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8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690篇
地质学   1484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87 Sr/86Sr (0.70322) and δ 18O ( ∼2.9‰), where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higher values, respectively, are found in samples from the Bárdarbunga volcanic system (0.70307 and 3.8‰). These result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the Gjálp magma originated from the Grímsv?tn magma system. The 1996 magma is of an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 representing a basaltic icelandite formed by 50%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a tholeiite magma similar in composition to that expelled by the 1998 Grímsv?tn eruption. The differentiation that produced the Gjálp magma may have taken place in a subsidiary magma chamber that last erupted in 1938 and would be located directly beneath the 1996 eruption site. This chamber was ruptured when a tectonic fracture propagated southward from Bárdarbunga central volcano, as indicated by the seismicity that preceded the eruption. Our geochemical results are therefore not in agreement with lateral magma migration feeding the 1996 Gjálp eruption. Moreover, th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isotope ratios are excellent tracers for deciphering pathways of magma migration and permit a clear delineation of the volcanic systems beneath Vatnaj?kull ice sheet. Received: 1 April 1998 / Accepted: 17 August 1999  相似文献   
993.
The analysis of petroleum inclusions (PI) in parallel to residual oils (=bitumens) provided specific constraints for petroleum migration processes in the Prague Basin. Whereas organic geochemical information from bitumens is limited due to alteration, additional high quality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C1–14-range compounds inside crystals. This was obtain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closed system for the decrepitation and thermal extraction of PI with subsequent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esulting data not only show pristine live oils, gases, residual and precipitated bitumens and a broad variation of mixtures of the groups above, but also show that gas migration and fractionation processe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Prague Basin.  相似文献   
994.
油气田上地气物质迁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地气测量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勘查及评价工作中,地气测量反映出4000多m的深部构造形成的弱异常,地气异常间接批示了该地区的含气性。地气物质迁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器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形式存在的。这些纳米级微粒由于具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它可以与地壳中上升气流的气体相吸咐,随着垂向迁移的气体而上升。不断产生的纳米级微粒被上升气流带到地表,从而在地表形成地气异常。  相似文献   
995.
氩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40Ar和36Ar之间质量相差达1/10,但是受放射性成因40Ar的影响,一般认为难以进行氩同位素分馏研究.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套氩扩散迁移实验分析系统,对比研究了氩在不同的扩散介质条件下扩散迁移前后氩同位素组成变化情况,证实氩在致密的扩散介质条件下以分子流形式从一个储库向另一个储库的迁移过程中,由于36Ar和40Ar的迁移速率不同,扩散后的40Ar/36Ar值比扩散前的值要小,也即发生了氩同位素分馏.氩同位素分馏的特征表现为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分馏程度逐步增强,在一定时间后,由于储库之间压力逐渐达到平衡,分馏程度逐步减小.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氩同位素分馏,不仅可以判别油气田中油气运移的方向、增强油气远景评价和地球化学勘探,而且对深源岩浆的起源、迁移等研究也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张鼐  郭宏莉 《岩石学报》2000,16(4):665-669
储层液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时间和期次和问题的一种非效的方法,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及其丰度统计分析表明,烃类包裹体丰度与储层含油气必一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根据包裹体产状,均一温度和包裹体成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发现,油气在成岩早期就开始注入,并一直保存在储层中,直到后期才裂解成干气,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表现为一个主峰,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有三个区间(峰值),其中第一个峰值与有机包裹体一  相似文献   
997.
1969年渤海7.4级大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总结了1969年渤海M7.4大震前后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包括大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及前兆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大震等距迁移、主要间隔缩短、共轭断层蠕滑、小震成带、诱发前震现象,地震触发响应系数异常十分显著。指出地震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8.
断陷盆地多次运移成藏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建渝  牛瑞卿 《地球科学》2000,25(3):253-259
油气运移一直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 也是该领域中的难题.以济阳拗陷东北部沾化凹陷中的几个油田为例, 根据原油及烃源岩有机地化分析结果, 特别是生物标志物的组成, 划分原油类型, 进行油源对比, 以探讨断陷盆地中油气多次运移和成藏的特征.研究证明: 沾化凹陷中渤南油田的形成与三次油气运移和成藏过程有关; 位于边缘断裂带的垦西油田是油气交替通过输导层作侧向运移和通过断层作纵向运移聚集的结果; 孤岛类型的古潜山油田的形成主要与油气从老第三纪油藏向上进行第三次运移有关.在断陷盆地内部以侧向运移和充注为主多形成单源油藏, 在断裂带以垂向充注为主常形成混源油藏.油气的多次运移与盆地中断裂活动的长期性和多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孙虎地区埋藏史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埋藏史研究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 ,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关键。在区域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定量计算了孙虎地区各地层单元的剥蚀厚度 ;通过压实、剥蚀恢复动态地分析了源岩层的埋藏史 ;结合源岩生烃门限分析 ,分析了单井和平面上源岩的生、排烃期。认为孙虎地区存在 3种类型的埋藏史 ;由于二次沉降的幅度小 ,未能超过第一次沉降的幅度 ,所以本区不存在二次生烃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高成熟度演化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易受到油气演化的影响 ,油气的聚集在储层中都留下了踪迹 ,既有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有利的一面 ,也有对储层形成伤害的一面。对和田河气田的碳酸盐岩储层薄片观察、凝析油气的地球化学分析和储层沥青分析表明 ,主要有 3期油气运移 ,分别为 :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前两期都是寒武系来源的油气 ,均被生物降解或散失 ,喜山期是天然气的关键聚集时期。第一期以油相运聚的油气被降解 ,形成的沥青对储层造成了伤害 ,第二期以气相运移的油气多散失 ,仅在储层中留下凝析油 ,第三期油相运移的石炭系来源的油受到后期转移上来的寒武系干气的气侵 ,产生沥青质沉淀 ,使得寒武系凝析油被封堵 ,储层产出的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更接近石炭系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