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59篇 |
免费 | 7055篇 |
国内免费 | 88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14篇 |
大气科学 | 4583篇 |
地球物理 | 6920篇 |
地质学 | 23247篇 |
海洋学 | 4449篇 |
天文学 | 3379篇 |
综合类 | 2530篇 |
自然地理 | 55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3篇 |
2023年 | 757篇 |
2022年 | 1495篇 |
2021年 | 1785篇 |
2020年 | 1593篇 |
2019年 | 1912篇 |
2018年 | 1359篇 |
2017年 | 1560篇 |
2016年 | 1621篇 |
2015年 | 1788篇 |
2014年 | 2238篇 |
2013年 | 2186篇 |
2012年 | 2331篇 |
2011年 | 2488篇 |
2010年 | 2170篇 |
2009年 | 2697篇 |
2008年 | 2507篇 |
2007年 | 2604篇 |
2006年 | 2524篇 |
2005年 | 2377篇 |
2004年 | 2078篇 |
2003年 | 1986篇 |
2002年 | 1744篇 |
2001年 | 1515篇 |
2000年 | 1537篇 |
1999年 | 1327篇 |
1998年 | 1141篇 |
1997年 | 836篇 |
1996年 | 693篇 |
1995年 | 606篇 |
1994年 | 569篇 |
1993年 | 479篇 |
1992年 | 344篇 |
1991年 | 293篇 |
1990年 | 202篇 |
1989年 | 161篇 |
1988年 | 135篇 |
1987年 | 85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5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CMIP5的东亚地区降雪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JMA的JRA-55降雪量及CMIP5的6个模式模拟的降雪量资料, 分析了东亚地区降雪量年变化特征及年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降雪量在1958-2004年期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 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至翌年的4月, 这6个月中降雪量占年总降雪量的82%; 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出一种波动变化略有增加的趋势, 但是增加的幅度有所不同. 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 东亚地区降雪主要分布在东北亚、青藏高原及新疆等3个区域. CMIP5的6个模式对东亚区域及其子区域东北亚、青藏高原、新疆1850-2004年降雪量年际变化特征的模拟差异较大. 多模式集合预报的结果表现为, 在过去155 a(1850-2004年)东亚区域降雪量呈现明显减小趋势, 东北亚和青藏高原降雪量为波动略有减小趋势, 新疆降雪量为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2.
993.
煤岩中孔隙与裂隙的结构、形态等特征直接影响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聚集和运移。为对煤岩中孔裂隙类型及孔裂隙的空间分布进行表征,选取宁武盆地中煤阶煤岩,利用微CT扫描技术对煤岩进行扫描获得CT图像,运用FDK算法重建煤岩的灰度图像并基于宏观孔隙度值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对CT图像中的微裂纹目标进行了识别;利用CT扫描获得的图像依据煤岩中基质、孔裂隙及矿物组分均表现出不同的CT值分布,实现了煤岩中孔裂隙的三维建模,对煤岩中孔裂隙的尺度以及空间分布进行综合表征。研究成果为后期研究煤岩中气体吸附-解吸-渗流的多尺度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城市地铁施工中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引起的土层扰动,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甚至引起基坑失稳。以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借助FLAC3D,建立了基坑开挖计算模型。现场实测与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采用的计算模型可以近似模拟实际开挖过程。通过改变模型参数,研究了围护桩刚度、锚索倾角及锚索位置对围护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保证城市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及围护结构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恒河三角洲位于南亚孟加拉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河流注入孟加拉湾。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三角洲,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区域之一。该地区软土分布较广,厚度较大,土质疏松软弱。软土地基易产生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本文主要以孟加拉国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依托,并结合附近几个项目,对恒河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和归纳。 相似文献
996.
B.A. Mamedov 《New Astronomy》2012,17(3):353-355
A simple evaluatio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on of the fermions and bosons relativistic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with high accuracy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binomial expansion theorems and incomplete Gamma function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ult is that it enables a series analytical formula to determine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fermions and bosons in cases of degeneracy and relativity. The formulas obtained are numerically stable for ψ < 0. Examples of comparative calculations are given. Numeric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 approach and they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97.
Evgeny Griv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6,365(3):1007-1011
The possibility that protoplanetary gaseous discs are dynamically unstable to axisymmetric and non-axisymmetric gravity perturbations (e.g. those produced by spontaneous disturbances) with characteristic scales larger than the vertical scale height is discussed analytically, using a local Wentzel–Kramers–Brillouin (WKB)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such discs might be clumpy, and these gravitationally bound clumps may later collapse to become giant planets ('hot Jupiters'). The chief aim in this paper is to underscore a fact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planetary formation process: gravitationally unstable non-axisymmetric (spiral) perturbations can effectively transport both the angular momentum and the mass in a spatially inhomogeneous disc. 相似文献
998.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99.
1000.
风水复合侵蚀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水复合侵蚀是风力与水力共同或交替作用相互增强或者削弱的过程。从侵蚀区划分、驱动因素、侵蚀机理和生态恢复对策等方面论述了风水复合侵蚀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半干旱风水复合侵蚀区和海岸复合侵蚀区是两个影响最大的风水复合侵蚀区。晋陕蒙接壤区为半干旱风水复合侵蚀区的强烈侵蚀中心,在土地利用上属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岸复合侵蚀岸段分布广泛,侵蚀岸线在总岸线中所占比例较大。影响风水复合侵蚀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且地域差异显著。半干旱区风水复合侵蚀研究主要从侵蚀特点、土壤特性、侵蚀产沙、侵蚀能量研究等方面;海岸复合侵蚀区从侵蚀特征、风暴潮与海岸复合侵蚀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总结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风水复合侵蚀区生态恢复的作用,展望了风水复合侵蚀与生态恢复的研究方向,并指出复合侵蚀机理与评估、生态恢复机理与评价研究是今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