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9篇
  免费   2628篇
  国内免费   2666篇
测绘学   606篇
大气科学   989篇
地球物理   3859篇
地质学   6677篇
海洋学   1901篇
天文学   2027篇
综合类   706篇
自然地理   221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88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95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941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822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583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566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Results of a series of experiments(on the adsorption of divalent metal ions by dried alginic acid, Na and Ca alginat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and block structure) conducted in this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lginates on the static adsorption equilibrium of divalent metal ions indicate that the properties of alginate adsorption to divalent metal ions are highly different, depending not only on the cations used, but also on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alginates. There is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lginates. The selectivity coefficient of Na alginate for Cd-Sr ion exchang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G ratio in alginate, wherea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a alginate for Cu~(2+) 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block or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G-block ((?)_G) and the tot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lginic acid is found to vary in the same order as the F_(MM)(diad frequency) in alginate in  相似文献   
932.
利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和镜下分析等资料,研究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扶杨油层的宏、微观特征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扶杨油层岩性为岩屑长石砂岩,普遍具有碎裂特征,主要孔隙成因类型包括微裂缝、粒间孔、粒内孔和晶间孔,微裂缝对孔隙度的贡献不大,但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孔隙度主要受孔喉发育程度影响,孔喉半径越大,孔隙度越高.渗透率受反映连通程度的特征结构参数影响较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且孔隙度越大,特征结构系数对渗透率的影响越大.退汞效率受特征结构参数影响较大,储层为中孔时,退汞效率随特征结构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储层为低孔或特低孔时,退汞效率随特征结构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结果对改造低渗储层、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3.
罗非鱼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吉富品系罗非鱼的两个家系(GF1和GF2)以及奥利亚罗非鱼(Fo)和奥本尼罗罗非鱼(Fn)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扩增后等位基因数为3~8个,随引物不同而异,14对引物共扩增60个等位基因,扩增片断大小在102~267 bp之间。微卫星分析表明,奥本尼罗罗非鱼(Fn)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764 3)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19 6)均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19 5)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2)平均观测杂合度(0.614 2),奥利亚罗非鱼(Fo)的平均期望观测度(0.44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359 2)最低;因此,吉富鱼(GF1)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奥利亚(Fo)和尼罗(Fn)(0.463 4和0.478 9)明显高于吉富的两家系(0.234 1和0.250 0)。Fo与GF2间遗传距离(0.477 0)最大;而GF1和GF2间的遗传距离(0.302 7)最小,遗传相似系数(0.607 3)最大,可推断新一代吉富罗非鱼与本地选育群体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更具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34.
依据随州三里岗ML4.7地震序列的地震监测和宏观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对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特征及地震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使地震资料准确可靠,对混淆在序列中的爆破波形与地震波形进行了鉴别和剔除。结合这些基础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随州地震序列在成因上与该地区存在的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有关,但主发震构造是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935.
针对日照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问题,开展蓝色经济区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开展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填图,建立了日照市钻孔三维实体、第四系结构、基岩结构三维模型。通过数字曲面拟合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把空间分布不均匀、不连续、散乱的地质信息变成可视的、连续的、形象直观的三维地质模型,以三维图象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各种地质结构的真实形态、特征,圈定影响深基础开挖和地下空间利用的不良地质体范围,为日照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36.
大磨曲家金矿位于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主脉的NE延伸部位.矿区内已发现矿脉25条.通过对玲珑金矿田的成矿条件分析和东风矿床的综合研究,认为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37.
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探索渤海湾盆地潜山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基于前人对渤海湾盆地内构造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  相似文献   
938.
末次冰盛期以来日本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标志物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海洋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本文利用这种方法重建了日本海末次冰盛期以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生物标志物含量在末次冰期最盛期21~19 ka和14~4 ka时有高值,而在19~14 ka、4~0 ka有低值。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生物标志物的高含量是由于分层导致的底层水缺氧,生物标志物得到较好保存的结果,而此时日本海盐度很低,使颗石藻相对含量很低;19~14 ka陆源输入减少,日本海生产力水平较低,不断增加的盐度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甲藻占优转变为颗石藻占优;14~4 ka对马暖流流量的加大提高了日本海的初级生产力,同时高营养盐利于硅藻、甲藻的生长,使颗石藻的相对比例减小;4 ka以后随冬季风的增强和黑潮减弱,对马暖流减弱,供应的营养盐减少,日本海生产力水平降低,使颗石藻的相对比例增大,硅藻、甲藻的相对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939.
详细地论述了时间滞后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有关概念、特点和研究历史,研究历史从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崭新阶段进行了描述;总结了到目前为止对该系统的若干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关时间滞后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几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0.
板块俯冲带岩浆作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板块俯冲带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岩浆上涌直至喷出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对应的时间尺度等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的研究中应:1)首先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以处于弧后扩张作用早期的冲绳海槽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调查与研究;2)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3)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