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94篇
地球物理   661篇
地质学   882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3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71.
    
Based on the long period surface wave data recorded by the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theQ R of fundamental mode Rayleigh wave with periods from 10 s to 146 s is determined for the eastern Sino-Korean paraplatform in this paper. TheQ β model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re respectively obtained for the 4 paths, with the aid of stochastic inverse method. It shows that in the eastern Sino-Korean paraplatform, the average crustalQ β is about 200, and that there exists a weak attenuation layer in the middle crust (about 10–20 km deep) which is possibly related to earthquake-prone layer. A strong attenuation layer (lowQ) of 70 km thick extensively exist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with the buried depth about 80 km. The averageQ R of fundamental mode Rayleigh wave is between the value of stable tectonic region and that of active tectonic region, and much close to the latter. Contribution No. 96A0001,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SB, China. Fund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72.
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振考  陈兵 《中国地震》1996,12(4):358-366
本文在系统整理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变类型的划分,探讨了不同类型形变所反映的断层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3.
174.
175.
176.
东秦岭构造带是个综合性活动带,其形成和发展都同华北与华南两大地块之间的天平式摆动相关联。实际上,来自SSW方向的特提斯构造波系和来自SEE方向的环太平洋构造波系控制着整个演化史。但一个波系在一段时期居于支配地位,其后便为另一波系所替代。这种交替反复进行了多次。  相似文献   
177.
    海洋构造地球物理或构造物理学是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它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一门很有前景的新兴边缘学科。80年代这一新兴学科有较明显的发展,90年代这一学科在板块运动、驱动机制的定量研究以及在巨型断裂、造山带与盆地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将有重要的突破,我国在90年代应加强对南海这一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的构造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8.
太阳系(携带地球)围绕银河系银心依椭圆形轨道公转.旋行1周,地球与银心之间有两次处于近距离,两次处于远距离.在靠近时两者之间引力增大,导致地仅柔流物质发生涨潮,远离时引力减小,地幔潮落.地幔的潮汐作用势必引起其上的固体地壳发生破裂、变形、运移和碰撞,即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太阳公转具有200Ma年的周期性,故而地壳运动同样也具有与此相一致的周期性和等时性.因而说地幔的潮汐是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9.
Crustal Texture and Rheological Evolution of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China¥SuoShutian(FacultyofEarthSciences,ChinaUniversi...  相似文献   
180.
伸展地区铲式正断层作用及其大地测量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Kun长 《地质论评》1993,39(3):196-204
铲式正断层作用是伸展构造区最主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本文根据铲式正断层作用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结合华北平原伸展区大地测量观测成果,探讨伸展区构造形变铲式正断层现今活动的地表形变效应及其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