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肖世国  周德培 《岩土力学》2007,28(8):1700-1704
介绍了楔形体与开挖坡体模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确定边坡开挖松动区范围的弹性理论分析方法。阐明在用楔形体理论分析出开挖坡体的应力场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坡体材料强度条件(经过安全储备后的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和单轴抗拉强度准则),且考虑三向应力状态,计算搜索坡体在该稳定系数下的开挖松动区,由此计算出在坡体自上而下分步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开挖施工完成之后相应的松动区来。提出了分析计算坡体开挖松动区的主要步骤,说明在分步开挖过程中,计算搜索每一步开挖后的坡体松动区主要需通过讨论上一步开挖后的坡体应力场、本步开挖卸荷量及本步开挖后产生的松动区范围等问题来实现。最后,用算例较为详细地说明了用弹性楔形体理论解析坡体开挖松动区的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7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研究四川某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边坡整体及部分块体在边坡开挖后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为边坡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3.
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套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褶皱构造岩性花纹及常规花纹的填充问题,同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以北京周口店地质图的图切剖面编绘为例,证明该系统效率高,质量好,基本可以满足现有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切剖面的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基础切割拆除爆破的实践和经验。同时成功地应用了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孔外多级接力扩大雷管起爆段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蒋凡  刘华  岳青  杨文爽 《岩土力学》2022,43(Z2):431-442
依托常泰长江大桥主塔沉井基础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大型沉井首次取土下沉阶段刃脚土压力的变化过程,并结合现场刃脚土压力实测数据,分析了沉井下沉工序对刃脚土压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取土过程中刃脚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刃脚实际土压力变化规律基本上佐证了数值模拟结果。井孔内取土导致取土区域沉井刃脚处土压力下降,取土区域刃脚土压力随取土厚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土体压应力转移至尚未取土区域的刃脚处。在由内井孔向外井孔区域取土的过程中,刃脚土压力向外井孔刃脚区域转移,导致外井壁和外隔墙区域刃脚土压力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其极限承载力,外井壁区域土体进入塑性状态,沉井出现明显下沉。给出的沉井刃脚处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可为同类大型沉井可控下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6.
Adult pharyngeal teeth in Mylopharyngodon piceus are molariform. Based on SEM observations ofthe developing teet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of pharyngeal teeth in M.piceus. The larval and juvenile teeth are changed from conical to adult molariform teeth through sevenstages.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each stage and corresponding types in some species of differentsubfamilies in Cyprinida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ntogenetic resemblances of the pharyngeal teehbear relationship to the phylogeny of cyprinids.  相似文献   
77.
对中国海洋大学鱼类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鲈形目鱼类——鲷科 Sparidae,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科 Serranidae的几种鱼类的口腔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科与大眼鲷科的前颌骨、齿骨、犁骨、腭骨、咽骨上都着生有形态较单一的口腔齿 ,但较小 ,不是很坚固 ;而鲷科的几种鱼类口腔齿都着生在前颌骨、齿骨、咽骨上 ,且较强硬 ,形态较多样 ,特别发达。本研究为 3种鱼类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某些佐证。  相似文献   
78.
Tool‐rock interaction processes can be classified as indentation or cutting depending on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of the tool with respect to the rock surface. The modes of failure induced in the rock by an indenting or a cutting tool can be ductile and/or brittle. The ductile mod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damage zone, whereas the brittle mode involves the growth of macrocracks. This is the first part of a series of two papers concern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utting and the indentation processes based on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n this paper,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cutting process are conducted to reproduce the transition from a ductile to a brittle failure mode with increasing depth of cut, which is observed in experim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critical depth of cut d * controlling the failure mode transition i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 = (KIcσc)2 with KIc denoting the material toughness and σc its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nature of frictional contact between the cutter face and the rock in the ductile failure mode is also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lination of the total cutting force is controlled by a multi‐directional flow mechanism ahead of the cutter that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wedge of failed material, intermittently adhering to the cutter. As a result, the inclination of the total cutting force varies with the rake angle of the cutter and cannot be considered an intrinsic measure of the interfacial friction between the cutter and the rock.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9.
断层建模是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中的主要过程之一。断层面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断层间的空间接触或者切割关系进行几何曲面的裁剪,目前方法利用三角网求交算法进行曲面裁剪,但是该算法处理复杂断层面切割关系时往往不稳定。笔者等提出了基于规则网格的复杂断层网络处理与自动化建模的方法和流程,详细讨论了基于网格化的断层网络模型形式化理论表达、建模流程中的断层网络空间关系构建以及相交裁剪处理算法等核心步骤。利用测试数据和煤矿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数据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多条互相切割、主辅关系复杂的断层网络,具有较好的算法稳定性;与SKUA—GOCAD断层建模方法对比,能够减少交互过程,提高断层建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0.
刘斌慧  杨军  田锋  付强 《岩土力学》2023,44(1):289-302
巷旁切顶打断了巷道与采场下位顶板的连续性,促进了采场顶板垮落形成碎石帮,深入研究切顶对采场下位岩层垮落特征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采场支架载荷进行了分析,并对上覆岩层建立了力学建模,明确了上覆岩层运动与典型位置采场支架载荷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6个巷旁切顶的工作面,给出了典型位置支架的载荷数据,从而分析得到巷旁切顶对采场下位岩层垮落特征的影响机制。同时,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的切顶起始位置和下位顶板强度对下位岩层垮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21工法的“垮落线”具有对称的弧形边界,110工法的“垮落线”在切顶侧向工作面充分移动,N00工法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此外,不同切顶起始位置和顶板强度条件下,切顶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巷旁切顶对采场下位岩层垮落特征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