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818篇
测绘学   23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444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81.
运用1963年、80年代2004年三期高分辩率影像数据源和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按空间规模将聚落分为五级,并探讨其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与交通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3年,高等级聚落个数较少,低等级聚落较多;高等级聚落多分布在水源条件好、耕地资源多而优的峰林-平原地带;(2)1963年到80年代期间,岩溶山区聚落发展主要集中于中等级聚落,高、低等级聚落变化不大;(3)到2004年,各等级聚落的数量和规模均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强度主要出现在两极(1级、5级);(4)岩溶山区聚落等级变化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因素影响;(5)今后聚落优化建设、交通条件改善应以4级聚落作为重点对象,5级聚落的重构应重点考虑空间迁移,方向为公路两侧,以改善对外通达度。   相似文献   
882.
Complex para‐glacial systems may show signs of destabilization leading to frequent and potentially hazardous debris‐flows. Understanding creeping permafrost displacement over a period of time is therefore crucial for hazard management and risks assess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our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creeping permafrost displacement based upon data derived from various survey methods and demonstrates its relevance on the Glacier Bonnard system in southern Switzerland. Geostatistical processing allowed estim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intensity over the area of interest, as well as assessment of the interpolation quality. Although the local measurement network needs to be refined, the results largely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nnard para‐glacial system, though highlighting the need to locally refine the measurement network. In the present case, the destabilized front advances at ~1 m/a and the upstream creeping part at ~0.4 m/a. Variance analysis also provide objective thresholds that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underlying physical process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83.
近年来,不断有位于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县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科学地估算这些县区的宜居人口容量是新区规划的前提。文章通过选取河口区人居自然环境主导因子、提取人口承载区和参考同类区域平均人口密度和相关国家标准等环节,构建了一种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估算方法,并估算了广州原南沙区宜居人口容量。结果显示:原南沙区宜居人口容量为87万人,宜居人口密度为2 776人/km2,其中,南沙街23万人,黄阁镇21万人,万顷沙镇为19万人,横沥镇为13万人,珠江街为11万人。考虑到地基和经济发展差异,南沙区宜居人口密度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间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可比性。文章所用方法突出了水文与地质条件的约束作用,可用于估算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884.
任炳勋 《热带地理》2015,35(6):910-916
以广东省86个方形围合族落为例,应用文献梳理、实地观察、建筑实测、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过程,并对其类型进行划分,研究表明:广东省方形围合族落演化经历了草创期、次密集期、密集创建期和停滞期4个阶段;族落形态由早期的大型与小型相混合,中期大小型均衡稳定,后期向小规模演变;族落的形成机制主要受地理条件、民系迁徙、地域优势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角楼、中轴祠堂、围数三因子作为分类的判定标识,运用数学排列组合与八卦分类方法,将族落划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8种类型,其类型分布总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四大聚集区,而且聚集区之间存在散布着以巽型为主的客家民系,并存在西南和西北2个空白区。  相似文献   
885.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0):1316-1323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②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③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886.
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加格达奇段多年冻土区的现场勘查研究, 统计了管道运营以来出现的冻土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冻胀、融沉、水毁、冻胀丘、冰椎等. 在研究区域特定的气候背景下, 管道的修建和季节性变化的正油温运营, 破坏了管道周围冻土的水热平衡, 使得管道周围土体出现差异性冻胀和融沉, 这种差异性位移量的累积对管道安全稳定长期运营造成了威胁. 以管道里程MDX364处的冻胀丘为例, 利用探地雷达进行了现场探测. 结果表明: 管道周围存在的融区为冻胀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水源补给通道, 管道的热影响加速了冻胀丘的发展和消融, 2014年3-10月管道周围地表产生的差异性位移超过了1.1 m. 针对该次生开放型季节冻胀丘, 提出了修筑或疏通管道附近的排水通道、钻孔放水和保温排水渗沟等防治措施. 研究成果能为中俄原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为其他冻土区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87.
当前地基固结沉降计算中采用的分层总和法是不考虑土体侧向变形影响的,由此在实际工程中计算地基沉降时往往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特别在软土地基中,由于其结构疏松,孔隙比大,在受到建筑物荷载作用时,所产生的水平变形较大,其引起的地基沉降是不容忽视的。基于这一事实,文章就目前软土侧向变形引起的附加沉降研究现状及地基沉降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基于等体积模式考虑侧向变形的修正沉降公式,错误估计了侧向变形造成的地基沉降。为此,本文推导了非等体积模式下的沉降计算公式。通过实际地基沉降量计算及现场沉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这一沉降计算公式更接近实际沉降量。该公式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8.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土体蠕变特性时,因受试验条件限制较少开展土体的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对于先还原土体的先期固结条件,然后再开展土体的三轴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的研究更少。为此,以淤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 固结三轴排水蠕变试验探讨了饱和淤泥土在轴向加载和侧向减载条件下的排水蠕变特性。由试验数据可知:排水条件下,两种应力路径的轴向蠕变规律基本一致,体积应变明显小于轴向应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程度的剪缩与剪胀交替性。首次利用三单元力学模型推测出淤泥土的蠕变起始时间为施加偏应力荷载后的100~200 min之间。提出淤泥土蠕变系数的概念并总结其变化规律,得知淤泥土的蠕变系数与偏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即不论围压及加载方式如何,蠕变系数均随应力水平增大而增大,且基本呈直线关系,而与前期固结围压大小、蠕变荷载施加方式关系不大。最后提出了淤泥土蠕变本构模型建立的思路,即用南水双屈服面模型描述瞬时变形量和用蠕变经验公式描述蠕变变形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蠕变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889.
王伟  杨敏  上官士青 《岩土力学》2015,36(Z2):178-184
桩径优化是桩筏基础以差异沉降最小化为目标的基础优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桩筏基础通用分析方法,结合遗传算法提出了包含非线性约束条件的以差异沉降控制为目标的桩筏基础桩径优化分析模型,并给出了优化分析的实施步骤。通过示例说明了桩径优化的实施情况,对比给出了优化前后基础沉降、桩基荷载分布与筏板分担比、筏板弯矩和剪力结果。最后通过参量分析研究了筏板厚度、桩基参量和土体参量对最优桩径确定的影响程度,桩长和土体特性对桩径优化结果影响显著,而桩体材料特性和筏板厚度对桩径优化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90.
葛苗苗  李宁  郑建国  张继文  朱才辉 《岩土力学》2015,36(11):3164-3170
运用高压固结仪对压实黄土进行了长期蠕变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压实黄土有很明显的蠕变变形,蠕变变形占总变形的6%~23%。试样含水率越高,压实度越小,蠕变占总变形的比例也越大,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蠕变占总变形的比例减小。提出了适合描述压实黄土变形规律的非线性经验蠕变模型,结合分层总和法,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运用此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实度下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的变化规律,发现工后沉降与填料压实度和含水率之间符合对数关系。若以工后沉降速率v < 0.1 mm/d为工后沉降稳定标准,则高填方沉降在工后200~650 d稳定,且压实度越高,含水率越低,沉降稳定需要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