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79篇 |
免费 | 1409篇 |
国内免费 | 17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7篇 |
大气科学 | 203篇 |
地球物理 | 912篇 |
地质学 | 4637篇 |
海洋学 | 970篇 |
天文学 | 144篇 |
综合类 | 434篇 |
自然地理 | 6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358篇 |
2020年 | 315篇 |
2019年 | 364篇 |
2018年 | 213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369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79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438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338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62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该储层受构造位置、埋藏速率、古地温变化、断裂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构造区特别是中深层,其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笔者等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中深层砂岩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存在中孔中渗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和低孔特低渗型4类,且以中孔低渗型为主。储层孔隙总体比较发育,储层整体表现为中等孔隙度、中等渗透率,储层物性较好。对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富含石英、长石的物源区母岩是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成岩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经过强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对中深层优质储层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表明,沙南凹陷南次洼曹妃甸14- e构造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且这些砂体都位于有效烃源岩内,油气运聚条件优越,所以岩性油气藏勘潜力较大。已钻井也证明了区内厚油层的存在,说明该区是沙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新生代形成演化的整合模型——来自火成岩的约束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深部过程是青藏高原演化的主导因素,其他地质过程都可以看作是对深部过程的响应。因此,一个构造旋回(阶段)的地球动力学事件链可以概括为深部地质过程—幔源岩浆活动—壳源岩浆活动—陆壳增厚—地表隆升—表层剥蚀与沉积,其中幔源岩浆活动的研究成为追索青藏高原演化历史的关键环节。据此,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性时间坐标为80、45、27、17、9和4Ma。青藏高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三种展布形式:与雅鲁藏布缝合带平行的岩浆带、沿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带和藏北离散性岩浆分布区,它们分别受控于大陆碰撞、大规模走滑和岩石圈拆沉构造体制,且都受控于印度—亚洲软流圈汇聚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青藏高原演化的整合模型:南北向地幔对流汇聚控制了岩石圈块体的相对运动,并最终导致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沿碰撞带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碰撞之初(白垩纪末期),大陆岩石圈块体的刚性属性有利于应力的远程传递和块体旋转,沿块体边界分布的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随着挤压过程的持续进行,岩石圈块体的受热和变形,高原岩石圈的重力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拆沉作用和软流圈物质的大规模上涌以及藏北高原的离散性岩浆活动。在高原演化中,岩石圈拆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地质事件的发生都与此有关。同时,软流圈的汇聚还导致软流圈物质的向东挤出,并因此造成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向东挤出和晚新生代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63.
用矩阵方法,求解McCreary和Fickian铅垂向湍扩散形式下,无界海洋条件时在风应力和深层浮力作用下的线性解。得出不同的湍扩散系数A情况下McCreary与Fickian湍扩散形式的流场结构。指出随湍扩散系数的增加,McCreary和Fickian湍扩散形式下u分量结构及其量值差异增大。在Fickian湍扩散形式下,能量穿越密度跃层的传递能力较强。当A=0.1cm~2s~(-3)时,在风应力和深层浮力作用下两种湍扩散形式造成流场的差异很小。提出在小湍扩散系数下,用McCreary湍扩散形式研究热带海洋环流,其结果和Fickian形式应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64.
深层—超深层白云岩储集层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是潜在的优质油气储集体或储集层。查明白云岩的成因、孔隙发育与保存机理以及流体性质与演化路径,建立符合实际地质状况的储集层地质模型,对于预测深层—超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疏理了白云岩成因的几个核心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深层—超深层白云岩多阶段动态演化模式应考虑的问题。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赋存丰富的白云岩,并且已经有一些重要的油气发现,为开展深层—超深层白云岩油气勘探提供了好的机遇,但深埋藏、多期构造改造、叠加和复杂的流体演化历史也是此项研究重要的挑战。 相似文献
65.
Evaluation of bending moments and shear forces at unit connections of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s using hydroelastic and rigid body analy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young Wan Kim Sa Young Hong Jo Hyun Kyoung Seok Kyu Cho 《Ocean Engineering》2007,34(11-12):1668-167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nding moments, shear forces and stresses at unit connections of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s (VLFS) under wave loads. The responses of VLFS are calculated by solving multi-body motion equation considering hydroelasticity and connection stiffness. Hydroelastic responses are calculated by the direct method. Higher-order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HOBEM) is used for fluid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s introduced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equation of motion is modified to describe the unit connections by employing spring elements. Bending moments and shear forces at the connections are obtained from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condition for pressures and inertia forces. Two types of VLFS units such as tandem arranged units and side-by-side arranged uni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numerical examples. The influences of connection stiffness, wave frequency and heading angle on responses of VLF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numerical examples. Rigid body analysis along with hydroelastic analysis is also carried out i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ose two approach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6.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我国豫西晚前寒武系白草坪组中发现的一种可能的蠕虫状后生动物实体化石:Ruyangia Cylindrica Hu et Meng,1989。化石产于砂岩表面浪成波痕之波谷中,圆筒状,已压扁,中空,可见长度4.5~9.5cm,直径4mm左右,虫体外壁具体环,环背间距1.5~2mm,虫体一端较大,具平行纵向边缘的纵纹,可能为头部;另一端渐尖,可能为尾部。与该实体化石伴生的有大量遗迹化石。已知白草坪组的时代超过1400Ma,因此,该实体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地球上后生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等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吉林省大安市是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苏打盐渍土为主,境内的土壤与地表水中的易溶盐分量相似。为了研究复合盐与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据大安地区盐渍土中主要易溶盐的含量,配制了4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盐侵蚀溶液,再以水溶液用于试验对比,共制备了5种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盐浸-热烘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复合盐对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腐蚀性,而且盐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混凝土破坏越严重;干湿循环作用后,混凝土的质量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减少,而动弹性模量先呈小幅增长,达到一定干湿循环次数后,呈下降趋势;引气剂与粉煤灰均能够提高混凝土抗盐蚀-干湿循环的破坏能力,但引气混凝土提高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8.
在对深部煤田地质钻孔钻进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使用聚合物泥浆,解决了基浆配制用水及泥浆抗地表水水质污染问题。通过改变双管钻具长度和改换取心钻头的切削具,满足软硬互层对钻头钻进效率的影响。在煤系地层钻进中,除采用常规的单管钻具钻进外,在见煤预告下过后,采用加长双管取心钻具,既可保证了回次进尺,又可保证岩心的采取。多项措施落实,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创造了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煤田地质单孔钻探深度2 009.12m的新纪录,为今后深部钻孔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9.
ZK001井钻遇地层为大段泥岩,部分地层为页岩、含盐泥岩、盐膏层。在泥页岩地层进行大口径全面钻进,钻速较快,固控设备能力有限,引起钻屑中粘土颗粒重复性膨胀、软化及裂解分散,最终可能造成粘土侵,对井内安全造成威胁。深部岩膏层易溶于水,从而导致盐层蠕变、井径扩大、井壁失稳等问题。以ZK001井为例,通过优化钻井液体系及现场施工工艺,解决了地层强造浆、盐层失稳等问题。通过岩石力学测试、阳离子交换容量测试、钻井液体系优选及性能测试,确定了上部地层采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含盐层取芯钻进转换为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通过选用合适的钻井液密度、粘度、切力量、滤失量、含盐量等指标,可以有效控制上部泥岩井壁稳定、含盐层蠕变、井径扩大的问题。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且易于维护,从而保证了钻进工作安全、高效、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70.
南京城区夏季低层逆温对人体舒适状况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2000年夏季南京志区地面气象要素和低层探空资料,分析了该夏季南京城区早、晚低层逆温的频率、厚度和强度变化特征,着重从统计角度研究了逆温的厚度、强度与城区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及对人体舒适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层逆温对城区地面温湿变化及其幅度影响较大,当07时有逆温层时,08时至14时的温度增加幅度变大,相对温度减小幅度也变大,人体不适指数增加幅度变大;当19时有逆温层时,20时至23时温度减小幅度变小,相对湿度增加幅度也变小,人体不适指数减小幅度变小,并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与逆温强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