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测绘学   268篇
大气科学   615篇
地球物理   1123篇
地质学   1458篇
海洋学   756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36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西省莫霍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最新1/50万区域重力资料,采用不同场的不同计算方法,发现陕西省莫霍面的埋深,自东向西由浅变深,南北向上为南北浅中部深。  相似文献   
992.
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讨论了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激励方式及物理模型;应用改进的等效传输线法与电极法,研究了影响地面电极检测电压的信道参数,给出了随钻电磁信道最人可测深度与地层电阻率、工作频率及井场干扰噪声的关系.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所用理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随钻电磁信道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993.
确定震源深度的PTD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对不同台站间初至到时作变换后的时差来计算地震的深度,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华东地区182 ̄1992年底能定出深度的地震,并作了相应的误差分析,按中国分区速度结构,编制出各区的深度-走时差表,并举例说明该表的用法。  相似文献   
994.
井间层析成像的最大熵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军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92,35(2):234-241,T002
本文研究最大熵图像重建用于地球物理学中井间观测问题,着重研究了剑桥算法.对算法中拉格朗日乘子的确定给出了新方法;解决了算法的收敛条件和收敛范围;提出了减少算法计算量和内存量的方法,并编制了实用程序MECT.通过数值模型的研究,最后重建出了某矿区的剖图,与BPT和ART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最大熵图像重建法的优越性在于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分辨率高,边界影响程度小.若改善观测条件,将提高最大熵成像法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5.
翦大西  魏望生 《地震研究》1992,15(3):247-254
1986年以来,笔者先后在下关、丽江台安装了GS-15,ET型重力仪连同弥渡台构成滇西重力潮汐剖面并获得了时间不等的高质量连续观测资料。为统一观测系统,本文将两种不同型号仪器的观测结果归算为武昌台的系统,即ICET(国际固体潮中心)系统。归算表明两台仪器观测结果主波潮次参数δ的偏差小于0.2%、在此基础上,文中讨论了近年来滇西潮汐剖面附近大震前的潮汐变化特征及利用各种物理参数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dune migration on local scour around bridge piers. Experiments show that local scour depths fluctuate in response to the translation of dunes past the scour hole. The scour depths measured in a model study conducted in live-bed conditions contain both scour due to the pier and that due to dunes. The con' tribution from scour due to the dunes may form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total scour depth measured in model investigation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eparate these two components of scour fo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an equilibrium or time-average scour depth normalized using pier diameter be used for analysis,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dunes to the total scour depth be added independently. Dune size, in the absence of field or measured data, may be estimated using published predictive curves. Comparisons between computed and measured scour depths show a good correlation, and 90% of all the data tested fall within a scatter of 15%.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苏北盆地地震地质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籍助地震地质分析方法,在研究苏北盆地反射时间-深度和孔隙率-深度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横穿盆地的两条区域地震剖面,表明盆地内坳陷的边界断层在晚白垩世形成后,持续活动到渐新世末,在始新世早期活动最为强烈,凹陷内部断裂主要形成于始新世和渐新节,后一期断裂作用主要表现在东台坳陷的范围。分析证实泰州组阜宁组为坳陷式的沉积,中始新世至渐新世为箕状凹陷内充填沉积,因此,晚白垩世后苏北盆地的演化模式可分为:热衰减(伴微弱拉张)→岩石圈伸展(热活动加强)→热衰减(整体沉降)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是1986年古雷—石城剖面及嵩口—宜城剖面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初步研究结果。 对古雷—石城的纵剖面资料,分析了震相特征,共识别出五个波组:P_2、P_3~0、P_4~0、P_5~0及P_n(P_n~0)。通过对波的走时反演,正演拟合和理论地震图方法等计算,得到了该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模型。 古雷—石城地区地壳具有多层结构,并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古雷炮点给出的厚度分别为1.0km、15.7km、12.8km,地壳平均速度为6.29km/s,深度为29.5km,上地幔顶面P_n波速度为7.83km/s。石城炮点给出厚度分别为1.8km、18.3km、12.4km。地壳平均速度为6.29km/3,深度为32.4km,土地幔顶面P_n速度为8.00km/s。 在中地壳下部存在一低速层,其厚度为2.8km,速度为5.85km/s。根据其它研究结果,初步判断低速层介质是半熔融物质组成。 测区内横向变化比较强烈。从东向西有长乐—诏安、政和—海丰和邵武—河源三个大断裂穿过该区,并且都深切至莫霍面;在漳州盆地之下莫霍面隆起约3km,戴云山区下莫霍面凹陷近2km;永安—梅州莫霍面隆起接近3km。莫霍面分布显示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加深。 宜城—连城—嵩口非纵剖面显示了莫霍面在两处有明显断错,错距约2km邵。表明昭武—河源断裂是切割莫霍面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