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958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2525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sostasy, the Earth has a tendency to deform its surface in order to reach an equilibrium state. The land-uplift phenomenon in the area of the Fennoscandian Shield is thought to be a process of this kind. The geoid, as an equipotential surface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how much the Earth's surface departs from the equilibrium state. In order to study the isostatic process through geoidal undulations, the structural effects of the crust on the geoid have to b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rust of the Fennoscandian Shield has been extensively explored by means of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DSS are used to construct a 3-D seismic-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area's crust. The velocity model is converted to a 3-D density model using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that holds between seismic velocities and crustal mass densities. Structural effects are then estimated from the 3-D density model.
  The structural effects computed from the crustal model show that the mass deficiency of the crust in Fennoscandia has caused a geoidal depression twice as deep as that observed from the gravimetric geoid. It proves again that the crust has been isostatically compensated by the upper mantle. In other words, an anomalously high-density upper mantle must exist beneath Fennoscandia.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3.
结合天津市审计署宿舍楼地基加固的工程实例,较详细地介绍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4.
舟山深水港域开发建设的自然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水深、水文、岸线、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等诸方面阐述了中国舟山海域的自然地质环境, 说明了该港域具有建设大型深水港址的优越条件, 其开发建设将对中国东中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全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对应于各个UT小时的24个经度带的Sq地下感应场对外部施感场的响应函数,应用Schmucker'sApproximateEuristic反演方法,计算了这些经度带的地下等效层及其电导率分布,得到了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的大致图案。对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全球电导率经向分布存在着极大的不均匀性,在0-400km深度范围内,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低导区;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为高导区。电导率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俯冲带,低导区由海洋向大陆下插入;在大洋中脊表现为高导电性。反演结果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的比较表明,地下高电导区和低电导区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地震波低速区和高速区。  相似文献   
996.
北塬剖面碳酸钙记录的末次间冰期气候不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东红  奚晓霞 《冰川冻土》1996,18(2):119-124
最近格陵兰冰芯深孔GRIP揭示末次间冰期气候急剧不稳定、但邻近的另一冰芯GISP2却表明这一时期气候是稳定的。其结论对将来气候的预测是至关重要的。临夏北塬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连续CaCO3记录表明,气候在MIS-5e期间曾发生过3次显著的温暖时期和两次明显严寒的急剧大幅度皮动,与格陵兰GRIP孔气候记录一致。  相似文献   
997.
深部地幔及深部流体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路凤香 《地学前缘》1996,3(4):181-186
主要论述深部地幔的组成、地球化学及深部流体研究的进展。金刚石中含有下地幔矿物组合的包裹体,这一发现暗示,在670km或更深处有“原金伯利岩浆”发生的可能性。经研究,地幔中的流体除与岩浆作用有关者外,还存在有深部来源的“超深流体”。金伯利岩中大量缺氧矿物的发现支持了这一观点。根据已有的资料,C、H、O、N、S为其主要成分,并含有碱金属、卤族元素、Fe、Si、Cu、Pb、Zn、Sn、Ag、Au、W等元素。深部流体的研究将对地幔柱(羽)的活动、幔源岩浆的形成、全球动力学过程及成矿作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受采动影响的非均质岩石巷道维护的多铰可缩U型钢支架。文中阐述了多铰可缩支架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和计算方法; 进行了实验室和井下工业性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分析和试验表明, 多铰可缩U型钢支架兼有铰接支架和可缩支架两者的优点; 承载力大, 能自动调节载荷, 适应不均匀的多变地压; 具有可缩性好, 复用率高, 架设与回收方便等特点, 是国内外首创的新型支架。  相似文献   
999.
湘中锑矿深源流体的地幔柱成矿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黎盛斯 《湖南地质》1996,15(3):137-142
深源流体在地幔柱热驱动下,历经长期壳幔循环,形成高浓度古水热成矿流体,为湘中锑的成矿蓄积丰沛的矿源。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矿泉水在川西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且多集中在前龙门山,在川东地区则主要分布于川东褶皱束。矿泉水受构造断裂、活动断裂构造蚀变带及褶皱控制明显,或沿深大断裂深部循环,或沿褶皱层间裂隙、构造裂隙向倾伏方向富集、运移、承压出露。矿泉水类型较为单一,以锶、偏硅酸及其复合型为主,多为淡矿泉水,应注意寻找锌、硒、碘等稀有类型的矿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