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8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56篇 |
地球物理 | 89篇 |
地质学 | 239篇 |
海洋学 | 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5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本文利用多期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成果,结合气象、统计等专题资料,借助遥感监测优势、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2012年、2016年、2017年沙漠范围及内部的绿洲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总体增加,增加幅度0.25%;占沙漠7.6%左右的绿洲,总体增加,增加幅度为4.79%,主要集中于沙漠南缘,沿河流分布、大小不一、彼此隔离;沙漠及内部绿洲变化形式复杂,不同区域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各县市区域内均以绿洲扩张、沙漠退缩为主,塔克拉玛干沙漠覆盖的各县市相较以往,生态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6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工程地质问题--以输水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的工程地质问题随工程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本文以输水工程为例,概要地论述了沙漠工程地质问题。风沙危害是沙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频繁而强劲的风力和地表充足的砂粒为风沙危害提供了条件;砂土湿陷性主要与其密度大小有关,当砂的干密度达到1 64g cm3时,湿陷性系数均小于0 015,即可消除湿陷性;渗透变形的形式为流土,破坏临界比降为0 9~1 73,属抗渗能力低的细粒砂土;天然沙漠砂为不冻胀砂,当含水量≤18%时为不冻胀—弱冻胀砂,饱和时为冻胀砂;挖方形成的高边坡在风蚀作用下使坡面增长,裸砂面积加大,加剧对渠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263.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国道G315线若羌-且末沙漠公路沿线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塔克拉玛干东南部近43a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在上述基础上,选取复合沙丘顶部、半坡、底部和平沙地四种典型风沙地貌为床面,采用YNZX—多功能全自动集沙仪,进行野外风沙监测,获取一批有关沙丘横断面不同高度脉动风速、输沙量的珍贵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沙丘横断面风速特征,为沙漠地区修筑公路以及选线参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4.
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了解区域尺度上畜牧业发展潜力、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144个草地样点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温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高度异质,在5.5~371.2 g·m-2之间波动,平均地上生物量为83.3 g·m-2。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在经向和纬向上的分布均有明显的规律性。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纬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但和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水分条件是导致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5.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生物量分配会影响不同碳库之间的碳周转,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选取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草地的4种优势灌木种,采用全挖法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各器官的生物量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试图揭示生物量在各器官中以及地下-地上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生物量在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分配策略不同;R/S也不相同,其中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最大(中值为0.972),珍珠(Salsola passerina) (中值为0.744)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中值为0.670)次之,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最小(中值为0.179),这表明4种灌木具有各自独特的生长策略。随着灌木的生长,冠幅和生物量不断增大,R/S呈下降趋势,说明植物在开始生长阶段对限制性的水分和养分可能有更高的竞争需求。4种灌木的根系分布在不同种间也存在差异,盐爪爪根系较浅(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其次是珍珠(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驼绒藜和红砂的根系分布较深(主要分布在0~70 cm土层)。驼绒藜、红砂和珍珠的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支持等速生长假说,而盐爪爪的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则不支持该假说。4种灌木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经对数转换)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介于0.81~0.93之间,这一相关关系可以应用于对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的估算。本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碳循环。 相似文献
266.
267.
For most of the year, a dry‐bed desert wash is void of water flow. Intensive rain events, however, could trigger significant flash floods that bring about highly complicated hydrodynamics and morphodynamics processes within a desert stream. We present a fully coupled three‐phase flow model of air, water, and sediment to simulate numerically the propagation of a flash flood in a field‐scale fluvial desert stream, the so‐called Tex Wash located in the Mojave Desert,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The turbulent flow of the flash flood is computed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closed with 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 k ? ω model.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flash flood at the interface of air and water phases is computed with the level‐set method, which enables instantaneous tracking of the water surface as the flash flood propagates over the dry bed of the desert stream. The evolution of the desert fluvial stream's morphology, due to the action of the propagating flash flood on the mobile bed, is calculated using a Eulerian morphodynamics model based on the curvilinear immersed boundary method.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roposed numerical framework are demonstrated by applying it to simulate a flash flood event in a 0.65‐km ‐long reach of the Tex Wash, the intricate channel morphology of which is obtained using light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 technology. The simulated region of the stream includes a number of bridge founda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for the flash flood event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a highly complex flow field and scour patterns within the stream. Moreover,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scour processes take place during the steady phase of the flash flood, that is, after the flash flood fills the stream. The transient phase of the flash flood is rather short and contributes to a very limited amount of erosion within the desert stream. 相似文献
268.
利用2010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下文简称"塔中")多波段(450、525、635 nm)积分浊度计和PM_(10)自动监测仪观测资料,并结合塔中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沙漠腹地不同波段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塔中气溶胶对635 nm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最大,其次是525 nm,最小为450 nm。三波段(450、525、635 nm)散射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88.0、318.4、443.8 Mm~(-1)。(2)三波段散射系数日变化与PM_(10)质量浓度一致,都呈单峰变化:夜间高、白天低。在日变化中,散射系数始终保持635 nm最大,525 nm次之,450 nm最小。(3)三波段散射系数年变化基本一致,都与PM_(10)变化接近。1—5月中,除3月散射系数是450 nm最大外,另外4个月均是635 nm最大,450 nm次之,525 nm最小。6—12月散射系数都是635 nm最大,525 nm次之,450 nm最小。(4)三波段散射系数均是沙尘暴下最大,扬沙次之,浮尘最小。不同沙尘天气下,塔中气溶胶对635 nm散射作用都是最明显的,对450 nm和525nm散射作用不同:沙尘暴时,对525 nm的散射强于450 nm,在扬沙和浮尘时,对450 nm的散射强于525 nm,尤其在浮尘时。(5)三波段散射系数与PM_(10)质量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M_(10)质量浓度与525 nm散射系数相关程度最大,450 nm次之,635 nm最小。但是季节内相关程度略有差异:春、冬季PM_(10)浓度与450 nm散射系数相关程度最大,525 nm次之,635 nm最小。夏、秋季则是525nm最大。 相似文献
269.
盐生荒漠地表水、热与CO2输送 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安装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多汁盐柴类荒漠上的涡度相关系统与配套的微气象观测系统所得数据,分析了显热、潜热与CO2通量的日过程和季节变化特点及各通量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显示了一个明显违背植物水分关系一般规律的现象:当水汽(潜热) 通量明确显示土壤水分亏缺时,净光合(CO2通量) 却未受到影响。因此推测当地原生植物的根系在积盐严重的土壤上层没有发育,所以其水分状况与光合能力不受上层土壤干湿的影响,观测到的水汽通量的变化主要由土壤蒸发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