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94篇
地球物理   661篇
地质学   882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3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本文采用加拿大地区31个IGS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了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得到了ITRF2014参考框架下的台站位置垂向运动速率的时间序列.对GPS时间序列进行阶跃探测及修复、异常值探测及剔除、趋势项估计、去除近期冰川融化导致的地表弹性变形后,得到了由冰川均衡...  相似文献   
962.
To better monitor the vertical crustal movements and sea level changes around Greenland, multiple data sources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tide gauge, satellite gravimetry, satellite altimetry, 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 First, the observations of more than 50 GPS st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 and Greenland network(GNET) in 2007–2018 were processed and the common mode error(CME) was eliminated with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  相似文献   
963.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邻区地壳结构反演及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龙  邢健 《海洋与湖沼》2020,51(2):265-273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邻区是南极半岛海域火山、地震等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区,由于前人对资料处理解释的差异,导致盆地的构造格局仍部分存疑。本文以研究区的卫星重力数据为基础,以多道反射地震和部分岩性资料为约束,采用重震联合反演方法构建了三条横跨研究区的地壳结构剖面,并进一步研究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盆地的地壳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盆地莫霍面深度为33—38km。菲尼克斯板块俯冲消减下沉至南设得兰岛弧之下,导致南设得兰海沟的俯冲带后撤,产生3—4km厚的岩浆混染地壳,密度为2.9g/cm3。分析认为受板块运动和弧后扩张影响,沿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盆地扩张脊分布的海底火山裂隙式喷发,并进一步导致盆地的持续性扩张。  相似文献   
964.
罗凡  严加永  付光明  罗磊  陶鑫  王昊 《地质学报》2020,94(2):648-660
地壳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各圈层的结构及相互作用是研究地球物质深部交互过程的核心问题,如何探测地壳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形态结构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海量地球探测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地球科学学家提出了不同细节层次的地壳模型,当前最为详细,分辨率最高的全球地壳模型是Crust1.0地壳模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Crust1.0地壳模型沉积层厚度和壳幔密度差的数据来源和分布特征。然后,基于Crust1.0地壳模型信息,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卫星重力数据进行沉积层校正后,采用变密度界面计算方法,获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Moho界面深度分布。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Moho面形态呈现为"V"字型幔隆带,通过分析矿床、岩体及深大断裂的分布规律与幔隆带形成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的地幔隆起是形成巨型矿床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Crust1.0在研究区域地壳结构、成矿动力学深部背景等基础地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5.
本文利用布设在云南腾冲地区的15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得到了593对高质量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地震台站下方的近震各向异性的慢波延迟时间为0.02~0.37 s,平均延迟时间0.2 s.结合已有接收函数地壳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推测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贡献源自中上地壳.研究区不同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变化很大,似乎反映了构造和区域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其中腾冲火山断裂西侧多数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呈近N-S向,而东部多数台站的快速偏振方向呈NE-SW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暗示研究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是受主压应力引起定向排列的裂隙所致.基于近震走时得到的研究区平均VP/VS为1.68,推测腾冲火山区地壳应力场的局部变化可能与上地壳中富含气体的中酸性岩浆膨胀活动有关.另一方面,在腾冲火山区外围个别台站(MIZ、MZT)观测到了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压应力、已知断层等构造走向不一致的现象,暗示其各向异性是构造或构造和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6.
967.
Granulites exposed in the Reinbolt Hills, East Antarctica, are part of the extensive Late Proterozoic granulite complex of East Antarctica, which includes the Rauer Group to the east and the northern Prince Charles Mountains to the west.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includes three pervasive deformation phases. No chemical or mineralog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phases has been detected and this is interpreted to be the result of complete re-equilibration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deformation phase. Two late deformation phases post-date the metamorphism and record a medium-temperature cooling path. A short segment of the P–T path of these rocks was inferred from mineral reaction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se late deformation phases. The path passes from 800°C, 7 kbar to 690°C, 5 kbar, indicating strong decompression, which is typical of a thrust-dominated crustal thickening followed by rapid erosion or extensional collapse.  相似文献   
968.
台湾集集921地震地壳形变的简介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集集 92 1地震是 2 0世纪末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影响很大的地震。地震发生一年后 ,笔者有幸考察了地震现场。本文展示部分地震遗迹照片和收集到的 GPS观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这次地震的震前震后地壳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969.
运用固体潮观测的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取潮汐观测中的线应变及与孕震系统失稳过程密切相关的面应变和剪切应变作为研究的信息,探讨了这些参数在澜沧-耿马、天祝-景泰、大同-阳高等地震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0.
Summary. Combined analysis of P - and S -wave data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lines in Jordan has led to the derivation of a Poisson's ratio model for the crust. This model shows that the upper crust, including the sediments, has an average Poisson's ratio of around 0.25, except beneath NW Jordan where the sediments have a high ratio of around 0.32. However, the lower crust below about 20 km depth has high Poisson's ratios ranging from 0.29 to 0.32. These high Poisson's ratios may be interpreted mineralogically in terms of high feldspar and low quartz content in the rocks (e.g. gneiss, amphibolite) of the lower crust or fluid phases in the form of separated penny-shaped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