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由1876个远震三分量P波地震图组成的数据集,取自布置于鄂尔多斯-太行山一线的宽频带流动台站。通过阵列反 卷积方法,得到地下界面响应的接收函数,并通过共转换点偏移叠加得到地下结构的图像。图像显示,从鄂尔多斯至渤海 湾盆地地壳厚度总体上逐渐变薄,Moho面总体呈小角度向西倾斜。鄂尔多斯块体中部地壳最厚,达到52 km,向东到鄂尔多 斯边缘,地壳厚度减小至43 km。太行山至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从45 km减小至37 km。山西地堑下方Moho面上隆,和两边的 Moho面相比,抬升8~10 km,且其Moho面的上隆和新生代地堑的凹陷呈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182.
地震偏移反演成像的迭代正则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伴随算子L*,直接的偏移方法通常导致一个低分辨率或模糊的地震成像.线性化偏移反演方法需求解一个最小二乘问题.但直接的最小二乘方法的数值不稳定,为目视解译带来困难.本文建立约束正则化数学模型,研究了地震偏移反演成像问题的迭代正则化求解方法.首先对最小二乘问题施加正则化约束,接着利用梯度迭代法求解反演成像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共轭梯度方法的混合实现技巧.为了表征该方法的可实际利用性,分别对一维,二维和三维地震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正则偏移反演成像方法是有效的,对于实际的地震成像问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3.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巨厚黄土覆盖区,黄土层厚度高达200多米,多次波发育,地震反射波能量极弱,信噪比低,处理中静校正问题较为突出。为保证目的层反射波的能量和高频信号,采用了多井大药量组合激发方式及5个60Hz检波器串接组合接收方式,排列采用大偏移距,以克服近道面波及声波的干扰。资料静校正选用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及初至折射静校正,选用了多道统计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以保证空间上各地震反射道之间的均一性。通过上述技术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地质效果,基本解决了巨厚黄土覆盖区有效波能量不足及资料处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4.
185.
通过自然伽马响应函数与其探测器长度间关系的研究,选择长度为0.1 m的NaI晶体作为新型高分辨率自然伽马仪器的探测器。为克服短NaI晶体会导致计数率降低和统计涨落误差增大等问题,利用4个大小完全相同的NaI晶体同时测量伽马射线强度,获得4条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然后,对4条测量曲线进行累加并结合带通滤波技术充分降低统计涨落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正则化反褶积处理提高仪器的纵向分辨率。理论模型和井场试验结果均证明,该新型高分辨率伽马仪器具有0.15 m的纵向分辨率,比常规自然伽马测井仪器的分辨率提高了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6.
倾斜角梯度法在未知场源物性先验知识和构造指数情况下,可快速估计出场源的边界位置和深度分布,对于大面积实测磁异常的快速解释具有应用前景。笔者在Salem的倾斜角梯度法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算法改进。在导数换算上采用空间域有限差分法换算磁异常的水平导数,采用ISVD算法换算磁异常的高阶垂直导数。在剔除坏解上,采用磁异常广义倾斜角梯度的总水平梯度滤波法和场源深度有效性筛选法相结合。理论模型数据试验表明本方法简单快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7.
欧拉反褶积在重磁位场中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  骆遥  罗锋  田嵩 《物探与化探》2012,(5):834-841
介绍了欧拉反褶积方法原理,概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地球物理学者对欧拉反褶积方法进行的一系列改进及相关问题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并着重分析了构造指数的选取和欧拉解的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分析指出了构造指数的正确选取、多场源混合叠加干扰和高阶次背景场研究及欧拉解的稳定性仍是今后欧拉反褶积方法研究重点和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解决欧拉反褶积在重磁位场资料解释实用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8.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margin hold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ate Mesozoic tectonics and evaluating hydrocarbon potentials in Mesozoic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offshore southeast China. With newly obtained and processed seismic data, and new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we correlate regional Mesozoic stratigraphy and analyze major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and structures.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ur study on the three major tectonic units in the area, the Chaoshan Depression, the Tainan Basin, and the Dongsha–Penghu Uplift, which are separated by basement high, thrust fold, and (or) faults.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suggest a major phase of southeastward regression, spanning in time from the late Early Jurassic (180 Ma)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120 Ma). Seismic data reveal two major tectonic events, with the first one in the Late Jurassic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contemporary with the regression, and the second one in the Late Cretaceous.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map after the reduction to the pole clearly reveal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Dongsha–Penghu Uplift and the Chaoshan–Tainan depositional system. The seismic and magnetic data also suggest that, while the Dongsha–Penghu Uplift has highly magnetized sources buried mostly in the upper crust at depths from about 2 km to about 20 km, the Chaoshan–Tainan depositional system has thick Mesozoic sediments of low magnetization.  相似文献   
189.
从反褶积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了Burg反摺积理论,详细推导了Burg反摺积公式.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试处理,并与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处理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同时还能起到压制剖面上线性干扰的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0.
本文提出的主能量脉冲反褶积方法,旨在保持原反褶积相位特性的同时将有效频带拓宽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以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震分辨率。其首先根据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设计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然后通过主能量谱滤波获得主能量信号,并以其为输入求取初始的反褶积因子,再在保持初始反褶积因子相位特性的前提下以主能量谱为期望的振幅谱,求取1个优化的反褶积因子,最后即可通过褶积运算获得期望输出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