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I~-对4,4′-四甲基二氨基二苯甲烷(4,4′-TMB-DPM)与氯胺T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碘的方法。采用不等流速合并带法,分析速度快、节省试剂、灵敏度高。与高温水解法释放I~-相结合,使样品处理简单、干扰离子少。对于含I~-10μg/L的水样,其RSD(n=19)为1.1%,检出限为0.3ng/ml。用于水系沉积物、土壤分析时,含碘1.6×10~(-6)的样品RSD(n=10)为6.1%,检出限为0.08×10~(-6)。测量速度50N/h。  相似文献   
72.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orbital injection errors for the Lageos III satellite mission. Severa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Problem in the Theory of Errors. The novelty of the present approach consists in the use of the full geopotential covariance matrix in the error propagation equations. The GEM-T1 covariance matrix is used. It is found that by properly accounting for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even zonal harmonic coefficients the acceptable error bounds increas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with respect to the case when only the variances are used. The most stringent constraint, even when using the full covariance, is on inclination, whose nominal value must be realized within approximately 0.1°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Lense-Thirring precession to be successful at the 3% level (accounting only for injection errors). The associated tolerance in the semimajor axis is about 30 km while that in eccentricity is approximately 0.2. However, if the errors in semimajor axis and eccentricity can be kept to the routinely achievable levels respectively of 10 km and 0.004, then the tolerance in inclination can be relaxed to 0.2°.  相似文献   
73.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达3 300 m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广泛发育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雾迷山旋回层,属于特殊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在对旋回层内部岩石成因单元的类型及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模式和沉积环境模式,并对成因单元的岩石磁化率特征及其对高频旋回的反映进行了探索。认为雾迷山旋回层为沉积环境的水深由较浅—较深—较浅—暴露条件下的沉积,可能代表真正的沉积旋回;其成因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有序叠置形态,表明它有可能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自旋回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
以北京市老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为背景.对天然降雨、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示范工程处理过程雨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对雨洪的处理利用效果,探讨雨水回灌至地下能否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5.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国内外正在迅速推广的新型节能环保型空调技术,但如果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合理,会造成水资源的耗损和地质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其水文地质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的水文地质设计包括水力学设计、热力学设计和地质环境保护设计。水力学设计的重点是维持地下水回灌能力,热力学设计的重点是防止回灌井导致的地下水过热和过冷,地质环境保护设计重点是防止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算例分析表明,抽灌井距的确定需要把水力学设计与热力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76.
详细阐述了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的原理。应用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并以秦家屯地区的QK 3-5井为例,描述了秦家屯地区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对于油田注水分析与研究微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利用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技术作为一种浅层低温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方式,在我国推广应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尽管推广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近3~5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的运行模式及特点,简要地对国内外热泵采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8.
氨基氰在水热环境,尤其在超临界水中的反应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氨基氰可以通过自聚合作用,生成较高分子量的氮杂环混合物,进而水解并最终转化成CO2和NH3。实验还证明,超临界水可以有效地破坏那睦含有危险的或剧毒的有机资料,使之转化成无毒无在的H2O,CO2,NH3和无机盐等,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水解反应的可能机制是水的亲核加合。  相似文献   
79.
新型耗能(阻尼)减震器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本文阐述了耗能减震的概念和原理,提出了耗能减震器设计的新思想,研制开发了多种新型实用耗能(阻尼)减震器,并对其中的圆环耗能器、双环耗能器、架颈圆环耗能器、弹塑性-摩擦复合耗能器等进行了循环荷载试验,考察了耗能器代作性能和耗能性能,对已装与未装耗能减震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伪动力对比实验,进一步考察了耗能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地耗能(阻尼)减震结构体系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编  相似文献   
80.
We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three most intense flares of solar cycle 23, more specifically, those of October 28, 2003, January 20, 2005, and September 7, 2005, to the acceleration and release of protons into interplanetary space. The impulsive phase of these flares lasted ~ 20 min and consisted of at least three energy release episodes, which differed by their manifestation in the soft (1–8 Å, GOES) and hard (>150 keV, INTEGRAL) X-ray ranges as well as at radio frequencies of 245 MHz and 8.8 GHz. The protons and electrons were accelerated in each episode, but with a different efficiency; the relativistic protons were accelerated only after 5–6min of impulsive-phase development after the onset of a coronal mass ejection. It is at this time that maximum hard X-ray flux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eptember 7, 2005 event, which exceeded severalfold those for the other two flares considered. We associate the record fluxes of protons with energies > 200MeV observed in the heliosphere in the September 7, 2005 event with the dynamics of the impulsive phase. The extreme intensities of the microwave emission in the October 28, 2003 and January 20, 2005 events were probably attributable to the high-energy electron trapping conditions and did not reflect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