形煤的试井渗透率低于脆性变形煤的试井渗透率。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对0#柴油配制的石油溶液的吸附解吸规律,采集了厦门湾15个站点的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的主要理化特征之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以SS5号站点沉积物为代表,模拟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过程,测定了沉积物对石油吸附、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的平衡时间为0.76 h,解吸的平衡时间为7.8 h,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速率高于解吸速率,并且石油被沉积物吸附以后不会完全解吸出来.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等温线具有线性规律,接近理想吸附.研究还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量与石油的浓度,沉积物粒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0.
洪泽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洪泽湖9 个湖区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 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吸附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低磷浓度条件下(0~1 mg/L), 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0.67~85.17 mg/kg, 沉积物在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较低时都存在负吸附(释放)现象。各湖区沉积物的吸附/解吸平衡磷浓度(EPC0) 范围为0.06~0.11mg/L, 均小于其上覆水中磷的含量, 沉积物对其上覆水中的磷表现为吸附作用。沉积物最大磷吸附量(Qmax)、本底吸附态磷量(NAP) 和总最大吸附磷量(TQmax) 与沉积物中活性铁和活性铝的含量显著正相关, 与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质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 与沉积物各理化参数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